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徐軍
2019年7月28日是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的第九個“世界肝炎日”,為繼續號召全社會共同關注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確定今年的宣傳主題,即“積極預防,主動檢測,規范治療,全面遏制肝炎”,旨在號召大家積極主動接種疫苗,主動體檢了解自身健康狀況,感染者接受規范的抗病毒治療,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對人類健康的威脅。在這個倡導人們提高對肝炎的認識的節日里,你對肝炎了解多少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肝病科紀相芬醫生,對各種有關肝炎的問題給出了細致、準確的解答。
肝炎都是傳染病嗎?
肝炎是肝臟炎癥的統稱,是由多種因素如病毒、酒精、藥物、化學毒物、遺傳代謝、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細胞受到破壞,肝臟功能受到損傷,引起身體一系列不適癥狀,以及肝功能指標的異常。
我們通常生活中所說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乙、丙、丁、戊五型肝炎病毒。可以看出病毒性肝炎具有傳染性,而化學毒物、藥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導致的肝炎不具有傳染性。
病毒性肝炎都是什么途徑傳播?
甲型、戊型肝炎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即消化道傳播。乙型、丙型、丁型肝炎主要經血和血制品、母嬰、性接觸傳播。當前,紋身、扎耳環、注射吸毒等已成為重要的傳播途徑。
病毒性肝炎會遺傳嗎?
病毒性肝炎是我國第一大傳染病,不是遺傳病,沒有遺傳性。乙型、丙型、丁型肝炎可以通過母嬰傳播,多為在分娩時接觸感染母親的血液和體液傳播。乙型肝炎通過母嬰傳播阻斷技術,即在嬰兒出生后“立即”接種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可以使母嬰傳播發生率降至5%以下。丙型肝炎尚不能實施阻斷。丁型肝炎病毒為一種缺陷病毒,需依賴乙型肝炎病毒等嗜肝DNA病毒才能感染人群。
病毒性肝炎均能疫苗預防嗎?
甲型、乙型、戊型肝炎已經有疫苗預防。特別是乙型肝炎疫苗,我國通過新生兒出生時即接種乙肝疫苗這一手段,使乙型肝炎發病率逐年下降。丙型肝炎病毒由于具有高度變異性,目前沒有疫苗。
乙肝疫苗為何要接種三次?
乙肝疫苗是提純的乙肝表面抗原,是死疫苗。疫苗接種后,可***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乙肝病毒一旦出現,抗體會發生作用,將其清除。接種第一針乙肝疫苗后,只有30%的人產生乙肝表面抗體,而且抗體效果很不穩定,接種第二針后,有90%的人產生抗體;接種第三針后抗體的陽性率可達96%以上。所以通常乙肝疫苗會接種三針,按照0、1和6個月程序。因接種完乙肝疫苗,仍有少部分人無應答,建議接種完乙肝疫苗再次檢測乙肝表面抗體。
乙肝攜帶者是健康人嗎?
大家生活中所說的乙肝攜帶者,往往是指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無臨床癥狀、無肝臟生化指標異常,以及無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等影像學表現的患者。當然,肝病***所指代的乙肝攜帶者,有更明確的定義。因此類人群攜帶乙肝病毒,每年仍有不同比例發生乙肝病毒再活動、肝臟組織炎癥壞死、甚至發生肝癌的風險。因此,即使此類人群幾年,甚至幾十年無肝病表現,仍不能算作健康人。
發現肝功能不好怎么辦?
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人注重健康體檢。如果你的肝功能檢查提示有異常表現,建議及時去正規醫院就診。因肝功能異常的原因多種多樣,還是讓***醫生給予***的意見,以避免延誤治療帶來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