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圖新館建設近況航拍?悅西安
地處西安高新絲路軟件城核心區域,一座規模宏大、兼具文化氣息與現代時尚的建筑已經成型,陜西省圖書館新館即將在這里落成。
省圖新館加速收尾,明年初對外***
翻看省圖發展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末時期,坐落蓮湖區青年路(解放前稱梁府街),后于1915年遷至南院門,彼時名稱曾有過“陜西圖書館”、“陜西省第一中山圖書館”和“陜西省立西京圖書館”,并沿用86個春秋。
陜西省圖書館部分成長史
我們如今所熟知的陜西省圖書館,即位于城市中軸長安立交的現址,實際上為2001年9月建成對外***的,算得上新世紀建筑。館舍建筑面積4.7萬㎡,主樓12層、裙樓6層,實行借、閱、藏、咨一體化的模式,設置有報告廳、多功能廳、展覽廳等。
隨著西安城市骨架的不斷拉大,城市人口突破千萬,早已無法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閱讀需求。
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底,館藏總量累計551萬余冊(件),電子圖書360萬余冊,視聽文獻、縮微制品等其他文獻15萬余冊。
***中的陜西省圖書館舊館
上述規?,F狀遠超過原本不過400萬冊的設計藏書量,館藏部分書籍未能得到充分展示;設置閱覽座位僅1657個,座位數量“供不應求”,門口閱讀者們大排長隊進入的景象已成為日常。
由此便迎來高新區異地擴建的全新場館,工程自2012年宣布啟動、2015年正式建設。在建中的省圖新館選址高新區云水一路天谷七路十字西北角,緊鄰高新國際會議中心,主入口設于天谷七路。
省圖新館效果圖
總建筑面積約81890㎡,規模相當于舊館的兩倍,包含閱覽大樓、儲備書庫、***音樂廳、報告廳、讀者服務中心和地下歷史文獻書庫等功能區域,計劃館藏容量800萬冊、設讀者坐席4000個、日接待讀者能力達10000人次,將很大程度上解決舊館一座難求的尷尬境地。
目前,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以及金屬屋面、外立面玻璃幕墻、大臺階等工程,正開展內部裝修和室外總體工程施工。***息披露,新館工程將于今年12月31日基本建成,其后轉入功能區布置階段,有望于明年初實現最終***運營。
建筑地處絲路科學城核心航拍?悅西安
新館建成后,陜西省圖書館新舊兩館將共同存在,實現互通。舊圖書館主要承擔大眾群體的閱讀需求,新館則在滿足公眾閱讀的基礎之上更好地為公眾提供會議、講座、展覽、讀者活動等服務需求。
600平米全景玻璃天窗,功能區更加完善
相比于舊館,新館不僅建筑面積更大,且外觀大氣、功能更加完善。
從建筑設計到空間架構,從材料選擇到設計理念,既凸顯著陜西厚重、古樸的文化底蘊,又不乏現代與時尚美。采用坡屋頂輪廓框架,外立面簡潔的干掛石材搭配木紋肌理,詮釋傳統文化的內涵;富有韻律的格柵和玻璃幕墻,統一中又有變化,清水混凝土材料的點綴式使用讓建筑增添現代元素。
新館正門處近況航拍?悅西安
建筑外墻正中央懸掛有隸書變形樣式的“圖”字??罩懈╊?,整體設計采用集中分散相結合模式,外廣場與內庭院相結合的空間處理模式,分別建立起東西向和南北向兩個軸線體系,交點處是中央的閱覽大廳,統領全局。
東西向軸線分別串起三個主要大廳、兩個主要庭院,南北軸線則形成門廳、閱覽大廳等,空間隨著軸線層層遞進,兩條軸線相互交織,達到步移景異的景觀庭院,可謂景觀式的閱覽學習環境。
新館局部效果圖
新館局部實拍航拍?悅西安
正中央的閱覽大廳,層層跌落的方式將藏書空間與閱覽空間分開,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內部設置大量通高空間,尤其頂部安裝的600㎡全景玻璃天窗,以保證閱覽光線,給予環境舒適度。
館內功能多重,設計動靜分離。在滿足公眾閱讀的基礎之上,亦提供會議、講座、展覽、讀者活動等服務需求。
作為城市文化窗口,重點突出圖書、文獻、文化藝術資源數字化生產與轉化、文化資源大數據庫建設、信息網絡***服務等現代圖書館服務功能,同時承擔省文籍文獻收藏研究中心、讀書學習交流中心、文化藝術培訓中心、文化藝術數據中心、音樂交流中心等功能的承載。
內部大廳效果圖
內部空間效果圖
此外,省圖新館還將攜手多商家打造“一站式”服務,融入了如原創劇本殺、沉浸式體驗展、咖啡館、劇院、藝術團、展覽等新的消費場景,能夠滿足休閑娛樂、餐飲美食、科普展覽等需求,力求提供全面完善的都市生活新方式。
城市文化新地標,絲路軟件城再添配套
伴隨陜西省圖書館新館的落成,它將成為絲路軟件城的配套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進一步增強絲路軟件城的人才吸引力。
事實上,擴容升級的絲路軟件城已歷經20多年時間的發展,產業特征清晰,體量具備一定規模,相關配套匹配度較高,其綜合排名位列全國軟件產業基地第5名,區域內聚集了陜西、西安90%以上的軟件研發企業。
絲路軟件城部分入駐企業攝影?悅西安
但同時,每日有約二十多萬人在此工作,商業、生活、居住等配套的缺失,為通勤成本、歸屬感等“亮出紅燈”。根據絲路軟件城規劃,未來將全力構建“2+5+N”產業發展格局,聚集超過50萬名程序員。
更為關注的配套設施方面,通過新建教育、商業、文化、公園等配套,把整個片區劃分成8個十五分鐘生活圈+23個十分鐘生活圈。除過本文著重提及的圖書館,周邊多所中小學、醫院等設施建設也基本完成。
絲路軟件城空間布局結構
在區域地鐵線路尚未獲批之前,若要前往省圖新館,搭乘高新有軌電車可看作是一種選擇,會議中心站臨近圖書館,下車后步行數分鐘即可抵達。
作為該區域規劃已久的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北起魚化寨、南至楊家灣緯二十八路,連通高新未來發展的兩大核心片區——“絲路軟件城”和“絲路科學城”,全長約17.2公里,均為高架線,共設車站18座,期間與3、6、15號線車站換乘。
列車編組初期、近期采用3編組,客量(定員)大約為210人/列,目前線路各站均已開展樁基施工,力爭明年建成運營。
高新有軌電車試驗線走向示意
高新有軌電車車站效果圖
從城市中走近圖書館,猶如穿越喧囂的現代文明進入一方知識凈土。陜西省圖書館新館的落成不僅為城市增添一處文化新地標,也將帶動起區域活力提升,感受更充實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