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芋苗花(《生草藥性備要》)。
出處《民間常用草藥匯編》
來源:為天南星科植物芋的花蕾。
原形態詳"芋頭"條。
性味《四川中藥志》:"性平,味麻,有毒。"
功能主治治胃痛,吐血,子宮脫垂,痔瘡,脫肛。
①《生草藥性備要》:"治隔食,炒用。"
②《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胃氣痛,除濕。"
③《四川中藥志》:"治內外痔瘡,吐血及小兒脫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0.5~1兩。外用:搗敷。
復方①治吐血:芋頭花五錢至一兩,燉臘肉或豬肉服。(江西《草藥手冊》)
②治子宮脫垂,小兒脫肛,痔核脫出:鮮芋頭花三至六朵,燉陳臘肉服。(江西《草藥手冊》)
③治鶴膝風:芋頭花、生姜、蔥于、灰面。共搗爛,酒炒,包患處。(《四川中藥志》)
摘錄《中藥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