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市境內,景區面積154平方千米,最高峰萬佛頂海拔3099米。地勢陡峭,風景秀麗,有“秀甲天下”之美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峨眉山氣候多樣,植被豐富,共有30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樹種。山路沿途有較多猴群,常結隊向游人討食,為峨眉山一大特色。
峨眉山是上古學仙修道圣地之一。現為中國五大佛教名山之一,作為普賢菩薩的道場,主要崇奉普賢大士,有寺廟約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廟,佛事頻繁。中國地質史上中生代末期的燕山運動,奠定了峨眉山地質構造的輪廓,新構造期的喜馬拉雅運動,及其伴隨的青藏高原的抬升,造就了峨眉山。1982年,峨眉山以四川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1996年,峨眉山與樂山大佛共同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名錄》,是自然和文化雙重遺產之地。2007年,峨眉山景區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峨眉山火車站屬成綿樂城際鐵路南段的終點站,下車步行僅10分鐘就可達峨眉山景區。到樂山高鐵站僅15分鐘,實現樂山大佛和峨眉山無縫對接。
峨眉山位置
佛教文化
佛牙,是宋代一位高僧到印度取經,從斯里蘭卡迎請,沿南絲綢之路歷經艱辛而供奉于華藏寺。佛牙,按佛教的教義是佛祖釋迦牟尼舍利靈骨。但這顆佛牙卻與眾不同,他表面光滑油潤如玉,并有深淺不同的紫色條紋,長三十厘米,寬十二厘米,重七公斤。
佛牙
貝葉經,明代萬歷年間,峨眉山高僧無窮禪師與性寬和尚為籌建大佛殿云游四海化緣至北京,向慈圣太后化緣,恰逢印度圣僧到北京禮佛,并向皇上獻上《梵文貝葉經》一部,慈圣太后在布施千兩黃金之時將貝葉經賜予無窮禪師。
貝葉經
萬歷金印,明孝定皇帝無子,李皇后聽說峨眉山萬年寺普賢菩薩有求必應。于是千里迢迢臨仙山禮佛,回宮不久生子,后來太子即位為神宗。神宗奉母后之命派欽差大臣中貴等人上萬年寺禮佛以示感恩,并賜予御印一枚,該印為銅質抹金,又因神宗即萬歷皇上,故稱萬歷金印。
特色景點
金頂
金頂金佛系銅鑄鎦金工藝佛像造像,通高48米,總重量達660噸,由臺座和十方普賢菩薩像組成。金像通高48米,象征著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個大愿。其中,臺座高6米,長寬各27米,四面刻有普賢菩薩十種廣大行愿。外部采用花崗石浮雕裝飾,十方普賢像高42米,重350噸,整尊金像設計完美,工藝精湛,堪稱銅鑄巨塑的曠世之作,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審美價值,是海峽兩岸藝術家智慧的結晶。
靈猴
峨眉山靈猴是峨眉山的精靈,嬉鬧頑皮、滑稽可掬又極通人性,見人不驚、跟人嬉戲、與人同樂,給游人帶來許多樂趣,成為峨眉山的一道活景觀(但搶奪游客財物的事件偶有發生)。與群猴玩耍,給猴子喂食,觀賞其千姿百態,了解其生活習性,跟它們親密接觸,成為游客到峨眉山旅游不可缺少的項目。峨眉山生態猴區位于峨眉山清音閣、一線天至洪椿坪之間,為一段狹長的幽谷,占地25公頃,是目前我國最大的自然生態猴保護區。生態猴區內現有三支家族式野生猴,共300多只。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面向峨眉山最大的生態旅游廣場,位于瑜伽小徑旁,北靠紅珠頂,瑜伽河從旁邊緩緩流過,倍添一份靜謐和雅趣。崖石上“神州第一山”和“山之領袖”九個朱紅色大字,標明了峨眉山在中國名山中的顯赫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魅力。分列在四周的名人名言,代表了魏晉、元、明、清時期不同人物對峨眉“第一山”的評價。
迎賓石灘
迎賓石灘是迎賓廣場的標志性景觀,旁邊有寶掌和尚所提“震旦第一山”,和康熙皇帝御提“峨眉山”三個大字,背靠峨眉山“游人中心”和峨眉山博物館。四周綠蔭環繞,山泉從石上流下,狀像絲網,色如白練,似明珠鑲嵌翡翠,猶水晶裝飾琥珀,溪流跳躍奔騰,水聲歡快歌唱,代表著熱情好客的峨眉山人,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
第一山亭
第一山亭,位于低山游覽區中心,展示了峨眉山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蘊,表現了峨眉山磅礴而奔放的恢弘氣勢,是峨眉山古今文化的縮影,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銅亭,也是游客步行入山的起點。第一山亭用銅建造,長6.7米,寬6.7米,高14米。由中國銅領域第一人朱炳仁承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