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春節后迎來的第一個節氣,能明顯地感覺到白天變長,往后的溫度和雨水也將慢慢上升和增多。在民間立春有著很多習俗,其中最著名的為“咬春”,這時人們要吃春盤,吃春餅,吃春卷,嚼蘿卜等,一個“咬”字說出立春時令的眾多食俗。
立春時,飲食方面不宜食酸味。在食材上還是選擇平性或偏溫性的食物為主,在人體五臟與五味的關系中,酸味入肝,不利于肝氣的疏泄,所以飲食上就要投其臟腑所好。理解了這種關系,我們就能有目的地選擇一些養肝理氣的蔬菜,這里為大家介紹適合立春時食用的6種蔬菜,讓大家懂得怎么吃才不虧,喜歡的朋友可以收藏。
一,韭菜
韭菜,又叫“洗腸草”,被譽為“綠色蔬菜之王”。韭菜餃子,韭菜包子,韭菜盒子,韭菜炒雞蛋等等都是十分家常的美味。它獨特的辛香味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幫助吸收人體所需的維生素,韭菜如果與維生素含量豐富的豬肉類食品搭配,就是比較營養的吃法了。不過烹調韭菜時需要急火快炒起鍋,稍微加熱過火,便會失去韭菜風味,的韭菜最好,纖維少而細嫩,容易被胃腸消化吸收,注意的是飲酒時不宜與韭菜一起食用。
二,菠菜
菠菜,根紅葉綠,也叫“波斯草”,含有糖,脂肪,蛋白質,豐富的維生素,胡蘿卜素等等,其中維生素A含量最高。適當得多吃菠菜,對人體新陳代謝,兒童身體發育,增強抗病能力有幫助,特別對于女性來說,還有抵抗衰老,減少皺紋的功能。菠菜含鐵量較高,但會干擾鋅和鈣的吸收,因此不宜給兒童多吃。其次菠菜含有草酸,在食用前最好用沸水稍微焯燙,來減少草酸。如果與豆腐或者其他含鈣類食材一起食用也要先用沸水焯燙后才可,避免形成草酸鈣,影響鈣的吸收。
三,白蘿卜
白蘿卜,有著“土人參”的美稱,民間常說“蘿卜小人參,常吃有精神”。話雖略顯夸,但它確實對人體有著寬胸理氣,止咳化痰,下氣消食,解酒醒腦,抗病毒的幫助。蘿卜中的維生素C還能增加食欲,促進新陳代謝,大魚大肉吃多了以后,生吃一些白蘿卜可以有效幫助腸胃消化,在勞累一天后,吃點白蘿卜不僅清燥熱,潤喉消食,還有利于睡眠,但白蘿卜中的營養成分經不起高溫烹飪,不適合長時間煮,要盡量減少養分的流失。
四,香菜
香菜,一般只用在菜肴和湯中起提味作用,因它有一股特異的氣味,很多人并不喜歡吃它。不過香菜營養非常多,除含有豐富的礦物質,脂肪,蛋白質,還有比普通蔬菜都高得維生素C,尤其是鈣,鐵含量比一般蔬菜高數倍,日常食用有著健脾養胃,***食欲,幫助消化,消食下氣等功能。香菜芳香發散,但陽虛汗多的人不宜食用,在服用補藥時,也不適合與香菜一起,以免降低藥力。
五,竹筍
竹筍,是毛竹的嫩苗,又名“竹芽”。每年立春之后,雨后春筍狂發,有些地方的竹筍就是在冬季也能破土而出,肉質鮮嫩,潔白如玉,清香爽口,被譽為“素食第一品”。它含豐富的植物蛋白,纖維素,糖類,維生素等物質,脂肪含量不高,有清肺化痰,清利胃腸,健運脾胃等作用。竹筍屬于微寒性蔬菜,老年人體弱,嬰幼兒以及脾胃虛寒的人食用之前,要搭配生姜,香油來可緩其寒性,對竹筍過敏的人最好不要吃。
六,茭白
茭白又叫“茭瓜”,細嫩滑膩,肉質晶瑩,被比喻為像人柔嫩的皮膚,和莼菜,鱸魚并稱為“江南三大名菜”,也是“水八仙”之一。它含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C,纖維素,17種氨基酸等物質,具有清熱解毒,平肝降壓,生津止渴除煩等作用。吃茭白滋補,效果顯著,體質弱的人常吃可以增強體力,提高免疫,但茭白含有較多的草酸,其鈣質不容易被吸收,有患腎臟疾病的體質,脾胃虛弱者不適合多吃。
版權聲明:圖文無關,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