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印刷機械進出口規模持續增長,行業發展不斷加快。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加快應用的影響下,國內印刷產業掀起智能化熱潮,印刷機械與智能制造理念的融合日益深入。
如今,在很多人眼中印刷只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古代,印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眾所周知,印刷術起源于中國,隨后傳到世界各國,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與多元文化的傳播。此后,造紙技術與印刷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文化傳播需求的提升,促使印刷行業持續成長。
進入近現代以后,印刷機械也發展起來。實際上,印刷機械是印刷機、裝訂機等機械設備的統稱,在印刷流程中發揮不同的作用。除了用于工業領域的印刷機械外,用于辦公場景的打印機、復印機等產品也逐漸普及開來。而現在,隨著智能化、數字化潮流的興起,各種智能印刷機械開始出現。
國內印刷機械行業發展加快
目前,人工智能技術日益升溫,受此影響,各國都在大力推動制造業智能化升級,智能制造理念由此走向落地。不只是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以及先進傳感器、電子電器設備的發展與應用也對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施加了重要影響。
就印刷機械而言,雖然智能化已經成為主流趨勢,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自動化才是最現實的追求。我國印刷機械行業與國外相比起步較晚,現代化的印刷機械制造業始于改革***初期,當時還算是一個新興行業。不過,隨著改革***日漸深入,我國印刷機械行業的發展也不斷加快。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印刷機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超過了400家,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早在2015年,我國印刷機械行業規模總資產就突破了300億元。此外,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2017年1—11月,我國印刷設備器材進出口45.0684億美元,同比增長10.55%。綜上可見,我國印刷機械行業的發展趨勢十分積極。
當然,在一片火熱景象下,我國印刷機械行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一方面,人口紅利下降,使得印刷行業用人成本增高,而產能過剩、原材料價格浮動幅度大等情況也不容忽視;另一方面,我國印刷機械制造企業在核心技術方面有待繼續攻關,國內高端印刷機械市場仍被國外企業占據。因此,大力推進技術創新,打破舊有市場局面,謀求在海內外市場實現進一步突破已經是國內印刷機械行業的重要目標,而發展智能印刷機械已然提上日程。
印刷產業開啟“四化”進程
改革***40年來,我國印刷機械行業以及印刷產業的整體規模已經位居世界前列。經過多年的戰略調整,國內印刷機械制造企業的品牌與品質意識不斷增強,愈發重視研發創新。并且,根據行業目前發展形勢以及政策環境要求,“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正成為印刷產業總的發展方向。
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以及互聯網等技術,我國印刷企業、印刷機械制造企業紛紛開啟智能化升級之路。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表示,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的融合正在為印刷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助力。的確,隨著印刷機械正逐步從單一自動化、機械化設備向智能化、數字化生產線轉變,無論是印刷機械等產品也好,還是印刷工廠等企業也罷,都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
為了緊握難得的發展契機,追逐全球智能化潮流,提升國際競爭力,我國各地***對于印刷機械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多樣化支持,印刷機械產業基地的建設也如火如荼地展開。據了解,2017年,渭南印刷機械智能制造產業園規劃建設,將主要發展高端印刷裝備制造和綠色印刷包裝產業;此外,作為我國印刷包裝機械產業重要基地的溫州平陽縣也開工建設印刷機械智能制造產業園一期項目。
不僅如此,除了各地的印刷機械智能制造產業基地建設不斷加速外,在不久前舉辦的中國印刷業創新大會上,《印刷智能制造標準體系表》征求意見稿正式公布。一系列積極動作無不體現出,我國對于印刷產業、印刷機械智能化升級的重視程度。相信隨著智能印刷機械產品的創新發展,以及整個印刷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變革,我國印刷領域將創造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