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法國葡萄酒,你下意識想到的是波爾多(Bordeaux)還是勃艮第(Burgundy)呢?這兩大經典產區追隨者眾多,不同于波爾多以酒莊為劃分導向的1855分級制度,勃艮第以地塊為劃分依據的葡萄酒分級制度更加顯得“因地制宜”,頗有點咱中國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意味。今天酒百科將帶您走進勃艮第葡萄酒分級制度,一起來看看吧~
01
勃艮第分級制度的歷史由來
勃艮第地區的釀酒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12年,當時居住在奧坦鎮(Autun)的一群人致信君士坦丁皇帝,要求降低對低產葡萄園的稅收。當羅馬人于公元401年離開法國時,修道院開始接管葡萄園,并發展了種植、栽培、收獲、釀造和儲存葡萄酒的技術。負責釀酒的修道士不斷地研究與改良葡萄酒釀酒工藝,后來,一個名為西多會(Cistercian)的宗教組織開始記錄這些葡萄酒知識,他們針對天氣條件和土壤情況挑選葡萄品種,并將“風土(Terroir)”與這一過程聯系起來,這為后來勃艮第葡萄酒以后的等級劃分奠定了基礎。
當時的修道士深信“什么味的土壤種出什么味的葡萄”,所以他們最原始辨別風土的***,便是吃土,與現在戲稱的“吃土”不同,這里的吃土是真的用嘴去嘗,驚呆眾人有木有!
為了區分這些土壤類型不同的葡萄園,他們用石頭將不同的葡萄園隔開,形成了勃艮第地區即使是頂級莊園也只是建低矮石墻的傳統,同時這也是現代酒莊的雛形。不僅如此,這些修道士還首創性地提出了“克里瑪(Climats)”和“園地(Clos)”這兩個概念。“克里瑪”即是因擁有獨特氣候和土壤而被精確劃分的地塊,這塊土地上種植的釀酒葡萄能釀造出頂級的葡萄酒;“園地”相當于英語“圍繞”(Enclosure)一詞,在歷史上是指用石墻圍起來的葡萄園。
幾個世紀以來,僧侶和宗教機構變得越來越強大,在此過程中他們的土地占有量逐漸遞增,勃艮第葡萄酒備受追捧。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后,原有的土地所有制被打破,教會財產被***沒收并拍賣,土地被劃分成很多小的地塊,并被平均分配。如今,這個傳統依然存在于勃艮第,大多數勃艮第葡萄園有多個擁有者。勃艮第寸土寸金,葡萄酒產量相對較少,但品質也有參差不齊的情況。鮮為人知的是,在1855年波爾多將酒莊進行分級時,勃艮第也已開始以地塊為劃分依據對這里的葡萄園進行等級劃分,20世紀30年代左右,勃艮第產區地塊(葡萄園)分級制度最終確立。
02
勃艮第葡萄酒劃分等級
勃艮第有100多個產區,按照地塊,共分為4個等級。如下圖所示:
1、特級園(GrandCru)
特級園位于金字塔頂端,特級園葡萄酒產量僅占勃艮第總產量的1%左右,是勃艮第葡萄酒中的最高等級,這里出產著世界上最頂級的黑皮諾(PinotNoir)和霞多麗(Chardonnay)。該級別葡萄酒結構強勁,復雜迷人,陳年潛力巨大,且產量稀少,價格自然也最為昂貴,是勃艮第酒的高端之選。
勃艮第共有33個特級園,除了夏布利特級園(ChablisGrandCru)外,其余32座特級園全部分布于夜丘(CotedeNuits)和伯恩丘(CotedeBeaune)。它們代表了勃艮第尊貴的葡萄酒王國地位,最為著名的有羅曼尼·康帝(Romanee-Conti)、夏姆-香貝丹(Charmes-Chambertin)和蒙哈榭(Montrachet)等。所有特級園葡萄酒的酒標上都會標出“GrandCru”和特級園名稱。
2、一級園(PremierCru/1erCru)
一級園為僅次于特級園的存在,于1935-1936年被劃分歸為此等級。在勃艮第44個村莊內有很多優質的、富有特色的獨立地塊,它們有潛力釀造出比普通的村莊級葡萄酒品質更高、陳釀潛力更好、口感更復雜的葡萄酒,它們就是勃艮第的一級園。在勃艮第共有600多個一級園,一級園葡萄酒產量占勃艮第總產量的10%左右,它的葡萄園通常位于斜坡上的特級葡萄園的下方、上方或側面。
品質優秀的一級園不勝枚舉,例如來自香波-慕西尼的愛侶園(LesAmoureuses)和來自熱夫雷-香貝丹的圣雅克園(ClosSaintJacques)。在品質上,一級園比地區級和村莊級更好,價格上又比特級園實惠,是購買勃艮第酒的不錯選擇。一級園葡萄酒必須在酒標上注明“PremierCru”或“1erCru”,再加上具體的葡萄園名稱。但如果葡萄酒由同一個村莊內不同一級園的葡萄混釀而成,則不能標注葡萄園,只能標“PremierCru”或“1erCru”。
3、村莊級(Commune/Village)
村莊級是比地區級更高的一級,釀酒要求比地區級更嚴格,產量占勃艮第總產量的37%左右。勃艮第有44個村莊可生產村莊級葡萄酒,馬貢產區有5個,夏布利(Chablis)產區1個,其它均分布在金丘(Coted’Or)產區。這些村莊通常地理位置較好,產酒條件佳,生產的葡萄酒品質優秀,性價比較高,如普伊-富賽(Pouilly-Fuisse)和桑特奈(Santenay)等。
村莊級釀造出葡萄酒的品質通常比大區級更高,重要的是,這些葡萄酒更能彰顯原產地的特色,口感豐富,多帶有充沛的果香和香料香氣,單寧感強,是感受勃艮第不同村莊風土差異的最佳選擇。村莊級葡萄酒的釀酒葡萄必須100%來自酒標上標出的村莊,通常只有村莊名才能出現在村莊級葡萄酒的酒標上。如果釀酒葡萄來自酒村中某個未列入更高分級的單一葡萄園,則葡萄園的名字也可能出現在酒標上。
4、大區級(Regional)
地區級是勃艮第入門級別,產量占勃艮第葡萄酒總產量的一半,約為52%,該等級葡萄酒可以由勃艮第任何地方種植的葡萄釀成,但不同地區或酒莊釀制出的該級別葡萄酒在品質上有差別,視具體情況而定。大區級葡萄酒是初步了解勃艮第的最佳選擇,它們通常果香濃郁,輕松易飲,是與親朋好友歡聚、暢談時的不二選擇。酒標上通常會標示的勃艮第紅(BourgogneRouge)、勃艮第白(BourgogneBlanc)、勃艮第起泡酒(CremantdeBourgogne)就是勃艮第地區級葡萄酒。
03
勃艮第5大子產區及特級園分布情況
理清了以上4大葡萄酒等級,我們再來看看勃艮第產區地域上的細分及特級園分布情況。勃艮第位于法國東部的內陸地區,分成5個子產區,分別是夏布利(Chablis)、夜丘(CotedeNuits)、伯恩丘(CotedeBeaune)、夏隆內丘(CoteChalonnaise)和馬貢(Maconnais),在整個勃艮第,只有夜丘、伯恩丘和夏布利這三個子產區擁有特級葡萄園。
圖片來源:WineFolly
夏布利夏布利是位于勃艮第最北的產區,在地理上更接近香檳產區(Champagne),法定葡萄品種是霞多麗。這里氣候涼爽,土壤為白堊質的石灰巖土壤(Kimmeridigian)。夏布利只有1個特級園,即夏布利特級園,它又被分為7個園區,包括寶歌(Bougros)、貝斯(LesPreuses)、沃迪斯(Vaudesir)、格勒諾(Grenouilles)、瓦慕(Valmur)、克洛斯(LesClos)和布萊雪(Blanchot)。這些葡萄園位于夏布利鎮北部陡峭的南西南斜坡上。
霞多麗是這里唯一的法定葡萄品種。和本地其他濃郁飽滿的白葡萄酒不同,夏布利的白葡萄酒風格偏瘦,酸度高,更為干爽清新,以其明亮的礦物感和爽脆酸度著稱。在炎炎夏日,夏布利干白是生蠔的完美搭檔。
夜丘夜丘緊鄰第戎(Dijon)南部,有24個特級園。特級園位于索恩河東面的山坡上,從熱夫雷-香貝丹(GevreyChambertin)開始,向南延伸至伏舊(Vougeot)和沃恩-羅曼尼(VosneRomanee)。傳奇名莊羅曼尼·康帝(DomainedelaRomanee-Conti,又名“DRC”)的葡萄園覆蓋有康帝園(Romanee-Conti)、拉塔希園(LaTache)、李奇堡園(Richebourg)。這些特級園葡萄酒的價格通常高達數千美元,近年來甚至有在拍賣會上售出數十萬美元的記錄。黑皮諾在這里占絕對優勢,占夜丘葡萄酒總產量的80%,其余20%是霞多麗。
伯恩丘伯恩丘得名于中世紀的伯恩村莊,這里是勃艮第葡萄酒貿易的中心。伯恩丘是勃艮第優質白葡萄酒的天下,出產一些世界上最貴的白葡萄酒(如蒙哈榭Montrachet特級園)。這里的葡萄園富含石灰石土壤,陽光充足且朝東的斜坡使得這里的霞多麗的比夏布利更為成熟。勃艮第8個出產白葡萄酒的特級園中,伯恩丘占了7個,包括科通(Corton)、查理曼園(Charlemagne)和蒙哈榭園(Montrachet)。
夜丘和伯恩丘又合稱為金丘(Coted’Or),是勃艮第的核心地帶,它們被視為法國最重要的兩個葡萄種植區,并被列***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夏隆內丘夏隆內丘出產勃艮第最物超所值的葡萄酒,紅白葡萄酒數量相當,該產區沒有特級葡萄園。
這里除種植有霞多麗和黑皮諾,部分地區還種有阿里高特(Aligote)。位于該地區北部的布澤龍是唯一一個完全種植于阿里高特的產區,這種酒花香充沛,還帶有桃子和柑橘的味道,酸度清新,口感上帶有一絲咸味,與魚和貝類搭配時非常美味。
馬貢馬貢是勃艮第五個子產區中產量最大和最南端的產區,主要生產白葡萄酒,還有小部分的紅葡萄酒,該產區沒有特級園。由于靠近法國南部,受地中海的影響,這里氣候溫暖,葡萄的收獲時節比夏布利早了整整兩周。這里的霞多麗占葡萄酒產量的80%,常帶有核果、金銀花和木瓜的味道。該地區最著名的葡萄酒子產區是普伊-富賽(Pouilly-Fui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