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最容易遇到酸奶變稀的情況?
在我看來,就是宿舍沒有冰箱的學生和買了酸奶放冰箱忘記的人,這兩種情況,我都遇到過。
大學時,學校在郊區,每隔幾個星期,都會坐車到市區采購生活用品,每次看到超市酸奶大促銷,都會忍不住買一盒。回學校之后,即使一直狂喝,也要喝3天。夏天的時候,第3天打開酸奶,上面就會有一層水,那時候,我第一反應是“壞了”。
平常買了酸奶在家,天氣一冷,就忘記喝,等到一個星期后再喝,已經變成了上面有一層淡淡的水。
酸奶放一點時間就變稀,甚至出水,是變質了嗎?
這個要從酸奶的發酵原理來看,到底這層水是哪里來的!
牛奶是如何變成酸奶的?重要的物質:牛奶、酸奶發酵劑(即乳酸菌)、合適的溫度
乳酸菌的生長需要合適的營養物質和適宜的環境溫度。
當發酵酸奶時,牛奶給乳酸菌提供了營養,而酸奶機給乳酸菌提供了適宜的溫度,因此滿足乳酸菌的生長條件后,乳酸菌就會生長,分解牛奶中的營養物質,將牛奶中的大分子物質分解成小分子物質,比如將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將脂肪分解成游離脂肪酸以及將乳糖分解成乳酸等。
當乳糖分解成乳酸后,牛奶中的pH值會降低,當pH值降低到一定程度也就是達到一定的酸度后,牛奶中的酪蛋白會發生絮凝,并將牛奶中的水包圍起來,形成穩定的結構,因此變成了酸奶最開始的穩定狀態。
當酸奶的穩定結構破壞時,水分子又被釋放出來,也就是挖開酸奶后會有乳清析出的原因。
酸奶放置一天后出現乳清析出問題,主要和發酵時間有關。
發酵時間過長,乳酸菌繼續生長繁殖,使其容納的水分游離出來形成乳清上浮。
發酵時間過短,乳蛋白質的膠體結構還未充分形成,不能包裹乳中原有的水分,也會形成乳清析出。
在儲藏過程中,也會出現凝凍不斷收縮變形、黃色的水不斷滲出的情況。
這種黃色的水是“乳清”,運動員用來增肌的乳清蛋白粉和配制嬰兒奶粉用的乳清粉,就是從乳清里面提取出來的。它無毒無害,含有容易吸收的蛋白質,還富含鈣和維生素B2。維生素B2是黃色的,乳清也就呈黃色了。
不過還是需要提醒大家,購買或***酸奶后,盡快飲用,如果出現這種乳清析出情況,也不要驚慌,如果能接受這個口味,也還是可以正常飲用,如果不能接受,下次就要記得喝了。當然,如果你可以聞到發酸的味道,或者看到霉菌,就千萬不要吃了。
冬天喝酸奶好嗎?
自制酸奶和超市酸奶有什么不同?
到底哪些酸奶是益生菌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