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誰不是容色傾城?”嬛嬛的一句無心插柳的話,竟然成了真。
《甄嬛傳》里“純元皇后”年輕的時候便是不折不扣的大美人,她就是演過西施,從此被冠上“最美西施”,與陳紅版貂蟬并肩的蔣勤勤。
作為四大美女之首的“沉魚”,西施是在河邊浣紗的時候,讓池中的魚兒見了西施美麗的容顏都會羞愧地沉到湖底去,可見西施本人的美麗程度。
而由當代畫家畫出的一幅畫像,便可以看出其弱柳扶風,西子捧心的病弱美感了。林黛玉的形象便與這些傳說中的故事里的西施有些相似。
傳說中西施被送去吳國,與心愛的范蠡分離,踏上了去往異國他鄉的旅程。為了實施復國計劃,西施忍辱負重,成為吳王的妃子,最后卻在吳國衰敗,“三千越甲可吞吳”之后被沉湖,是個極具悲劇色彩的人物。
蔣勤勤版本的西施便是柔弱女子,“手如柔荑,膚如凝脂。”眼波流轉間俱是一種柔弱含淚的感覺,格外引人愛憐。這便是最受好評的一版西施,也是最符合古籍中對西施描繪的一版。
病弱美、眼神中脈脈含情,她的身上,有肩負家國的堅忍,她的身上,有不能擁有自己愛情的無奈,她的身上,有如雨打浮萍身世浮沉的悲涼。
除了蔣勤勤版的西施,還有一版西施也為人稱贊,這便是1983年推出的6集電視劇《西施》,盡管這部作品在上映播出之后就消失在大眾視野,然而董智芝飾演的西施依然還是留在了人們心間。
年少時不能遇見太驚艷的人,見過了這幾版西施之后,其他幾版的西施都失去了韻味,更像是在東施效顰。并非是女星們的顏值不夠,更多的是妝容和造型,以及面部線條輪廓等,不太符合大眾心目中對美人西施的一種想象。
比如說87年馮寶寶版西施,看起來有黃蓉般俏皮,造型又像白娘子,實在令人無法想象這竟是幾千年前的美女西施。
曹穎版的西施看起來像是養在深閨中的大小姐,相比于林黛玉,她更像是薛寶釵,知書達理溫文爾雅,舉手投足之間有一種貴族的大氣。而西施作為一名浣紗女,更多的是一種弱質清純的感覺。
而張敏版本的西施則有些過于英氣,弱化了西施的病態美。張敏于1998年電視劇《戰國紅顏》中出演西施。張敏的五官和高顴骨讓她看起來有些顯老氣,同時也顯得男性化,與“柔弱”二字相去甚遠。
周揚的西施是具有古典美的,但還是不夠吸引人,她的西施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有點心機的輔助性配角,支撐不起這樣一個肩負家國重任的女子形象。因此沒有激起什么水花,觀眾也并不太認可。
穎兒的西施雖然并沒有什么討論度,但路人的觀感都比較不錯。她在拍這部《英雄》時努力減肥,但臉上還是有些肉肉的,不過也不影響美感,甚至有些可愛。
郭羨妮于2006電視劇《爭霸傳奇》出演西施,曾獲得港姐和國際華裔小姐雙料選美冠軍的她在劇中的扮相極為簡單素雅,符合春秋時期的裝束。
但這樣的造型卻放大了她面容上的缺陷。因為她四分之一的英國血統,使她在這部劇中顯得有些出戲。這樣的異域風情,用來出演出生于越國(今浙江)這樣一個南方水鄉的美女便有些不合時宜。
范文芳在電視劇《青蛇與白蛇》里飾演白蛇,而白蛇和許仙的前世則是西施和夫差,因此也完美地詮釋了這段緣的緣起是跨越了千年的愛戀。
盡管在這部劇中對西施的著墨甚少,但驚鴻一瞥依然能感受到西施的情動動人。這版的西施中多了一份柔和與甜美。
鄔靖靖的西施無疑是美麗又清純的,這部2012年出品的電視劇《西施秘史》,主要是由女性視角來講述這一段吳越吞并,家國覆滅的歷史。
眾所周知,歷史上的昏君斷送江山,往往會將其滅亡的緣由歸結于女性身上,稱其為紅顏禍水,而西施在其中扮演的就是這么一個“紅顏禍水”的形象。
不知道是不是《仙劍奇俠傳一》中的“惡女”林月如形象太過深入人心,安以軒這幅扮相讓人總會聯想起這部作品。她面部略帶苦相,倒是和西施有些共通之處,但她的濃眉大眼厚唇嘴也讓部分觀眾難以接受。
實際上在古代的軼事傳聞中提到西施腳大。
西施并非是完美的女人,但她極為擅長揚長避短,通過造型妝容等遮蓋住自己的缺陷。
因為她喜歡跳舞,所以她經常穿長裙,又為自己特制了一雙木屐,腰間系一串鈴鐺,結果因為鞋子高了一塊,不但看不出來腳大,還因為走路時左右搖擺,加之長裙飄飄,反而格外地突出了娉婷身材,翩翩風姿。
這段傳聞中的西施聰慧機敏,把自己身上的缺陷化用為優勢,因此她能夠吸引一國之王絕不是偶然。
在這幾版西施中,很多女演員本身的條件都非常出色,在鏡頭前卻差強人意,不免感覺有些東施效顰了。如果說讓我評選最美西施,那當屬蔣勤勤和董智芝版本的西施。既是經典,亦是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