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麻豆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国产 高清 在线-国产 日韩 欧美 亚洲-国产 日韩 欧美 综合-日日夜夜免费精品视频-日日夜夜噜

福州真龍什么梗(在世真龍什么梗)

  • 生活
  • 2023-04-26 13:51

說到中國的地名,有兩種類型給人的記憶最深刻,一為承載悠悠五千年的歷史感,如“邯鄲”、“徐州”、“洛陽”,一為體現古人美好期望的寓意,如“桃源”、“長安”、“福州”。

前者多分布在歷史沉淀深厚的中原地區,而后者則以南方為主,特別是偏居東南的福建,平、安、和、福等用字局部高發。

此情此景,好似古往今來人們思想的初衷:缺什么就想什么。

帶有“期望”信息的地名,往往寄托著命名者內心沉甸甸的希望,看著閩南地區幾于雷同的地名,我們不禁聯想到:閩南在過去到底有多亂?

以清代建制并延續至民國時期的縣一級為例,閩南地區計有二十三個縣,共歸屬于四個州府。由北及南,依次為永春州,轄永春、德化、大田三縣;龍巖州,轄龍巖、漳平、寧洋三縣;泉州府,轄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五縣,民國時期由同安縣再分出思明(后改廈門市)、金門二縣;漳州府,轄龍溪、漳浦、長泰、南靖、詔安、平和、海澄七縣,民國時期由龍溪縣分出華安縣,由平和和詔安分出的云霄廳升格為云霄縣,由詔安縣分出東山縣。

在此二十三個縣名中,帶有美好寓意的用字,如“安”、“寧”、“泰”、“澄”、“平”、“德”、“春”、“靖”、“和”等,共有十五個,占比高達65%,古代的閩南真的如地名反映的現象那般“混亂”嗎?

(注:何止閩南,閩西的寧化、武平、清流、永安,閩北的政和、南平、建安、將樂、順昌、泰寧,閩東的壽寧、福安、寧德、永泰、長樂等,如出一轍)

壹、閩南要怎么分才合理

閩南地區,幾乎可以說是福建省內開發最晚的區域之一,以體現今日福建區域文化特點的建制,應追溯至唐前中期。那時的福建僅有五州,閩北的建州、閩東的福州、閩西的汀州,以及閩南的泉州和漳州,因此,當我們在對閩南文化進行細分時,我們總會簡單的將之概括成兩類,泉州其一,漳州其二。

這種按州郡(或市)別的分類,是中國的傳統,但如果按歷史演變的軌跡做區分,至少還可以如此:以流域別,分四類,木蘭溪、晉江、九龍江和漳江;以縣別,同樣分四類,莆田、南安、龍溪和綏安。以上兩種近乎重復,木蘭溪即莆田,晉江即南安,九龍江即龍溪,漳江即綏安;前兩者即泉州,后兩者即漳州,這四種分類大概就是閩南誕生時的模樣,及“勢力范圍”。

福建各市歷史演變關系圖

但,時至如今,文首所列的閩南四州府,其實已經不同于唐代的漳泉兩郡,他們的區別在于莆田的自立門戶。

因此以近世角度看,閩南文化發生了明顯的南移,在漳泉兩個子類之下,其實閩南文化應該以三類做細分,即今泉州所在的晉江系,漳北的龍溪系和漳南的漳江系,同安是前二者的交界,漳浦是后二者的重疊,這種分類至少可以說明高甲戲、薌劇、潮劇在地理上的差異。

閩南地名的演變,事實上就是以上三類的分化歷史過程,尤以前二者為代表。

貳、閩南地名的兩個流派

閩南地名風格初立的“始作俑者”是三國時期的東吳,當時偏居東南的東吳為了擴大發展,只能向蠻荒之地的浙閩山區進軍,先是開辟福建閩北四縣,漢興、南平、建安、建平,其用名體現的是東吳開疆辟土的武力震懾與治理期望。于是到了東吳稱帝后,開發了閩南而需設置新縣時,只能按原來的套路繼續編下去,“東安”(今南安縣),當時東吳人認為的極東之地。

至此,閩南寄以美好期望的命名規則便由此定下。

但到了南北朝的梁代,梁武帝也開始經營福建,他把領地向福建南部繼續拓展并打通嶺南,于是新建了一個龍溪縣,這大概就是梁武帝以個人魅力開啟的閩南地名命名規則的第二個流派。

龍溪縣的到來,充滿神奇和巧合,當時的梁武帝正沉迷于佛教,而恰巧有心人上報說在晉安縣(或梁安縣,今南安縣)的西邊發現九龍戲水,梁武帝以為吉兆,于是給這條溪命名為“龍溪”,順便在此地建立“龍溪縣”。

至此,閩南的三個子系統便成立了,晉江流域的梁安縣(今南安縣),九龍江的龍溪縣,漳江的綏安縣可謂三足鼎立,當然在這期間還有一個位于九龍江上游的蘭水縣(今南靖縣,很快就又消失了),走的路線大體上與龍溪相似。

閩南子系統成立的同時,閩南縣名的命名規則也定下了,一個是南安為代表的地安人和,一個龍溪為代表的逐水而居。

南安系最強大,綏安、德化、同安、安溪、惠安、詔安、長泰、南靖、平和等等,其中以“安”為最多。

龍溪系也不俗,蘭水、漳浦、晉江,以及安溪的前身清溪,永春的前身桃源。

閩南諸縣名稱由來

至于莆田和仙游,或許是因為路數不同,最終才會分道揚鑣吧。

廈門、金門和東山(銅山),其實是源自海防的一個特例,也可以理解為南安在近世的變化,當然,民國以后,歷史傳承已經不被重視了,也就不必深究其緣由。

叁、閩南歷史上的四次大發展

如果說閩南是起于因亂開疆,那么閩南的壯大在后來,則主要集中于四次爆發式發展,每一次發展都有不同的風格,包括地名。

從東漢到南北朝結束,閩南的發展呈現過山車的模式,到了隋代,最終又合歸于兩極,僅存兩縣:泉系的南安縣和漳系的龍溪縣。

閩南五代十國時期分布圖

閩南的第一次大發展,可以稱為閩南的啟蒙,以陳元光開漳為標記,此時漳浦立縣,而后晉江成立并成為泉州府治所在,該時期是龍溪命名方式的***,體現了大唐盛世開疆擴土的自信。第二次發展在于五代時期,為閩南的成型期,閩國數十年的偏安發展,奠定了泉州之后數百年繁華的基礎,永春、德化、長泰、同安、安溪等縣因人口充實、經濟發展而破格升級,這算是閩國盛世拓展的直接表現,但在亂世的大環境下,居危思安仍是主流,故而南安命名規則成為絕對主導。第三次發展在于明代,是閩南的成熟及輸出期,該時期真可謂“天下大亂”,在山土民反而誕生南靖(元代)、平和、漳平、寧洋,在海通番而產生詔安、海澄,這也是漳州月港能從海禁中破繭而出的底氣,故而在縣名上自然而然的以南安規則為主。第四次發展在于民國時期,閩南隨大環境的轉型期。此時的發展仍以漳州為主,以及漳州的輻射區域九龍江口。經過短短幾十年,九龍江口的兩個孤島相繼設縣,思明和金門,九龍江北溪邊的華安、漳江口的云霄和東山也同樣出世,這真是一個讓人捉弄不透的時期,用今日的視角自然無法理解。

這四次發展,對于閩南來說,治世仍是主流,怎奈期間經歷唐、明兩個局部亂世,把整個閩南的節奏帶偏,這才造成一看閩南的縣名,就覺得閩南曾經是個亂七八糟的地方。

事實上,真正因亂而設置的縣,在閩南連半數都不到,僅占35%。

但,換個角度看,處于陸海之間的閩南,又何嘗不是時刻處于浪尖呢,這大概也是閩在海中給中央朝廷永遠不安寧的假像。

肆、閩南諸縣建縣梗概一、南安縣

南安縣,從履歷看,真是奇葩到沒有朋友,初設時假設東吳姓東,稱東安,到了晉代,改稱晉安,到了南朝梁代,又改梁安,最終在南朝結束,總算讓大一統王朝定格在南安一名。

南安,可謂是閩西南的鼻祖,但正是這樣一個古老的首縣,在唐代丟了府治,解放后縣治也沒保住,最終僅留下一個豐州鎮上不上下不下。

南安縣-民國南安縣志

二、晉江縣

先有晉江才有晉江縣,晉江原名南安溪,因兩晉衣冠南渡多居于此,遂改名晉江,此晉江可不是完全就在今天的晉江縣,至少有大半在南安,畢竟古人對??蓻]有太多興趣。

晉江縣的設立,有點“摸螺仔兼洗褲”的味道,新泉州的前身武榮州遷治鯉城,順帶在南安東邊新設了晉江縣。

晉江縣-乾隆晉江縣志

三、同安縣

同安縣早在晉代便曾曇花一現,其地界一度包括了龍溪縣,只是很快就被撤銷了。據說,這是源自“未有同安先有許都”的資本,隨后一直到五代,同安的前身大同場才被閩王升格為縣,名字竟然沿用了晉代的縣名。

同安縣-嘉慶同安縣志

四、安溪縣

安溪縣與同安縣境遇略同,只是其由小溪場升格為縣是在閩國之后的留從效時期,當時的名字還是清溪縣。

到了宋宣和年間,因浙江睦州青溪方臘起義,清溪縣對于同名叛亂之地頗為感冒,遂奏請更名為安溪,這理由夠充分吧。

安溪縣-嘉靖安溪縣志

五、惠安縣

惠安的出現,應是五代泉州大發展的最后延續,北宋從陳洪進手中獲得富庶的閩南,第一個增設的縣便是惠安,自然在情面上要有所偏倚,故而寓以“以惠安民”。

另一方面,惠安能從晉江縣分離而出,也充分說明泉州徹底從沿江經濟圈向海灣經濟圈轉變,這大概是招寶侍郎發展海洋貿易最直接也是最豐厚的回報,否則之后也就沒有泉州港什么事了。

惠安縣-嘉靖惠安縣志

六、永春

我一度以為永春就是歷史上那個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因為她的經歷實在太相像。

以今日地理分析,永春實在偏僻,但放在古代,習慣了跋山涉水的古人要從閩東、閩北進入閩南,永春絕對是一個理想的中繼站。

永春最早也和同安一樣,先是桃林場,后來在五代時自然升格為桃源縣,因和湖南桃源縣重名,便以境內四季如春的美好景象更名為永春。

永春縣-民國永春縣志

七、德化縣

德化,作為閩南地道的山區,最早是屬于福州的。也因為山多,早時不太平,當政權勢力滲透到這塊地方時,居高者可能懷著盛氣凌人的心態,因此將她稱為歸德場,有點收服的感覺。

閩王當政時,升為德化縣,寓以歸德鳴琴布化萬民的意思。后來因德化距離福州太遠,與泉州更親近而轉歸泉州管轄。

德化縣-民國德化縣志

八、大田縣

大田作為閩江、九龍江、晉江的三江源,在文化上要絕對地歸屬哪方不太好確定。其建縣的基礎,以尤溪為主體,兼有永安、漳平、德化的貢獻,名字取的比較通俗。

從嘉靖年間建立后,一直歸屬于延平,到了清代雍正年間被綁在閩南范疇,這才造就了現在的大田頗為濃厚的閩南風格,我們可以用用江水流域的影響來解釋這種現象。

大田縣-民國大田縣志

九、龍溪縣

這是一個“龍”頻繁出現的神秘地方,這里有九龍山、九龍嶺、九龍潭以及大名鼎鼎的九龍江。

以龍為名的小地方更是遍布龍溪縣的各個角落,如此看來,因九龍戲水而產生的龍溪和龍溪縣,應該是真實的,不管它是真龍還是假龍。

龍溪,誕生于梁武帝開發七閩之時,也是當時中原人到達福建的極南,在龍溪與嶺南之間廣闊的漳南地界則還是中原人不熟悉的化外之地,而閩南的開發,就是不斷深入和征服龍溪的過程。

所以龍溪才能稱得上是閩南兩極之一。

龍溪縣-嘉靖龍溪縣志

十、漳浦縣

漳浦縣生的偉大,活的略顯低調。

她誕生于漳江之畔,是漳州的源頭,名字由武則天親賜,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后隨著漳州遷至李澳川(今漳浦綏安),從而奠定今日漳浦的基礎,但很可惜,僅僅百年后,漳州又因漳浦有瘴再遷治龍溪,從此留下漳浦孤零零地墨守一隅。

漳浦作為古綏安縣的嫡傳,在各方面其實是不遜于龍溪的,特別是風土文物方面,更是獨當一面,而漳南諸縣也基本是在漳浦基礎上分出,稱漳浦為閩南第三極一點也不過分。

漳浦縣-康熙漳浦縣志

十一、長泰縣

在角美部分地方流傳著這么一句話,“銀同安換小長泰”,如果此話屬實,那可能隱藏著一個被遺忘的古老故事。

長泰,從根本上,對漳州來說就是“外來戶”。

早在同安立縣之前的大同場時代,長泰是其中的武德鄉,沒多久這個鄉便獨立為武德場。因避諱又相繼改為武勝場、武安場,總之,就是帶有武力標記,或許是因為王潮的大部分駐軍設在長泰的緣故。

到了五代留從效時期,武安終于扳正成為長泰縣,取義至“祟武常勝,德政安泰”的諧音。爾后的北宋朝,長泰人以長泰距離泉州太遠,輸賦不便,申請劃歸漳州,竟被準許,這有點兒戲了點吧。

長泰縣-康熙長泰縣志

十二、南靖縣

南靖設縣之前的宋元交替,是福建西南山畬覺醒的關鍵時期,隨著南宋王朝節節敗退,元兵開始批量在福建各種攻伐鎮壓,他們所面對的強大對手不是南宋官軍,而是躲在山溝溝的土著鄉民。

這一連串的仗是打的天昏地暗,此起彼伏,以至于元廷不得不在龍溪、漳浦和龍巖三縣交界設立一個自我彪炳武功的南勝縣。

顯然,武力不是萬能的,南勝縣各種不痛快不安定,幾經遷縣,最終在蘭陵立足,于是改名為南靖,主要是圖個吉利,希望在南方能安靖太平。

南靖縣-乾隆南靖縣志

十三、平和縣

南靖遷縣是安定了,卻留下一***債給原先的土地,而平和就是那個遭罪的。

進入明代后,閩粵贛三省交界的山賊造反并未因為元朝滅亡而停息,反而愈演愈烈,這也給了王陽明一個實現自己抱負的機會。

在他三兩下功夫之后,三省之地總算平定了,于是他給了漳州的這塊土地命名為“平和”,在廣東的稱“和平”,在江西稱“崇義”,套路都一樣。

平和縣-光緒平和縣志

十四、詔安縣

詔安縣,在陳元光時代,曾有個短暫的懷恩縣存在,在更多的時候被稱為“南詔”,據說是因為某個南詔人說過這個地方和他家鄉很像,就此得名。這種現象在閩南很常見,比如漳江和洛陽江,只是后者是傍名人效應。

詔安的崛起,與南靖、平和不同,竟是因為通番太歷害,百姓富的太快,看不下去,一定要設個縣鎮壓一下,以示海禁被嚴格執行了,名字也好猜測,南詔安靖,如此簡單明了。

詔安縣-康熙詔安縣志

十五、海澄縣

明代漳州已經完全掉入海洋的深淵了,一個龍溪???,一個詔安,一北一南,全面開花,詔安建縣早,相對受到壓制,龍溪月港則上演一幕又一幕的通番大戲,把明朝廷耍的不要不要的。

待倭亂平定,海澄縣也就出現了,算是對之前連續不斷的動亂的彌補,寓意“海氛澄清”,她的出現并一下子成為隆慶開海的唯一指定港口,真是福禍相依,給了閩南一個大港重生的機會。

海澄縣-崇禎海澄縣志

十六、龍巖縣

龍巖縣,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經嶄露頭角,早在晉代,便已經是閩西新羅縣(今長汀)屬的苦草鎮。隨著唐代汀州的建立,龍巖接著新羅的衣缽,稱為什羅縣,或稱雜羅縣,也有稱新羅縣,總之這著用字的意思大體上是開發山洞“解放”土著的意思,說白了,就是又發展了一批交稅的人。

畢竟開洞取民不太好聽,于是新羅縣借自己境內的旅游景點“龍巖洞”而改名為龍巖,算是沾了點九龍江的一點仙氣。

不沾還好,一沾把縣都搞沒了。龍巖縣因處于西溪上游,百姓往來與漳州龍溪更親近,于是在唐代就由汀州改劃至漳州,這才有了今天龍巖市新羅區閩南人的現狀。

龍巖縣-民國龍巖縣志

十七、漳平縣

今天的漳平市,初看名字,初聽方言,總會自然認定他們漳州的屬性,然而,她確實地道的龍巖市屬,和龍巖一樣,被客家遮蔽了光輝。

事實上漳平就同她的名字一樣,“漳”的透里,為漳水上游平坦之處的反映,是明代龍巖人口增長,地遠難治的應變,也是漳州經濟發展在山區的輻射。

漳平縣-康熙漳平縣志

十八、寧洋縣

這是一個閩南人相當陌生的縣,解放后被解散了,若要找點存在感,得溯源至明永樂年間七下西洋鄭和的助手王景弘,他就是寧洋人,只是他出生時寧洋還未建縣。

寧洋的出現,不得不提那個在明代橫掃半個福建的鄧茂七,大半縣志的兵亂中都有他的身影,而寧洋就是鄧茂七勢力起義的起點之一,故而鄧茂七被鎮壓后,寧洋就從龍巖和漳平的縫隙中成立了。

寧洋縣-同治寧洋縣志

十九、云霄縣

云霄位于漳江出海口的中心位置,如此聞名的縣竟然是民國時才設立的,真是可惜了漳江這么好的資源。

云霄之名,來的有些唐突,與南安和龍溪一點都沒沾邊,算是自立山頭,但她也不是毫無預兆的產生。

開漳圣王的奶奶魏媽,便號“云霄”,而宋代漳州子城的南門便是云霄門,因此從元代開始出現的云霄驛就不會顯得過于牽強,后來慢慢演變成云霄廳、云霄縣,也是合情合理了。

云霄縣-民國云霄縣志

二十、華安縣

作為漳州附郭的龍溪縣,自從分出海澄縣后,頗有幾分懈怠,好在在清代也有不俗的成績,如分出石碼廷,在華豐設縣丞署,這都是要分縣的預告。

特別是民國時期漳州在粵軍的治理下,大有后來居上之勢,而華安的出現便是證明。

只是華安,可不是什么因亂而設的新縣,相反的,竟然是因為主體為華豐,部分來自安溪,而取二者的首字拼合而成,實在是誤會了。

華安縣-現代華安縣志

二十一、廈門、金門、東山

這三個地方放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已經構成了命運共同體,至少在民國以前是這樣的。

在閩南,金銀銅是出了名的,金浦、銀同、銅山,三者的人口、地盤以及曾經的地位大體上也類似金銀銅的價值排序。

但回歸這三個地方,倒和價值沒關系,三者都是島嶼,且在面積上霸占了閩南前三,又都是明代洪武年間江夏侯開辟海防的前線,他們共同構成了漳州海防的基本力量。漳州在明代有兩個地方通番最厲害,錢多人也狡黠,其一為詔安梅嶺,銅山是其門戶,其二是龍溪月港,廈門和金門扼其要,而這三個地方的發展也多賴梅嶺和月港的資源轉移。

廈門市-道光廈門志

廈門,在民國時初建縣的名稱為“思明”,其源頭是鄭成功割據廈島是建立的思明州,意思是拒絕降清,誓要反清復明的決心,因此當廈島和浯島從同安分出時,選擇思明是很合理的。

只是在思明得到華僑及民國海軍重點發展后,已經形成了城市的格局,于是在民國時期就改思明縣為廈門市,成為當時福建第一個現代意義的城市。

金門縣-民國金門縣志

金門在思明縣成立不久,就又從思明獨立而出設置金門縣,名字是一路傳承而來,算是波瀾不驚的演變。

正因為金廈同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在海外的三地人大都認可同安的身份,有的也會聯合漳州海澄和龍溪成立一個跨府的聯盟,這大概就是他們處于九龍江口的緣分。

至于銅山,最早其實名字是東山,這名字的來源有兩種,一種是純粹地名,一種是遷居當地的謝氏先祖,名曰東山,不過前者比較流行。一直到江夏侯來到時,把東山改銅山,之后又雅化回歸東山。

東山縣-乾隆銅山志

當那天漳南發展程度和漳北一般時,東山的發展可能會有一個突破,就像廈門和金門一樣。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美女视频网址 | 亚洲视频在线a视频 |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 热re91久久精品国产91热 | 亚欧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99香蕉网 | 免费高清一级欧美片在线观看 | 青青青免费手机版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午夜网 | 韩国激情啪啪 | 成人免费黄网站 | 国内国产真实露脸对白 |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 欧美日韩顶级毛片www免费看 | 草草影院www色欧美极品 | 天堂1在线观看 | 欧美色视频日本片高清在线观看 | 日韩一区国产二区欧美三区 | 久揄揄鲁一二三四区高清在线 | 韩国免费播放一级毛片 | 日日摸天天摸狠狠摸视频 | 韩国一区在线 | 成人毛片在线视频 | 92午夜国产福利视频1000 | 美女毛片在线看 | 手机看片成人 | 日本免费观看的视频在线 | 中国人免费观看高清在线观看二区 | 亚洲视色 |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日日 | 精品国产美女福利到在线不卡 | 一品道一本香蕉视频 | 真正国产乱子伦高清对白 |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欧美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 国内真实愉拍系列情侣自拍 | 精品中文字幕在线 | 1717she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 日韩欧一级毛片在线播无遮挡 | 免费看一毛一级毛片视频 | 国产日韩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