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4月16日(記者朱浩天通訊員雷躍)4月初,“抗疫一家三口互相‘撒謊’”一事受到各大媒體爭相報道,正能量爆棚的暖新聞鋪滿了各大網絡平臺。作為主人公的姚亞琦卻忐忑不安,窩在單位不敢出門,見到同事也是繞道而走,生怕別人夸贊兩句。當記者真正走近她后才發現:“這是一個從不認慫,敢愛、敢拼的‘虎妞’。”
一家三口都在“撒謊”
3月25日,云南麻栗坡縣再次突發疫情。駐守在麻栗坡邊境一線的全體民輔警奮不顧身勇毅逆行疫情防控一線,積極參與流行病學調查、人員排查、消殺等工作,全力遏止疫情擴散。
姚亞琦在疫情防控卡點對過往車輛進行消殺作業。袁鑫鑫攝
與往常一樣,文山邊境管理支隊八布邊境***女民警姚亞琦,負重十多斤的消毒液奔走在各個疫情防控點進行消殺作業。
當天晚上,遠在山東聊城市的父母打來***關心她的情況。
她向父母撒謊道:“我是單位內勤,沒有出去外面執勤,別擔心。”怕父母不相信,她還叫戰友幫拍了幾張在辦公室工作的照片進行佐證。
姚亞琦與其父母的聊天截圖。姚亞琦供圖
戰友問她為什么要撒謊?姚亞琦說道:“讓父母放心就是最大的孝心。”
然而,在疫情防控中撒謊的不止姚亞琦,還有她的父母。
3月17日,姚亞琦的老家——山東省聊城市突發疫情。她在晚飯時看到老家的疫情通報后,心不由得糾了起來。顧不上吃飯,她馬上打***向父親詢問情況。
但父親的***沒打通,她又給母親打過去。
“我們都在家休息呢,別擔心……”沒說上兩句,母親便以菜糊了為借口,匆匆掛斷***。
然而,第二天她在關注老家疫情防控動態時,無意間在一個朋友的微博上看到了母親穿著防護服給別人進行核酸檢測的照片。
姚亞琦向網友求要照片并求證真實情況。姚亞琦供圖
詢問朋友才知道,退休前都是醫生的父親和母親,在山東聊城市發生疫情后,第一時間志愿投身到疫情防控一線,父親負責社區周邊的防控工作,母親則負責給社區的居民進行核酸檢測。
姚亞琦父親(右一)工作照片。姚亞琦供圖
“母親在撒謊。”姚亞琦立即給父親視頻通話,視頻里,父親狼吞虎咽地啃著燒餅。她沒忍住,直接坐在營區內的草坪上哽咽起來。最終,姚亞琦沒有戳破父母的謊言。她知道,父母也怕自己擔心。
一家三口撒同樣的謊,相隔兩千多公里做同樣的抗疫“大白”,用一家堅守換萬家安穩。
都是當“媽媽”的人
在這善意的“謊言”背后,飽含著親情的牽掛。而受云南麻栗坡2月份和3月份接連的疫情影響,姚亞琦也很久沒有見到自己的“女兒”了。
姚亞琦的“女兒”叫小薇(化名),是轄區某小學二年級的學生。
2021年4月,姚亞琦到該小學掛職法制副校長,在學校開展法制情景劇活動時,她發現一個小女生很膽怯,與周圍活潑的同學格格不入。
姚亞琦到小學向學生們宣傳法治知識。袁鑫鑫攝
姚亞琦向老師了解才知道,小薇的父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母親改嫁遠方后很少回來看望,她從小跟著67歲的爺爺相依為命,生活過得“很粗糙”,人也特別“愛哭”。
當天,姚亞琦帶她到街上買了幾套新衣服、一個新書包以及文具,送到家中后,一直陪伴她到深夜才離開。“從小缺失父母的關愛,怎么逗她都不說話,直到走了才說一句謝謝。”這是姚亞琦第一次與小薇接觸后的感受。
姚亞琦看望小薇。姚亞琦供圖
第二次,姚亞琦買上嶄新的卡通被褥和桌椅,為小薇重新布置了房間和寫作業的桌椅。看著溫馨的房間,小薇怯生生地說了句:“謝謝姚阿姨。”
第三次,姚亞琦從山東老家把自己和弟弟小時候的玩具寄過來,準備全部送給小薇。才到小薇家,小薇就開心地說道:“姚阿姨又來了。”
遇到周末,姚亞琦會抽空把小薇接到辦公室,一個加班,一個寫作業,時不時地還會傳出嬉笑的聲音。
……
姚亞琦與小薇緊緊相擁。袁鑫鑫攝
這一來二去,姚亞琦跟小薇家的鄰居也熟識了。去年春節,姚亞琦拎著禮品去看望小薇,才到家門口,鄰居大媽便大聲喊道:“小薇,你‘姚媽媽’來看你了。”隨即,小薇從院子內沖出來,竄到姚亞琦的身上,像小袋鼠一樣“掛”著不愿下來。
姚亞琦回憶說,當時聽到這個稱呼心里慌得不行,意外的是,小薇從那以后,就改口叫“姚媽媽”。
其實姚亞琦也才是26歲的大女孩,2019年8月才到中越邊境戍邊,離自己的父母兩千多公里,一年也陪不了父母幾天。姚亞琦跟小薇打趣說:“我們都沒有媽媽的陪伴,所以要更加堅強勇敢。”
姚亞琦與小薇在村間小路上散步。袁鑫鑫攝
隨著疫情過去,2022年4月8日傍晚,大家又看到,這倆沒有各自媽媽陪伴的“母女”,大手拉小手在路上散步,笑聲不斷,影子被夕陽拉得很長很長。
“敢拼才會贏”
抗疫期間,姚亞琦在抗疫一線給群眾運送生活物資時,總會牽掛起兩千多公里外的父母過得咋樣,同時也為5年前的選擇而愧疚不已。
姚亞琦的父親曾經是一名軍人,因為從小受父親工作和生活作風的影響,她心底早早就種下了“穿軍裝”的種子。
2015年,姚亞琦參加高考后,就跟父母提出自己想參軍入伍的想法。部隊雖好,但父親哪舍得女兒吃苦受累。
父親不同意,姚亞琦索性跑到當地武裝部去詢問,卻被告知報名的時間已經錯過了。
第二年,在外地讀大一的姚亞琦瞞著父母報名參軍,卻在政審前被父母知道,父女倆在***里吵了一架,再次因為父母不同意,軍裝夢還是未能如愿。
姚亞琦和父親誰也說不服誰,她就以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那一年,她一有時間就模仿著部隊的訓練科目進行自我訓練,還把訓練視頻發給父親看。“從小就愛折騰,為了去部隊硬是把自己練成一個‘黑妞’。”父親被感動,最終同意了。
姚亞琦在部隊時的照片。姚亞琦供圖
2017年的秋天,姚亞琦穿上了迷彩服,掛著大紅花,坐上火車,前往云南。父親在車窗外不舍地說道:“如果哪天折騰不動了,就回家。”
“愛折騰”,不止姚亞琦父母這么認為,單位的同事也深有同感。
今年2月11日,云南麻栗坡縣突發疫情。準備休假回山東老家的姚亞琦果斷向單位黨支部遞交“請戰書”,申請到一線去參加疫情防控。
“所上的工作需要你做,外面的工作有人做了。”所長謝楠并沒有同意姚亞琦的申請。
姚亞琦并沒有放棄,一邊向所長和教導員“軟磨硬泡”,一邊向黨支部連寫了5份《申請書》。
這還不算完,姚亞琦給抗疫民輔警發放防護服時,特意在謝楠的后背寫上“胖胖所長”幾字,以此表達參加疫情防控的熱切。
姚亞琦在謝楠背上寫下“胖胖所長”。姚亞琦供圖
2月15日,恰好當地防控措施調整,防疫物資需要直接運送到各疫情防控點,謝楠便把這一任務交給了“愛折騰”的姚亞琦。
當天晚上,姚亞琦忙完內勤工作,便跑到廚房煮好湯圓,和另一位女民警一起沿著邊境線發放防護物資,終于在元宵節讓大家吃上了熱湯圓。
“你咋來一線了,大晚上不怕黑啊。”面對同事的打趣,姚亞琦說道:“一路上都是‘燈火長城’,亮堂得很。”
姚亞琦在開展疫情排查。袁鑫鑫攝
在姚亞琦的“折騰下”,她成功從“內勤”走向“外勤”,全程參與了多次疫情處置工作,每天深入防控中心參與疫情流調、人員排查、消殺等工作,與同事們一道遏制了疫情的蔓延擴散。
姚亞琦防控疫情間隙在車上休息。姚亞琦供圖
對于同事們打趣她“愛折騰”這事,姚亞琦這樣解釋:“年輕人遇事咋能認慫呢,敢拼,才會贏啊。”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