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別名:貓熊、竹熊)為食肉目熊科大熊貓屬動物,[1]是熊科、大熊貓亞科和大熊貓屬唯一的哺乳動物,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屬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主要棲息地為四川、陜西和甘肅的山區。它頭軀長1.2~1.8米,尾長10~12厘米,
皮膚厚,體型豐腴富態,頭圓尾短,雄性個體稍大于雌性;臉頰圓,有大的黑眼圈,黑白相間的體色有利于隱蔽在密林的樹上和積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敵發現。
大熊貓的祖先是始熊貓,是一種由擬熊類演變而成的以食肉為主的最早的熊貓。在中國云南祿豐和元謀兩地發現了地質年代約為800萬年前中新世晚期的始熊貓化石。
近代,中國國內最初定名本叫貓熊或大貓熊,意思是它的臉型似貓那樣圓胖,但整個體型又像熊,有的甚至把它隸屬于熊科。
由于在20世紀50年代前,中文的書寫方式是直書,認讀是自右到左,而改為橫書后則從左到右,當1939年四川北碚博物館展出時說明標題用橫書,名貓熊,而當時參觀者習慣了直書自右到左的認讀,誤認為熊貓。久而久之,人們就約定俗成地把“大貓熊”叫成了“大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