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銹鋼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甚至于很多入口的餐具上,都在使用不銹鋼。說起餐具,我們最關心的就是健康問題——餐具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不能被食物腐蝕,否則就會對人體的健康構成危害。
購買過不銹鋼餐具的朋友都會發現,常見的不銹鋼餐具有四種——304,304L,316和316L。這四種不銹鋼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哪種餐具更好呢?
什么是不銹鋼我們日常所說的不銹鋼,并不單單指“不生銹的鋼”。它的全稱叫做“不銹耐酸鋼”,不僅不生銹,而且耐酸腐蝕。依據耐酸腐蝕的能力,又分出了許許多多的牌號,我們今天要說的這四種,就是眾多牌號中的一部分。
所謂的304也好,316也罷,都是美國ASTM標準的牌號。當然它們都有對應的國標牌號,但為什么我們不說國標的牌號名稱呢?因為國標牌號太復雜,以304不銹鋼為例,國標牌號叫做“06Cr19Ni10”。
304不銹鋼與316不銹鋼我們有一個關于不銹鋼餐具的國標,叫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不銹鋼食具容器衛生標準》(GB4806.9-2016)。其中規定了用于接觸食品的不銹鋼,需要達到怎樣的耐腐蝕標準。
國標中并沒有直接出現不銹鋼的牌號,但是依照標準對各類不銹鋼進行試驗,發現304不銹鋼是符合標準的最低牌號——有些商家說“304不銹鋼是食品級不銹鋼”其實是不準確的,“食品級”的不銹鋼有很多種,304不銹鋼是最低標準而已。
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基本上都無法對304不銹鋼構成傷害,自然也不必擔心食物腐蝕不銹鋼后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或者直接吃進肚子里。
但是面對一些特殊的食物,比如碳酸飲料、牛奶、咖啡等的時候,304不銹鋼就顯得比較乏力了。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耐腐蝕能力更強的不銹鋼——316不銹鋼是耐腐蝕能力略高于304不銹鋼的產品,耐腐蝕能力夠了、成本卻沒有增加太多,所以也被廣泛應用于餐具上面。
比316不銹鋼的耐腐蝕能力更強的不銹鋼還多得是,只不過一來成本增加太多,二來超強的抗腐蝕能力無法體現,所以極少在餐具上面見到。
牌號中的“L”極個別廠家可能還會生產出304L或316L不銹鋼的餐具——首先來說,牌號中帶不帶“L”,對耐腐蝕能力沒有影響。所以我們選擇304或316餐具就夠了,完全沒有必要選擇304L或316L。
那么牌號中帶“L”的不銹鋼,與不帶“L”的不銹鋼又有什么區別呢?
這就要說到不銹鋼的焊接工藝了:不銹鋼在高溫焊接的過程中,會析出碳化物。碳化物出現在焊點上,就會影響焊接的穩定性——這種析出碳化物的過程,叫做“晶間腐蝕”。
為了防止晶間腐蝕,就需要人為降低不銹鋼的碳化物含量。降低了碳化物含量的不銹鋼,會在原有的牌號中加一個“L”。
降低了碳化物含量的不銹鋼,對原有的防腐蝕能力沒有任何影響。換句話說,如果不考慮晶間腐蝕,304和304L、316和316L是一樣的。
一般在高精度、高危險的行業里,才需要考慮晶間腐蝕的存在。家用餐具,則完全沒有必要使用帶“L”的不銹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