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大江大河》現在正在熱播,收視率與口碑雙豐收,在觀眾中反響強烈。劇中人物宋運輝讓人印象深刻,盡管他非常聰明,卻因出身問題而備受歧視,但天無絕人之路,1978年國家恢復高考,他抓住這次機會,最終走上人生巔峰。
那么,你知道宋運輝是哪一屆的嗎?哪一級的嗎?
《大江大河》中的宋運輝
上了那么多年(至少九年吧)學,每到升學或畢業,“級”和“屆”總是伴隨著我們,如影隨形。我們經常聽說“09屆”或者“16級”,也經常見到這樣的橫幅:“歡迎××屆同學回家”、“歡迎××級的同學”。那么,“級”與“屆”分別代表什么呢?有什么區別呢?
“級”即年級。所謂年級,就是學校中依據學生修業年限分學生為若干級謂之年級。如我國現行學制一般規定小學修業年限為六年,學校中就編為六個年級。學生入學第一學年為一年級,以此類推。因此,簡單來說:入學的年份為“級”。比如2019年入學的學生就稱為“2019級”,某教授是英語系1960級學生則指的是某教授1960年入學。
《現代漢語詞典》中“級”的釋義
“屆”,作量詞時略同于“次”,用于定期的會議或畢業的班級。因此,簡單來說:“屆”是按畢業(肄業或結業的不算)的年份來計算的。比如2018年畢業離校的學生,就是“2018屆”,不管是哪年入學的,只要是在2018年畢業,我們都稱之為“2018屆”。
《現代漢語詞典》中“屆”的釋義
綜上所述,“級”與“屆”區別非常大,“級”是指入學年份,“屆”是指畢業年份。學生在校期間用“級”來稱呼,如果已經畢業的話,則用“屆”或者用“級”來稱呼均可。某學生2015年入學2019年畢業,我們則稱該生為“2015級”學生或“2019屆”畢業生。所以,我們在迎接新生入學時打的橫幅應該是“歡迎××級的同學”,我們迎接校友時打的橫幅應該是“歡迎××屆同學回家”。此外,學校的“期”與“屆”字義相近,比如黃埔四期,北師大MBA一期等。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語言文字獨具特色,其精妙之處就在于一字就能把意思表達得一清二楚,而一字之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少人不知道知道“級”與“屆”的區別,常常把“屆”和“級”的概念混淆了。比如,每年9月份,各個高校都會迎接新生,通訊公司會借此機會在學校周圍或者在校園里搭建簡易帳篷,用拱門或氫氣球打著廣告進行促銷,通常還會打著條幅“××公司熱烈歡迎××屆新同學,祝大家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屆和新同學搭配,就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事。
現在,我們知道了“級”與“屆”的區別,可千萬別再用錯了!
上學時,我們的老師總是會說“你們是我教過的最差的一屆學生”,老師說完還不忘補充一句:你看某某屆某某某,你們都應該向他(她)好好學習。等到我們畢業,離開母校,我們就成了老師口中某某屆學生,他們會對某某級學生說:你們是我教過的最差的一屆學生。
你們是我教過的最差的一屆學生
回到剛開始的問題,宋運輝是到底是哪一屆的呢?哪一級的呢?按理說應該是“1978級”大學生,“1982屆”畢業生。但他們有個著名的稱號——“新三屆”,“新三屆”大學生即77、78、79級大學生,是恢復高考后的往后三屆大學生。
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學生大多已經退休,但他們依舊在當今的中國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各行各業各領域中,我們依舊能看到他們堅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