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冠蘭是稀有草原蘭花的主角,產(chǎn)于長江以南地區(qū)
李春華李柯澄
美冠蘭是蘭科植物中的大屬,又稱芋蘭、沙漠蘭花、燈芯絨蘭花,全屬約有250多個原生種,分布于全球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以南部非洲數(shù)量最多,是稀有草原蘭花的主角。我國有14種,產(chǎn)于長江以南地區(qū),其中有一些大花種類可供觀賞。除用于藥材栽培外,也可作花壇、家園、地被植物栽培或作盆栽觀賞。
美冠蘭除少數(shù)幾種為附生蘭,其余為地生蘭。植株具有球狀的地下假鱗莖,葉通常2~3枚,長卵形或矩圓狀披針形,綠色,有葉柄和葉鞘,葉面折疊或折扇狀,有常綠和落葉兩類,有時革質堅硬,似沙漠植物。花序高而直立,由地下根狀莖上頂生或從假鱗莖基節(jié)側生。總狀花序具多花,有時分枝成圓錐花序,花序梗長于葉軸,具數(shù)個管狀或半管狀的不育苞片,葉軸直,比花序梗短。花苞片狹窄,干膜質,部分覆蓋花梗基部。花小或大,壽命短或長很多天,花粉紅色、紅色、橙色、白色或黃色。
花被薄或肉質,平展或保持部分閉合。背側萼片離生,中萼片近相似或大于側萼片。花瓣近等長或小于萼片,通常不對稱。唇瓣游離,或硬鉸鏈在柱基或先端柱足的大小和形狀明顯不同于萼片和花瓣。唇瓣不裂或3裂,一些品種具短基距或由蕊柱足、唇瓣基部邊緣和側萼片基部形成的假距。唇盤上常有褶片、雞冠狀脊、流蘇狀毛等附屬物。開花期主要在春、夏兩季。
美冠蘭性強健,可與沙漠植物一樣栽培。可在全光照下養(yǎng)護,不用遮陰。野生原種有美冠蘭、紫花美冠蘭、黃花美冠蘭、長距美冠蘭、直立美冠蘭、安哥拉美冠蘭、臺灣美冠蘭、扭瓣美冠蘭、舌狀美冠蘭等。
彼氏美冠蘭
齒唇美冠蘭
安達曼美冠蘭
繁殖
可通過播種或分株繁殖,也可用組織進行工廠化生產(chǎn),培育大量種苗供應市場。
播種繁殖美冠蘭花后較易結種子,種子長約1mm,細小種子對外界抵抗力較弱,因此在播種前,要做好育苗床溫室,否則會影響出苗率。種子需清洗浸泡,并陰干3~4小時后便可播種。苗床可用1.5寸杯盆,基質可用泥炭土與珍珠巖=4∶1或營養(yǎng)土與珍珠巖3∶1的比例配制。播種時,可以把種子一粒一粒的點播在苗床杯盆內,也可通過機械點播,播后噴霧清水,苗床上覆蓋塑料薄膜,室溫控制在20℃。種子發(fā)芽后,加強通風透氣,并逐漸進行陽光照射,促進幼苗健壯生長。幼苗展葉后,加強肥水管理,并適當進行間苗,使其莖基健壯。種子繁殖幼苗非常緩慢,大約需要6~12個月,一般從播種后第4年才能正常開花。
分株繁殖美冠蘭母株一年只生長一個假鱗莖,一般生長2~3年后,進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宜在新芽尚未萌動前,或花謝后進行。分株時,將全株挖起,剔去附著土,在母株假鱗莖基部把塊莖輕輕掰取下來,以分成若干個苗株,切口需涂抹草木灰或多菌靈粉,用培養(yǎng)土或泥炭土∶椰糠∶沙=2∶2∶1(體積比)栽培,若肥水管理得當,球徑夠大,次年可開花。
無菌播種采集未熟果莢,攜回實驗室后,先以75%酒精擦拭,再以2%次氯酸鈉表面消毒15分鐘后,于無菌操作臺以無菌水沖洗3次,在無菌條件下切開果莢,將種子接種于1/2及1/4MS基礎培養(yǎng)基,并添加香蕉泥(BH)50g/L、椰子汁(CW)100g/L、馬鈴薯(PO)50g/L及蛋白胨(PET)1g/L。以1/2MS+PET、1/4MS+PET和1/4MS+CW培養(yǎng)基為佳。不同組合培養(yǎng)基,蔗糖(3%)、植物凝膠(gelrire)3g/L,處理時培養(yǎng)基pH值在加入gelrite前調整為5.2,于高溫(121℃)高壓(15psi)滅菌20分鐘。播種培養(yǎng)環(huán)境溫度為25℃±2℃,經(jīng)暗培養(yǎng)35~40天后,芽胚膨大形成米白色原球體,當原球體約0.1~0.15cm時,接種于1/2MS添加BA(N6-芐基腺嘌呤),濃度為1.0~2.0mg/L及Kn(Kinetin),濃度為1.0~2.0mg/L,蔗糖(3%)、活性炭(1%)、植物凝膠(gelrire)3g/L上進行芽體增殖培養(yǎng),每個培養(yǎng)基接種3個原球體,培養(yǎng)于環(huán)境溫度25℃,光照2500~3000lx,經(jīng)過4個月培養(yǎng),發(fā)育成型能正常小植株。
組織培養(yǎng)除用無菌播種外,也可采用假鱗莖上的幼芽為外植體材料,將幼芽從假鱗莖基部切下,放入75%酒精中滅菌30秒,再以0.1%升汞滅菌7~10分鐘后,用無菌水沖洗4~5次。在無菌操作臺上,用刀片剝除幼芽苞片,切取0.5~1cm大的芽端,接種到1/2MS或MS+BA3mg/L+NAA0.1mg/L的誘導培養(yǎng)基上,蔗糖濃農(nóng)為2%,滅菌前調整pH值為5.2~5.4。培養(yǎng)一個月后,原球莖顆粒大,飽滿,數(shù)量多。在進行原球基增殖時,培養(yǎng)基以MS+BA3mg/L+NAA0.1mg/L為月增殖率較高。進行芽體分化時,以MS+BA3~4mg/L+NAA0.1~0.2mg/L,或以改良MS基本培養(yǎng)基,附加BA1.0mg/L+NAA0.5mg/L+0.2%活性炭+花寶1號1g/L+瓊脂5g/L+蔗糖60g/L的培養(yǎng)基較適合,且芽使其莖基健壯。種子繁殖幼苗非常緩慢,大約需要6~12個月,一般從播種后第4年才能正常開花分株繁殖美冠蘭母株一年只生長一個假鱗莖,一般生長2~3年后,進行分株繁殖。分株繁殖宜在新芽尚未萌動前,或花謝后進行。分株時,將全株挖起,剔去附著土,在母株假鱗莖基部把塊莖輕輕掰取下來,以分成若干個苗株,切口需涂抹草木灰或多菌靈粉,用培養(yǎng)土或泥炭土∶椰糠∶沙=2∶2∶1(體積比)栽培,若肥水管理得當,球徑夠大,次年可開花。
無菌播種采集未熟果莢,攜回實驗室后,先以75%酒精擦拭,再以2%次氯酸鈉表面消毒15分鐘后,于無菌操作臺以無菌水沖洗3次,在無菌條件下切開果莢,將種子接種于1/2及1/4MS基礎培養(yǎng)基,并添加香蕉泥(BH)50g/L、椰子汁(CW)100g/L、馬鈴薯(PO)50g/L及蛋白胨(PET)1g/L。以1/2MS+PET、1/4MS+PET和1/4MS+CW培養(yǎng)基為佳。不同組合培養(yǎng)基,蔗糖(3%)、植物凝膠(gelrire)3g/L,處理時培養(yǎng)基pH值在加入gelrite前調整為5.2,于高溫(121℃)高壓(15psi)滅菌20分鐘。播種培養(yǎng)環(huán)境溫度為25℃±2℃,經(jīng)暗培養(yǎng)35~40天后,芽胚膨大形成米白色原球體,當原球體約0.1~0.15cm時,接種于1/2MS添加BA(N6-芐基腺嘌呤),濃度為1.0~2.0mg/L及Kn(Kinetin),濃度為1.0~2.0mg/L,蔗糖(3%)、活性炭(1%)、植物凝膠(gelrire)3g/L上進行芽體增殖培養(yǎng),每個培養(yǎng)基接種3個原球體,培養(yǎng)于環(huán)境溫度25℃,光照2500~3000lx,經(jīng)過4個月培養(yǎng),發(fā)育成型能正常小植株。
組織培養(yǎng)除用無菌播種外,也可采用假鱗莖上的幼芽為外植體材料,將幼芽從假鱗莖基部切下,放入75%酒精中滅菌30秒,再以0.1%升汞滅菌7~10分鐘后,用無菌水沖洗4~5次。在無菌操作臺上,用刀片剝除幼芽苞片,切取0.5~1cm大的芽端,接種到1/2MS或MS+BA3mg/L+NAA0.1mg/L的誘導培養(yǎng)基上,蔗糖濃農(nóng)為2%,滅菌前調整pH值為5.2~5.4。培養(yǎng)一個月后,原球莖顆粒大,飽滿,數(shù)量多。在進行原球基增殖時,培養(yǎng)基以MS+BA3mg/L+NAA0.1mg/L為月增殖率較高。進行芽體分化時,以
MS+BA3~4mg/L+NAA0.1~0.2mg/L,或以改良MS基本培養(yǎng)基,附加BA1.0mg/L+NAA0.5mg/L+0.2%活性炭+花寶1號1g/L+瓊脂5g/L+蔗糖60g/L的培養(yǎng)基較適合,且芽體非常整齊,健壯。進行根系誘導時,以無激素的MS培養(yǎng)基上,或添加IBA0.2~1.2mg/L,但如增加NAA0.2~0.4mg/L及香蕉泥100g/L的培養(yǎng)基上有利于根系粗壯生長。也可以用改良MS基本培養(yǎng)基,附加吲哚丁酸IBA0.5mg/L、花寶1號1g/L、明膠1.5g/L、蔗糖30g/L、活性炭0.3%。
生根培養(yǎng)兩個月后,將瓶苗移至溫室陰涼下(光照3000~5000lx)煉苗7~10天。取出后將健壯苗根部培養(yǎng)基洗凈,并用多菌靈或0.1%高錳酸鉀溶液浸泡8~10分鐘,栽種于已滅菌的椰糠和珍珠巖按1∶1的比例混含基質中,注意不能弄繼幼根,放置于溫室大棚中,保持溫度22℃~28℃,濕度一般在70%~80%,每隔10天淋肥1次,并每隔半月噴殺菌劑1次。估計組培苗從出瓶定植到開花至少需要3年時間。
寶島美冠蘭
美花美冠蘭
扭瓣美冠蘭
舌狀美冠蘭
湯氏美冠蘭
唇美冠蘭
栽培管理
栽培環(huán)境美冠蘭原生地廣泛,從沼澤、森林、沙灘到半沙漠地區(qū),為陽生植物,喜高溫、干爽、光照充足的氣候環(huán)境,喜酸性土壤,耐干旱,耐瘠薄,不耐陰蔽,忌澇,畏寒冷。多數(shù)美冠蘭栽培品種生長適溫在10℃~32℃范圍內,每年12月至翌年4月,植株地上部分枯萎,進入旱季休眠。但有一些種類生境差異大,原產(chǎn)于亞洲熱帶地區(qū)的種有常綠和落葉兩類,要求栽培環(huán)境同大花蕙蘭生長習性,原產(chǎn)于非洲干旱沙漠地區(qū)的種,可與沙漠植物一樣栽培。
美冠蘭易栽培,在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可在屋角地頭及園林景觀或栽培于草坪園地,具有栽培粗放、擇土不嚴、需肥較少的優(yōu)點。若進行大規(guī)模盆花種植,生產(chǎn)場需在塑料大棚中、高溫溫室條件相對容易生產(chǎn)出優(yōu)質商品盆花。
土壤長江流域以南地區(qū)露地種植美冠蘭,需選擇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機質而排水良好的土壤為佳。同時,栽培3~4年后必須另選場地栽培,以防植株退化。進行盆花生產(chǎn)時,以能容納大根系的深層盆栽中生長最好。基質以粗糙、排水良好的混合物,如椰糠∶土=1∶1,土∶沙=1∶1,土∶椰糠∶沙=1∶1∶1,土∶椰糠∶牛糞=2∶2∶1或以松樹皮∶堆肥∶高泥炭∶珍珠巖∶粗沙(或浮石)∶木炭=
1∶1∶1∶0.5∶0.5∶0.5。基質要求呈酸性,種球裝盆時應注意不要傷害根莖,種球埋入土中宜在3~5cm深處,以保持種球側端萌發(fā)出新球莖生長粗壯。
水分美冠蘭性喜土壤干潤,不耐水漬。在原生地大多為干旱的坡地,即干旱也不***。但作為人工引種栽培,在保證土壤透氣排水的情況下,應保持土壤肥沃濕潤為好。在多雨季節(jié)要注意挖溝排水,保證土壤不被水淹,以免造成植株爛根、爛莖后死亡。如果不遇上伏旱,晴天可每天澆水1次,保持土壤有充足的水分。盆栽種植者澆水要以天氣狀況、基質干濕程度適時澆水。春夏兩季植株生長旺盛期應多澆水,但假鱗莖半埋于地下的種,澆水需要非常小心,否則極容易腐爛死亡。當新的生長發(fā)育成熟并開花完成時,水量應減少,基質以干潤即可,但要保持一定的水分,不能干燥。花謝后,是植株的營養(yǎng)生長旺盛期,盆栽基質要保持濕潤,一般每5~7天澆水1次,如果天氣干旱,可每隔2~3天澆水1次。秋季澆水要以土壤干潤為主或見濕見干,干透澆透,以促進塊莖能達到最大的迅速生長量。
冬季是植株移入低溫溫室度過冷涼、干燥的休眠期,應保持土壤干燥,一般不澆水。
肥料美冠蘭在南方地區(qū)露地栽培如土質肥沃,則不用施肥,盆栽最好先用少量緩效性肥料作基肥,同時在不同生長期,為了培育健壯植株和肥大的假鱗莖,在新芽生長期應施1次促花肥,如氮磷鉀平衡肥,近花箭時要及補充磷、鉀含量高的肥料,可促進花葶更加粗壯,花色鮮艷。花謝后,植株進入旺盛的營養(yǎng)生長,追施有機液體肥料,濃度為1∶8或1∶10。入秋后,當植株生長減緩,新的生長已經(jīng)成熟,要多施用氮含量降低,磷和鉀含量高的肥料,以促進假鱗莖的硬化而更加強壯。
虛舌美冠蘭
利文斯美冠蘭
闊葉美冠蘭
病蟲害防治
炭疽病危害植株葉片,初期呈現(xiàn)深褐色或黑褐色圓形小斑點,后期病斑逐漸擴大,使植株不能正常生長,重者則整株死亡。防治***:注意通風和光照,增施以磷鉀肥為主的肥料,合理澆水,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發(fā)病初期,可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1000倍液,或25%戊唑醇懸浮劑2000~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25%溴菌腈乳油2000~3000倍液噴灑,每隔5~7天1次,連續(xù)2~3次就可治好此病。白絹病多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以高溫潮濕的環(huán)境和酸性土壤發(fā)病多。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廣大地區(qū),一般在6月就開始發(fā)病。植株染病后,莖干基部有白色菌絲纏繞,導致根莖腐爛。
防治***:栽培場地嚴格進行土壤消毒,盆栽培養(yǎng)土可用多菌靈800~1000倍液噴灑消毒。發(fā)病后,要及時拔除病株和周圍帶菌土壤或進行翻盆換新土。發(fā)病初期可在植株基部噴灑噻呋酰胺懸浮劑1000~2000倍液,或10%戊菌唑水乳劑2000~4000倍液,或絹遁微生物菌劑2000~3000倍液,或50%萬佳多(福多寧)2000~5000倍液,5~7天再噴1次,連續(xù)噴灑2~3次。也可在栽培前用木霉菌噴灑消毒,也能起到預防作用。
銹病危害葉片正反兩面,初期著生橘色的粉狀皰斑,如不及時防止則病斑會逐漸擴大呈銹斑,導致植株長勢弱或死亡。防治***:加強通風,發(fā)現(xiàn)重者病葉要立即剪除,并燒毀。對越冬落葉殘葉要及時清理,可減少侵染源。
輕者發(fā)病時,可用19%啶氧·丙環(huán)唑1000~2000倍液,或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1000~2000倍液,或40%粉銹靈(三唑酮)3500~4000倍液等噴灑,每隔5~7天1次,連續(xù)2~3次就能殺滅病斑孢子堆,效果較好。
莖腐病危害假鱗莖,多從莖基部發(fā)生,然后擴展至根部和葉片,使全株呈浸潤性腐爛。防治***:加強水肥管理,注意有機肥的施用和氮、磷、鉀及各種微量元素的平衡。及時防治各種病蟲害。春季和旺盛生長期,澆水需要小心,切勿積水。如果給其修剪處理后,一定不要將其水肥灑到傷口處,否則傷口很容易腐爛。使用藥劑防治可選擇蘭花莖腐病專用藥,或用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500~750倍液,或微生物菌劑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每周1次,2~3次后可顯效。
介殼蟲危害葉片及假鱗莖,吸食植株養(yǎng)分,使植株長勢減弱,嚴重時整株枯萎死亡。防治***:改善通風環(huán)境,用25%噻嗪酮懸浮劑1600倍液,或18%吡蟲·噻嗪酮懸浮劑500~1000倍液,或22%噻蟲·高氯氟2000~3000倍液,或22·4%螺蟲乙酯懸浮劑4000~5000倍液,或0.2%苦皮藤素水乳劑500~1000倍液,15%阿維螺蟲乙酯懸浮劑2000~3000倍液防治。
螨蟲危害葉片背面,尤其在溫室內危害更多,使植株葉片成片螨蟲后,整株不能正常生長,甚至使葉片枯萎脫落。防治***:使用專殺螨劑農(nóng)藥,如15%阿維螺蟲乙酯懸浮劑2000~3000倍液、24%螺螨酯懸浮劑4000~6000倍液、43%聯(lián)苯肼酯懸浮劑2000~3000倍液、22%阿維·螺螨酯懸浮劑3000~4000倍液、20%丁氟螨酯懸浮劑1500~2500倍液、15%噠螨靈2000~3000倍液、5%唑螨酯懸浮劑1000~2000倍液、73%炔螨特2000~3000倍液等防治。
地老虎露地栽培植株容易遭受地老虎危害,啃食植株根須,使植株無法在土壤中正常生長。防治***:及時清除雜草,在春季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2000~3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或50%二嗪農(nóng)乳油800~1000倍液澆灌根際。同時用黑光燈誘殺成蟲,可減少蟲源基數(shù)。
蝸牛及蛞蝓等其他蟲害,可在夜晚采用毒餌誘殺,如2.5%敵百蟲粉劑或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均勻拌在切小塊的鮮嫩菜葉上,每隔一定距離撒成小堆,蝸牛及蛞蝓舔食就可直接殺死。同時,還可用6%四聚乙醛顆粒劑,撒施于經(jīng)常出入的地面,有較好的殺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