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國產影視行業總是逃不過“成***演員沒戲演”的老問題。好啦這回真的來了,一口氣三個成熟上海女人的《愛情神話》。今天剛上映豆瓣就開出了8.1。
最開始我注意到這部電影竟然是在一個上海話方言賬號里,三位女演員的對話很有趣。
“一個女人這輩子沒養過小孩是不完整的。”
“騙鬼的呀,這話我也能編。一個女人這輩子沒蹬過一百個男人是不完整的。”
“一個女人這輩子沒賺到過一百萬也是不完整的。”
很短的片段里,三個人都松弛可愛,上海話臺詞好像讓她們打開了另一種表達方式,“女人怎么才完整”的雞湯天馬行空,然后我就一直在關注這部電影,映前看了媒體場。
本片最大的特征當然是上海話對白,光是這一點已經很難得。上一次上海話電影還是2016年的《羅曼蒂克消亡史》。
而《愛情神話》是現代都市題材,喜歡吳語方言的軟糯嗲,或者是喜歡上海的城市風貌,都可以去看。
意外的是媒體場時得知導演邵藝輝本人并不是上海人。不過想想好像也對。一個外來者的觀察視角抓住的城市特色可能更有意思。《愛情神話》里刻畫的上海風格就是我們這種外地人對上海的印象,穿著睡衣逛超市,男女老少都有腔調,修皮鞋的認得出JimmyChoo,到點就要吃咖啡。
(△寧理扮演小皮匠,但他不是上海人,在上戲讀過書。)
很喜歡超市里各路人馬七嘴八舌說臨時食品能干嘛的戲份,大家都過日子過得超級仔細。江浙人“精致生活”不是愛花錢和消費主義以及名牌崇拜,而是邊邊角角都要利用到,倒也不是為了省錢,就是,純粹地,很想認真過生活。
但上海到底是上海嘛,本地特色和國際化從來混在一起,所以就能看到咖啡館邊上是修鞋鋪,路邊超市什么都賣但也賣洋酒這些。上海的意大利人,上海的中英混血兒,講的都是上海話。(意大利人還在義烏有家族企業。)
上海那種獨特的浪漫和市井交錯的感覺,也被《愛情神話》拍出來了,女主角的家,門口看起來是漂亮的老洋房好有格調,進去是逼仄灰暗的舊房子。這也是上海生活的一種。
除了這些“氛圍感”上的吸引力,最迷人的當然是馬伊琍、倪虹潔、吳越扮演的三個成***性角色。引用片中臺詞“一個女人這輩子沒造過反是不完整的”來概括,她們都是“造反”的女人。
(以下內容有輕微劇透請酌情閱讀)
馬伊琍扮演的李小姐年輕時愛得轟轟烈烈還倒貼錢(應該是貼了不少,臺詞里說的“兩套房”),自己帶一個混血女兒,跟媽媽一起擠在老房子里。
感覺這是近年來最順著馬伊琍本人走的角色,外表柔情似水的卻透著“生人勿近”的冷漠,心里主意特別大臉上不說。
李小姐一個人帶著女兒,和媽媽擠在老房子里,看起來生活里有失敗和不堪的部分,但是她從來沒有露出過頹喪,出了門還是必穿昂貴一雙高跟鞋講究得不行。
然而這又不是那種刻板印象里“死要面子”的上海女人,她高傲但是也面對現實。她的人生是“得不到最好的情愿換條路”的野心,一路不順也能坦然自嘲,過去都是“下坡路”。
倪虹潔扮演的Gloria人如其名,光彩照人魅力四射,是最“嗲”的那種上海女人,看到她做什么說什么我都開心,怎么可以這么性感又這么十三點。
看Gloria倒追男人,已經忘了問“這么漂亮的女人有什么男人會不動心”,全程被她的生機勃勃和花樣百出吸引,甚至有一種莫名的喜劇效果。
Gloria約男人只有一句話:“某某路幾號哪里哪里,快來呀!”看到“快來呀”三個字我笑得眼淚都要出來,女人要是都學會Gloria這樣直來直去多好呀。
這個角色的“人設”也是現在社交網絡上最追捧的:富婆。這個女人說是有老公,誰都不知道她老公在哪里,就看到她每天游戲人間。她追男人的方式還包括:在男人摸不清狀況的時候,打錢。讓男人自己琢磨自己是被玩弄了感情還是被玩弄了什么別的。
但是如果發現追求沒戲,Gloria就立刻退出,連退出的方式都這么帥:“你不要愛上我哦。”而且她退出后,還能和“情敵”成為好友。
《愛情神話》全片都有一種,又戳我興趣點又戳我笑點的神奇效應,我笑得最開心的一場戲是富婆Gloria在KTV包間內大排場狂歡,四五個男愛豆一樣的小鮮肉給她伴唱。不知道哪里好笑就是笑得臉都酸了。太甩了太十三點了太神經病了,但富婆就是這么快樂呢。
吳越平時人淡如菊,演的也一般是清冷內斂高貴的角色,這次竟然演了一個背叛了感情離婚的女人,對前夫說:我只是犯了一個全世界男人都會犯的錯。
一時半會我們還拍不出國產《晝顏》,但是塑造這么一個有血有肉的女性角色也很驚喜了。
尤其是讓吳越來演,好像更新鮮。女性不是分門別類有標簽的,清淡的長相也可以經歷滾滾紅塵,說不定還更帶感。
整個故事對于女性角色沒有什么道德上的批判或者褒貶,只是呈現出她們的生動和有趣。
而關于“愛情”,《愛情神話》講的也是成年人的戀愛故事。
一對大齡男女以約會開始,又以約會結束,好像平平淡淡什么都沒有發生,過程是值得玩味的你來我往。
電影開場一分鐘內,男女主約會就進展迅速發生了關系。
但女主醒來后立刻后悔,然后是雙方的相互試探和相處。愛不愛沒有什么明確的說辭,都是朋友圈里的點贊和表態,普通聊天里的話里有話。
男主角通過鞋子來推測這個女人的消費水平和情感欲望。而李小姐,這個故事的成***性,在約會過程里,既不是游戲人生那么輕松,也不是傳統婚戀觀念那種一定要談出個結果的苦大仇深。
她是一種很瀟灑的“自如”。選擇放下防備,讓對方走近時,她處理得很自如,可以讓這個男人直接看到自家在浪漫門洞內真實情況。她想要按下暫停鍵也很自如,只說鞋子不合適,我要走下一程。
這部電影里,每一段感情,主動權都在女方手里。倪虹潔扮演的Gloria、吳越扮演的蓓蓓也是同理,她們不管是追求還是放棄,都是主動做選擇的那個人。包括老克勒爺叔老烏口中那段傳奇愛情也是如此。
雖然看起來徐崢是貫穿始終的男主,說不定也有觀眾說,“徐崢配不上三個美女”,但是,男主角只是串起不同女性和情愛態度的線索。
本片是女導演邵藝輝導演和編劇的,非但不是男本位視角,還有很多女性主義的表達。
幾個男性角色,不管是主角、配角還是打醬油的意大利人,都是對女性有平視視角的贊美態度。能說出“阿拉歡喜被女人白相”的浪子,大約還是更浪得更有水準一些。
男性觀察猜度女性是明線,女性的自在天地是暗線。在男主角事業愛情都困境時,出其不意時亮出一條暗線:身邊的兩個女人早已成了好友,而且這兩個奇女子聯手辦好了兩個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李小姐和Gloria一起約男主角出來,那場戲拍得很有話劇感,每句臺詞都有所指:“男人寫戲大多都是這副腔調,他們腦子里的女人就兩種,一種多情女,一種純情妹……最后不管哪種女人,都要尋個老實男人嫁了。”
兩個女人你一言我一語地吐槽,徐崢說了一句特別有梗的話,我就不劇透了,反正以后肯定要被截出來做表情包的。
整部電影都有些文青趣味,片名致敬了費里尼的《愛情神話》,片中還用傳奇女星做橋段,講了一個觀眾不知道是否應該相信的“愛情神話”。
但是這種文青趣味并不是煩人的掉書袋,更像個敘述上的游戲,也點到為止,就算普通觀眾對這些事情一無所知也沒關系。
也許看完電影,觀眾除了贊美周野芒扮演老克勒演技精湛之外,還是要討論,他說的“愛情神話”到底是不是真的、應不應該相信?
我想說,其實連倪虹潔扮演的Gloria和徐崢扮演的白老師是不是發生過什么,也是一樣道理。劇情并沒有說透他們之間究竟發生過什么,只能靠觀眾自己理解。
愛情就是這樣,沒有一場全知全能的愛情,大家都是在猜測和腦補。
除了男男女女之外,電影不知不覺也描摹了不少都市里的友誼,順便還消除了一些性別刻板印象。都是很輕盈地帶過,看完了琢磨琢磨還挺有意思。
這幾年市場上受歡迎的都是強故事類型。但好電影不只有強故事型這一種。《愛情神話》好像沒有講什么起承轉合的事情,但是就是如此搖曳多姿。
Gloria夸男主角是“老靈咯”,《愛情神話》就是給人感覺很“靈”的電影,一種基于女性旺盛生命力而帶來的快樂。
(本文中使用的圖片及視頻素材來自電影公開宣傳物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