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轉眼間,夏天已過去了一半。
茉莉花開雪也白不過她
茉莉花在驕陽下開花了,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廣東廣州等珠三角城市街頭,桂花也三三兩兩開花了。一首民歌《好一朵茉莉花》讓茉莉花名揚天下,很好地宣傳了中國形象,其實人家也是外來種,只是在中國時間長了,大家都把她當成自家閨女了。
四季桂
歌里都在唱著:八月桂花遍地開。今年開得這么早嗎?不是的,桂花品種很多,四季桂一年中可以開幾次花。
丹桂
早在2000多年前,我國就已經種植桂花。春秋戰國時期的《山海經》就提到“招搖之山多桂”、“皋涂之山多桂木”。戰國末期的《呂氏春秋》贊美桂花“物之美者,招搖之桂”。漢武帝修‘上林苑’,種了許多花草,只有桂花等少數種類活了下來,司馬相如為此在《上林賦》中特意贊美了她。
銀桂
著名愛國詩人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漿,辛夷車兮結桂旗”。《唐詩三百首》的第一首是廣東韶關人張九齡的“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李清照夸她:“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古人將桂花和梅花、牡丹、菊花、蘭花、月季、杜鵑、茶花、荷花、水仙并稱為我國10大名花。
金桂
今人也十分喜歡桂花,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以桂花為市花的有浙江杭州、安徽合肥、馬鞍山、六安、廣西桂林、江蘇蘇州、宿遷、衢州、河南南陽、信陽、四川瀘州、廣元、廣東中山、湖北恩施、老河口、陜西漢中、臺***南等10幾個城市。
云南黃素馨
也有朋友說蘇州市花是木樨,不是桂花。說得好,桂花別名木樨,她和茉莉花都是木犀科植物。
女貞子
女貞子在中越邊境很常見,當年大叔在憑祥邊防部隊做客時,曾建議部隊領導重點種植,以體現邊防戰士對祖國的忠貞之情。
小葉女貞,山指甲
木犀科植物廣布于全世界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南方除了桂花、茉莉以外,還有女貞、素馨、流蘇花、木樨欖等,北方則有連翹、丁香、白蠟樹等。小葉女貞在廣州叫山指甲,葉子較小,耐修剪,經常做為籬笆種植。
尖葉木樨欖
在珠三角還有一種園林植物,叫尖葉木樨欖,也是木犀科觀賞植物,特別耐修剪,常修剪成植物圓球。
流蘇樹
有一種江南江北都常見的木犀科植物叫流蘇樹,開花時滿樹白雪,全國各地從江浙到京津冀都有不少流蘇古樹。
連翹
長江以北常見一種木犀科植物叫連翹,別名黃金條、黃花條,既好看又有用,連翹是著名的本草植物,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有記載。在廣州常見的假連翹是馬鞭草科植物。
白蠟樹
木犀科園林植物中,還有一種高大喬木,叫白蠟樹,也叫梣樹。梣樹南北均產,似乎北方更常見,生產上用于放養紫膠蟲。中國人喜歡梣樹,外國人也喜歡梣樹。俄羅斯詩人普希金的《月亮》中深情地寫道:當你以神迷的光線穿過幽暗的梣樹林將靜謐的光輝傾瀉,淡淡地,隱約地照出我戀人的美麗。
紫丁香
丁香也是木犀科著名觀賞植物,南方難得一見。但是很多文學愛好者都記得徐志摩那首: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她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怪不得黑龍江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寧夏西寧、石嘴山、內蒙古呼和浩特都將她選為市花。
油橄欖
油橄欖原產地中海地區,近年珠三角一帶也進口了不少油橄欖老樹,作為大型盆景,一時名貴。
大型油橄欖盆景
順便說明一下,國內也有一種橄欖樹,橄欖果先苦后甜,回味無窮。廣東、廣西、云南、海南、福建、臺灣均產。但是作為果脯的橄欖與生產橄欖油的油橄欖不是一種東西,它是橄欖科植物。
油橄欖
以前老師教過,木犀科植物的簡易識別特征是:對生葉,二雄蕊。木犀科植物花朵比較小,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她的花朵中只有兩個雄蕊,桂花這樣,丁香這樣,連翹也這樣,木犀科植物都這樣。
橄欖
橄欖科植物是羽狀復葉,互生,很容易區別。奧林匹克運動會和平鴿嘴里叼的橄欖枝就是木犀科的油橄欖枝。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奧運會上象征和平的橄欖枝是木犀科的油橄欖,不是國人回味無窮的橄欖。
奧運會上象征和平的橄欖枝
那么,問題又來了,臺灣著名女詩人三毛曾有一首詩《橄欖樹》被譜成了歌曲,風靡華人世界,膾炙人口,歷久不衰。那么,三毛夢中的橄欖樹應該是哪一種橄欖樹呢?本文插圖均引自網絡,歡迎朋友們留言,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