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湖南高考生來說,2021年新高考各科目到底會怎樣考,題型有哪些變化,一直是備受老師和考生關注的事情。
日前,2021年高考首場考試——浙江省2021年首場選考和學考落下帷幕。1月10日,浙江省公布了物理、思想政治、化學、歷史、生物、地理等選考科目的命題思路。
有專家和老師表示,作為第一批高考改革省份,浙江高考的一些命題思路和新題型極有可能被2021年實施新高考的第三批共八個省(市)借鑒。那么,浙江這場高考的各選考科目有著怎樣的命題思路,體現了哪些考查新方向呢?
化學科目
命題思路:改變個別題目形式,確保考生不“功虧一簣”
結合化學學科的屬性與應用,浙江這次的化學試題選取了在生產、生活、科學研究活動中和能源、材料、藥物等相關的真實情境為素材,第8題常見無機物的性質和重要用途,第21題鋁硅酸鹽型分子篩,第22題鎳鎘二次電池,第29題以高鈦渣和Cl2為原料加碳氯化制備TiCl4,第30題K2Cr2O7的制備,第31題非天然氨基酸的合成等。
命題組還表示,全卷充分考慮考生人數的變化、疫情對教學的影響等因素,難度與2020年選考試題基本保持一致。另外,適度了改變個別題目的形式。比如之前第28題分為28-I和28-II關聯度不大的兩部分,主要是延續合卷命題時的考查內容不變并有利于考生得分。本次將28-I和28-II兩部分整合,小題數量、考查內容和設問方式不變,但設問有梯度,確保考生不會因為推斷不出最終結果而得零分。
同時,試卷充分考慮考生的學習基礎,緊緊圍繞高中化學的主干知識,從化學學科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等必備知識出發對試題進行整體性系統化設計。此外,化學學科的關鍵能力包括符號表征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實驗探究能力、模型認知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等。試題創設緊密聯系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體現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發展成果的真實情境,以實際問題為測試任務,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新信息重新建構的知識系統解決問題,重點考查化學學科關鍵能力。例如第12、23和29題第(5)小題重點考察模型認知能力;第21題、24題、31題重點考查綜合分析能力;第30題重點考查綜合分析能力和實驗探究能力;第31題結構簡式、化學方程式、同分異構體和合成路線的書寫重點考查學生的符號表征能力;第28題第(2)小題、29題第(3)題、31題第(5)小題重點考查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名師解讀:增強試題***性,有些題目呈現較大程度的變革和創新
對于這次化學選考考試,紹興市教育教學研究院高級教師劉劍和浙江省富陽中學高級教師邵傳強認為呈現了“穩定中有變化,變化中求創新”的風格,凸顯“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
試題改變相對固化的試題形式,增強試題的***性,減少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現象。如21題、24題、25題、28題、29題均在歷屆試題的基礎上呈現較大程度的變革和創新,可以引導高中一線教學逐步走出“考什么、教什么”、“對題教學、對題復習”的泥沼。
在內容上,試卷較為全面地考察了基本化學用語(4、5)、核心概念(1、3、7、10)、重要無機物、有機物性質與應用(6、8、9、12、14、15、31)、反應原理(17、18、19、20、22、23、29)、物質結構(16、26)和實驗基本技能(11、25、28、30)等。試題較為深入地考察了學生的信息獲取及加工能力、證據推理能力、實踐操作能力、思維認知能力,如23題中對CH3COONa溶液加熱其pH變小的原因分析、26題通過數據證據進行醋酸分子締合的推理、陌生物質晶體類型推理、29題關于平行反應的調控機制分析,這些具有一定陌生度的試題情境,需要學生從微觀結構、平衡和速率等多角度系統分析化學變化的本質,還需要具有批判思維意識,能突破固有思維,尊重證據。30題關于“半滴”的操作描述一定程度檢測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引導中學化學教學要重視實驗,真做實驗,11題D項更是引導師生要關注實驗安全。
具體來說,試題體現了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選擇題1-14題絕大部分知識來自教材本身,學生入手容易,有較強的學習獲得感;試題28、29、30、31較好地實現了不同模塊、不同章節知識的學科內融合,考驗學生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試題29通過設置不同梯度的問題,具有良好的區分度;試題23、24、29-(3)(5)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在獲取信息的基礎上解決新問題。
瀟湘晨報記者李楠實習生譚潔儀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