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運必究##頭條本地作者聯盟#
大王蛇又叫王錦蛇,長得丑陋不堪,又具有很臭的臭味。
廣東人好吃蛇,有種蛇宴叫“王蛇宴”,不少廣東人喜歡吃。
很丑很臭的蛇、見啥都吃的廣東人,就交集一起,在飯桌上相遇了。
大王蛇
廣東人吃蛇,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從古至今,不單廣東人,南方各地都有吃蛇的傳統,南方人認為,蛇肉細嫩美味,可以祛除濕毒,所以,不論什么時候,都有人吃蛇,不但無毒蛇成了人們的口腹中物,就是各種毒蛇,人們都照樣下口,照吃不誤。而且,他們認為,立秋以后,天氣轉涼時,蛇最肥美,正是吃蛇進補的最佳時機。
北方人看來,南方人吃蛇,已經不單純是食補的范疇,就像日本人吃鯨魚,玉林人吃狗肉,即便旁人不理解,還是被他們吃成了傳統,吃成了嗜好,吃成了文化,吃成了精神層面的需求。
廣東人吃蛇數量是很叫人瞠目結舌的,網上搜索“廣州市一天蛇類交易量”,跳出的數據是100多噸,不管可信度有幾成,這一數字已經足以叫人感覺恐怖。
據說,廣東人為顯示身份和熱情,喜歡以蛇宴待客,尤以百蛇之王“大王蛇”烹制的“王蛇宴”最為尊貴講究。
大多數北方人看來,大王蛇丑陋不堪,其臭味難聞,不管烹制得如何美味,還是難以入口,難以下咽的。筆者有次去南方,席間有一道蛇羹,精致的小瓷碗,盛放著奶狀的湯汁,里面有兩小塊白色的蛇肉,再三鼓足勇氣想嘗試喝下,無奈腦中老是閃出蛇類瘆人的樣子,腸胃隨之抽搐翻騰,心中唯愿此生不要去廣東,不入蛇宴,不遇蛇羹。
特別聲明,筆者無意冒犯南方人,不對吃蛇抱有任何偏見,只是南北飲食習慣不同,創作此文只為閑余消遣,如有冒犯,還望您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