【Hi,大家好!我是大堯,歡迎來到一貓日記科普欄目。】
說起危害貓咪的寄生蟲,大多數鏟屎官對此應該都不陌生。寄生蟲可分為體內寄生蟲和體外寄生蟲兩種:
1、體外寄生蟲常見的有蜱蟲、跳蚤、耳螨蟲、疥螨等;
2、體內寄生蟲常見的有心絲蟲、絳蟲、球蟲、蛔蟲、鉤蟲等。
在以往的文章中,科普過許多關于寄生蟲的知識,今天這篇文章講一種治療不難但二次感染幾率高的貓寄生蟲病——鉤蟲病。本文包括鉤蟲病的簡述、感染途徑、癥狀、診斷、治療,以及一些預防方案。
友情提示:本文需要了解的重點知識已加粗,方便各位鏟屎官閱讀,如有興趣歡迎通讀全文。本文由一貓日記原創,禁止非授權轉載、洗稿、抄襲,違者必究!
簡單了解貓鉤蟲病貓鉤蟲病指的是由鉤蟲屬中任意一種鉤蟲引起的以貧血、消化紊亂及營養不良為主要特征的寄生蟲病。
鉤蟲屬中包括許多種類的鉤蟲,感染貓咪的鉤蟲主要有貓鉤蟲(巴西鉤蟲)、犬鉤蟲、管形鉤蟲、狹頭鉤蟲這四種。
因為鉤蟲常常寄生于貓咪小腸,尤其是十二指腸中,所以有的獸醫也會叫鉤蟲病為十二指腸蟲病。
貓鉤蟲病的特點:
1、可經胎盤/乳腺感染幼貓
許多小腸寄生蟲都不能夠跨胎盤及乳腺傳染幼貓,但鉤蟲可以,做繁育的鏟屎官需要了解。
2、可能會引起皮炎
雖然它是體內寄生蟲,但通過皮膚感染時,可能會引起貓咪皮膚的局限性皮炎,大部分體內寄生蟲不會引起皮膚癥狀。有時獸醫也會根據此特點來診斷。
3、貓感染鉤蟲,典型癥狀為貧血
鉤蟲之所以需要引起重視,因為它可以引起任何年齡段的貧血癥狀。
貓咪會通過哪些途徑感染“鉤蟲”?(重點)貓咪感染鉤蟲的主要感染方式有三種:經口感染、經皮膚感染、母源感染。
1、經口感染:老鼠是最常見的鉤蟲感染源,還有一些其他具備感染性的幼蟲、食物、水源等。
2、經皮膚感染:皮膚接觸具有感染性的幼蟲,可能會發生感染,引起局限性皮炎。
3、母源感染:貓媽媽感染鉤蟲,貓寶寶也會通過胎盤、母乳等方式受到感染,產生嚴重癥狀,甚至死亡。
貓咪感染鉤蟲會產生哪些典型的臨床癥狀?仔貓(2月以下)感染鉤蟲的臨床癥狀比成年貓嚴重地多,包括持續性腹瀉、黑色糞便(伴隨腐敗惡臭,有時會發生血便)、嘔吐、體重減輕或不能增重、貧血及因貧血產生的衰弱、無食欲、黏膜蒼白、脫水等癥狀。
許多成年貓感染鉤蟲不會表現臨床癥狀,但也有部分貓表現出持續性消瘦、喜臥、毛發無光澤、腹瀉、嘔吐、貧血等癥狀,有一些貓會表現為食量增加但體重下降的癥狀。
如果感染方式為皮膚感染,可能會產生局限性皮炎,比較容易繼發細菌感染產生膿包。
獸醫會如何診斷及治療貓鉤蟲?。?p>獸醫診斷方式主要以檢查蟲卵為主,可通過糞便浮集法或者生理鹽水涂片檢查法來進行。然后進行紅細胞積容、總蛋白及血常規檢查,可以得出貓咪是否貧血的信息,這一步即能輔助獸醫確診鉤蟲病,也能幫助獸醫制定治療方案。
治療貓鉤蟲病可分兩種情況來制定治療方案:
1、病情較輕
直接使用拜耳、海樂妙等驅蟲藥驅蟲即可。
2、病情較為嚴重
驅蟲的同時還應對癥治療(例:貧血、鉤蟲引起的腸炎/腸內出血、營養不良等癥狀),通過輸血、液體療法(輸液)、止血藥物及腸粘膜保護劑等治療方式。
注意:一般需要二次治療,是為了殺滅在開始治療時受到限制而從蟲卵/幼蟲產生的新的成蟲。
預后:絕大多數貓患鉤蟲病的預后都非常理想。
防止貓二次感染鉤蟲病的有效措施為了避免再次感染,有一項措施我認為必做:消毒!
因為即使貓咪體內鉤蟲已被殺滅,但貓咪通過排泄的方式留下的殘留在環境中的鉤蟲依然可以再次感染貓(鉤蟲病二次感染率高的原因),所以在治療結束后,消毒措施必不可少!
可使用硼酸鈉每10㎡以5kg的濃度殺滅環境中的鉤蟲幼蟲,也可以使用二氧化氯類消毒液。
綜上,貓鉤蟲病的知識點到此結束。
預防貓咪感染鉤蟲,可通過這四種方式相結合的方式:
1、保持環境衛生,勤打掃,及時清理貓咪糞便。
2、定期驅蟲,三個月一內驅,六個月一外驅。
3、定期消毒,一月一次,可使用二氧化氯+紫外線的方案。(以前寫過一篇文章詳細科普過,有興趣的小伙伴點擊藍色字體)
4、室內養育,避免室內外散養。老鼠為常見感染源,純室內養育可以規避這一風險,也能避免許多意外發生(高空墜落、車禍、中毒類疾病、動物攻擊、被別人抱走等)。
總的來說,貓鉤蟲病治療并不難,避免二次感染及預防措施才是鉤蟲病的關鍵!
【一貓日記,專注科普正確養貓知識,期待您的關注!】
參加活動:#好好寵它##養寵大機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