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桂枝——辛、甘,溫。《神農本草》:治上氣咳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功能輕宣,入表而透達發散。專主太陽、太陰、少陰、厥陰在表的風邪。可以宣散溫通,入于上焦和體表。因此對于瘀滯的結氣,喉痹、關節等,都可以宣通。
2、芍藥——苦酸而涼。《神農本草》:主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有清熱和收降的作用。是針對少陽和陽明病。小大黃,去陽明里實不重的,還利尿,去水飲
3、生姜——辛熱。《神農本草》:主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氣,通神明。去內外水飲,止咳逆嘔逆,止下利。生姜止嘔與解表,干姜則是溫中,針對太陽和太陰。
4、大棗——甘咸而微溫。《神農本草》:主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針對陽明、少陽、太陽三綱,凡是三家的津液不足,胃氣不和,都可以用。
5、炙甘草——甘平。《神農本草》:主治五臟六腑寒熱邪氣,堅筋骨,長肌肉,倍力,金創尰解毒,久服輕身延年。在十二劑中,屬于滋劑類藥物。針對太陰、陽明兩綱的,其實也可以針對六綱疾病的,滋養胃氣。
6、麻黃——苦澀微辛,溫。《神農本草》:主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欬逆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功用輕宣。輕可祛實。上行入頭部通頭部的血瘀,降血壓,治療腦中風病。針對太陽、少陰、太陰、厥陰。
7、蔥白——辛熱。《神農本草經》:主治傷寒寒熱,出汗,中風面目腫。表,溫表陽,化在表的水飲,溝通表里的真陽。
8、桃仁——辛苦溫。《神農本草經》:主治瘀血,血閉,瘕,邪氣,殺小蟲。入的陽明、厥陰兩綱。有通閉的作用,不過是力量小些。
9、杏仁——苦微辛,溫。《神農本草》:主治欬逆上氣,雷鳴,喉痹,下氣,產乳,金創,寒心,賁豚。可入太陽、陽明、太陰、厥陰病位。它屬于溫收的功用范疇。主要是散寒降逆作用,理氣、養血、下血、潤腸。
10、麻子仁——味辛平。《神農本草經》:主五勞七傷,利五藏,下血,寒氣,多食,令人見鬼狂走。久服,通神明,輕身。一名麻勃。它也通腸道,解纏縛,還補虛。理氣、養血、下血、潤腸。
11、酸棗仁——酸平。《神農本草經》:主心腹寒熱,邪結氣聚,四肢酸疼,濕痹。久服安五藏,輕身延年。
12、知母——苦寒。《神農本草》:主治消渴熱中,除邪熱,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
十二劑中,屬于清劑類藥物。專入陽明病位。專門去邪熱救津液(補不足,益氣)還能利不化的水飲。
13、石膏——辛寒。《神農本草》:主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干舌焦,不得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創。這個藥,屬于十二劑中重劑類藥物。專入陽明病位。寒能清熱,辛能散結,能散熱邪結聚。能通徹內外,因為是石類藥,又有重鎮降逆的作用。
14、滑石——甘苦寒,治身熱泄澼,女子乳難,癃閉。利小便,蕩胃中積聚,寒熱,益精氣。久服輕身、耐饑,長年。
15、粳米——甘,平。《別錄》:主益氣,止煩,止泄。就是大米。屬于養身之物,入陽明、太陰兩綱。補津液胃氣。
16、人參——甘苦微寒。《神農本草經》:主補五臟,安精神,定魂魄,止驚悸,除邪氣,明目,開心益智。久服輕身延年。補五臟津液。目前說的人參,特指的是遼參,主要的多為白參,也叫生曬參。
17、大黃——苦,咸而寒。《神農本草經》:主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留飲宿食,蕩滌腸胃,推陳致新,通利水谷,調中化食,安和五臟。它是入陽明病位的,通閉結。
18、芒硝——苦咸而寒。《神農本草經》:治五臟積熱,胃脹閉,滌去蓄結飲食,推陳致新,除邪氣。這個藥也是通閉結,入陽明病位。
19、厚樸——辛咸而溫。《神農本草經》:主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氣,血痹死肌,去三蟲。辛咸而溫,本身就有除滯和溫通的作用。入太陰、厥陰、陽明病位的。升中有降,能入頭啊,定心安神,可以通閉塞。厚樸針對膈下氣滯。
20、枳實——酸苦而寒。《神農本草經》: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熱結(陽明里實熱結大便硬),止利。長肌肉,利五臟,益氣輕身。外宣,內收。主陽明、厥陰病位。枳實針對膈上氣滯。
21、枳實+厚樸——寒溫配合,升降配合(枳實取奇數主升),理三焦滯氣,破除氣結和血痹,使氣機通暢。
22、瞿麥——主關格,諸癃結,小便不通,出刺,決癰腫,明目去翳,破胎墮子,下閉血。
23、水蛭——咸平。《神農本草經》: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血瘕積聚,無子,利水道。主入陽明、厥陰病位。水蛭在十二劑里,通閉之劑多用---通血閉脈閉(通熱閉,用大承氣湯)
24、虻蟲——苦咸寒,辛臭。》神農本草經》:逐瘀血,破下血積,堅癖癥瘕,寒熱,通利血脈及九竅,也入腦,內外上下的瘀血都管。入陽明、厥陰病位,和水蛭是一類的功用。
25、茵陳蒿——辛苦微寒。《神農本草經》:主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是個陽明藥。十二劑里面,屬于清熱類。
26、梔子——酸苦而寒《神農本草經》:主治主五內邪氣,胃中熱氣,面赤酒皰皶鼻,白癩赤癩瘍。是陽明藥,清熱的,也是表里都清,還能除煩。
27、白頭翁——去熱也去寒,說它解毒,《本經》說了一句解毒的功它是通暢氣機,止痛(是除里急后重的首選藥。)時方可好,用木香去對治里急后重!這個藥,還逐血。陽明的痢疾便血,更合適用它。厥陰的血痢也可以用。
28、黃柏——辛苦微寒。《神農本草經》:主治五藏腸胃中結氣熱,黃疸,腸痔,止泄利,女子漏下赤白,陰陽蝕瘡。是陽明藥,清熱去濕。內外兼治。
29、黃芩——苦寒。《神農本草經》:主治諸熱黃疸,腸澼,泄利,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清陽明里熱,開通瘀血。
30、黃連——苦寒。《神農本草經》:主熱氣,目痛,眥傷,泣出,明目,腸澼腹痛下利,婦人陰中腫痛。是陽明藥、清理濕熱的。
31、秦皮——辛苦寒。《神農本草經》:主治風寒濕痹,洗洗寒氣(微怕冷)除熱,目中青翳白膜。
32、瓜蒂——辛苦微寒。《神農本草經》:主治大水,身面四肢浮腫,下水,殺蠱毒,欬逆上氣食諸果不消,病在胸腹中,皆吐下之。主要是催吐,用多了,還可以瀉下。
33、赤小豆——酸、微苦而涼。《神農本草經》:主下水,排癰腫膿血。上焦郁阻的氣血阻滯
排出痰涎,通暢氣血。
34、豆豉——微溫。味甘咸而酸。《別錄》;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躁滿悶,虛勞喘吸,兩腳疼冷。
35、柴胡——辛苦,涼。《神農本草經》:主治心腹腸胃中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入少陽、陽明病位。主和解、清熱。專入上焦,和解表里。能夠疏導內外,去寒熱往來的少陽邪氣。
36、前胡——辛苦,寒。《別錄》主療痰滿胸脅中痞,心腹結氣,風頭痛,去痰實,下氣。治傷寒寒熱,推陳致新,明目益精。專入陽明病位,寒能清熱,辛能散邪而氣得旁流,苦能降逆下氣,療胸咽之窒塞不通。
37、半夏——辛溫。《神農本草經》:主傷寒,寒熱,心下堅,下氣,喉咽腫痛,頭眩胸張,咳逆腸鳴,止汗。入太陰和厥陰病位。十二劑里面,它有溫滲的作用,降逆,去水飲。偏寒性的瘡腫用生半夏外敷
38、栝蔞根——就是天花粉,《神農本草經》:主治消渴,身熱煩滿,大熱。補虛安中,續絕傷。瓜蔞實:《別錄》:主胸痹。這個藥,清熱開胸而除煩。
39、茯苓——甘淡。《神農本草經》:主胸脅逆氣,憂恚驚恐,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養神,不饑延年。入太陰、少陰、厥陰病位。利水飲,止上逆。
40、豬苓——甘淡,平。《神農本草經》:主痃瘧,利水道。利水飲,去水飲結聚。痃瘧,指的就是積聚。它和茯苓一樣,入太陰、少陰、厥陰的
41、五味子——酸溫。《神農本草經》: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瘦,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還是斂降水飲,補精。是太陰藥。
42、白術——辛苦,溫。《神農本草經》:主治風寒濕痹、死肌、痙,疸,止汗,除熱,消食,作煎餌。久服輕身、延年不饑。這個藥,滲濕。主入太陰。太陰中濕,白術除飲止汗(太陰表證,風濕的那個發熱汗出)
43、赤石脂——味甘平。主黃疸,泄利,腸癖,膿血,陰蝕,下血,赤白,邪氣,癰腫,疽痔,惡創,頭瘍,疥搔。久服,補髓益氣,肥健,不饑,輕身延年。收束濕邪膿血,而后排出體外,能破壞以水濕為主而造成的痰飲血瘀的實邪。多用易燥津液,類似“干抹布”。
44、太乙余糧——味甘平。主咳逆上氣,癥瘕,血閉,漏下,余邪氣。
45、吳茱萸——苦辛,大熱。《神農本草經》:主溫中下氣止痛,咳逆寒熱,除濕血痹,逐風邪,開腠理。還止嘔吐瀉痢,有干姜的作用。這是溫熱藥,入少陰、太陰、厥陰病位。升浮(先升后降)。風、寒、濕、血痹,它都能發越出去。解表溫里
46、附子——辛苦熱。《神農本草經》:主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走,解表驅寒
47、烏頭——辛苦熱。《神農本草經》:主治中風惡風洗洗,出汗,除寒濕痹,咳逆上氣,破積聚寒熱,解表驅寒
48、細辛——辛溫,《神農本草經》:主咳逆,頭痛,腦動,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竅。這個藥,入少陰,也兼入太陰。溫宣和降逆的力量大,由頭到腳,貫通周身。它也專去寒飲郁阻,治療水飲上逆,百節疼痛。
49、菟絲子——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汁,去面皯。
51、桔梗——甘苦而溫。《神農本草經》:主治胸脅痛如刀刺,腹滿腸鳴幽幽,驚恐悸氣。
這個藥,專入咽喉和上焦,溫降寒飲的。
52、牡蠣——咸涼。《神農本草經》:主治傷寒寒熱,溫瘧灑灑,驚恚怒氣,除拘緩,鼠瘺,女子帶下赤白。熬,就是現在的煅牡蠣。增加了燥濕的作用,還能降逆氣,解決心下滿。
53、生地——甘苦寒。《神農本草經》:主治折跌絕筋,傷中,逐血痹,填骨髓,長肌肉。做湯,除寒熱,積聚,除痹。生者尤良。清熱養血,補津液。專門針對陽明熱燥傷津血的好藥。可以養血涼血,化瘀通經脈。
54、竹瀝——性寒,主風痙。它也是陽明家的清熱化痰藥,滌蕩痰凝。剛剛發作的太陽陽明證的面癱,緊急服用,可以迅速痊愈。
55、山萸肉——味酸平。《神農本草經》: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這個藥,是厥陰藥,可以解紛。
56、山藥——甘溫而酸。《神農本草經》:主治傷中,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久服耳目聰明,輕身不饑延年。養津液,補胃氣,調和陰陽,而“除寒熱邪氣”。
57、粉丹皮——辛苦寒。《神農本草經》:主治寒熱中風,瘈疭痙,驚癇邪氣,除癥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清陽明熱結的。
58、澤瀉——甘咸而寒。《神農本草經》:主治風寒濕痹,乳難,消水,養五臟,益氣力,肥健。久服耳目聰明,不饑,延年,輕身,面生光,能行水上。去水熱的,排出多余的水飲。澤瀉要生用。炒了,就沒有咸味了。
59、琥珀——《別錄》:主安五臟,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日華子本草》:壯心,明目磨翳,止心痛、癲邪,破結癥。
60、朱砂——苦,微寒。《神農本草經》:治身體五臟養精神、安魂魄、益氣、明目,殺精魅邪惡鬼。清上焦陽明熱,安神,鎮水熱上逆的心悸。
61、石蜜——味甘平。主心腹邪氣,諸驚癇痓,安五藏,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解毒,除眾病,和百藥。久服,強志輕身,不饑不老。一名石飴。生山谷。對糖尿病患者無影響。
62、通草——辛苦涼。《神農本草經》:主去惡蟲,除脾胃寒熱,通利九竅血脈關節,令人不忘。有芍藥的作用,“通利九竅血脈關節”。通草是川木通
63、牛膝——主治寒濕痿痹,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氣,傷熱火爛,墮胎。久服輕身耐老。四肢拘攣,膝痛不可屈伸(用懷牛膝)
64、葳蕤——今稱玉竹。甘平。《神農本草經》:主治中風暴熱,不能動搖,跌筋結肉,諸不足,久服去面黑鼾,好顏色,潤澤,輕身不老。它滋潤津液,補胃氣。
65、天門冬——苦平。《神農本草經》:主治諸暴風濕偏痹,強骨髓,殺三蟲,去伏尸。
也是大補津液,祛風除濕通脈的。
66、葛根——甘苦微寒。《神農本草經》:主治消渴,身大熱,嘔吐,諸痹,起陰氣,解諸毒。
這個藥,專入陽明病位,生津液,除熱,尤其是對背部脖子的“痹痛(阻滯不通而痛)”有專門治療作用。是個緩急藥。
67、連軺——是連翹根,苦寒平。《神農本草經》:主下熱氣,益***,令人面悅好,明目。
這個藥,可以用連翹代。
68、連翹——辛苦涼。《神農本草經》:主寒熱鼠漏,瘰疬癰腫,惡瘡癭瘤,結熱蠱毒。
“結熱蠱毒。”,去陽明結熱。
69、桑白皮——甘,寒。主傷中,五勞六極羸瘦,崩中,脈絕,補虛益氣。桑白皮,可沒說“去熱”。
70、梓白皮——別名梓皮、梓木白皮、梓樹皮、梓根白皮、土杜促。入陽明病位梓白皮這個藥——要用敗醬草代替。
71、敗醬——辛苦寒。《神農本草經》:主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
是陽明藥。
72、當歸——辛甘而溫,主欬逆上氣,溫瘧,熱洗洗在皮膚中,婦人漏下絕子,諸惡瘡瘍,金創,煮飲之。入少陰、太陰,主血,驅寒
73、川芎——辛甘、溫。《神農本草經》:主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還可溫陽。對于陽虛水盛而津血虧,不養筋脈的,正合適。
74、貝母——苦咸而寒涼,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痹,乳難。金瘡風痙。入陽明,主熱邪癰腫淋利。記住,是土貝母(可用山慈菇代),不要搞錯。
75、苦參——苦寒,主心腹結氣,疝瘕積聚,黃疸,溺有余瀝,逐水,除癰腫,補中,明目止淚。入陽明,主熱邪癰腫淋利
76、阿膠——味甘平。《神農本草經》:主心腹,內崩,勞極,灑灑如瘧狀,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輕身益氣。
77、獨活——今之羌活,味苦平。主風寒所擊,金瘡止痛,賁豚,癇痓,女子疝瘕。久服,輕身耐老。入頭面,發表,去風寒,解痙攣,去血瘀。“女子疝瘕”,說明也可入里,破積聚。怎么讓它入里?用藥量去控制。
78、豬皮——甘咸而涼。清熱,養血,大補津液,也能利尿的,去小便熱澀不利。潤燥。
79、龍骨——甘平。《神農本草經》:主治心腹鬼注,精物老魅,咳逆,泄利膿血,女子漏下,癥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
80、鉛丹——辛咸、微寒。《神農本草經》:主治吐逆胃反,驚癇,癲疾,除熱,下氣。
81、黃芪——味甘微溫。主癰疽久敗創,排膿止痛,大風,痢疾,五痔,鼠瘺,補虛,小兒百病。是太陰家藥。解決表虛惡風濕邪在表,補虛排邪祛風。對于汗出而伴有嚴重惡風癥狀的,療效很好,用量大些效果奇佳。
82、防風——味甘溫,無毒。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疼痹,煩滿。是太陰家藥。
83、茵陳——味苦平。《神農本草經》:主風濕寒熱,邪氣。解表,除寒熱風濕互結之黃疸。
84、野菊花——辛苦微寒,主治風頭,頭眩腫痛,目欲脫,淚出,皮膚死肌,惡風濕痹。
清陽明上焦郁熱,止眩暈。
85、漏蘆——寒、咸澀。主治皮膚熱,惡瘡疽痔,濕痹,下乳汁。久服輕身益氣,耳目聰明,不老延年。它還能下乳。陽明實熱而產后無奶的,可用它清熱通乳。
86、麥門冬——甘涼。《神農本草經》:主治心腹結氣傷飽,胃絡脈絕,羸瘦短氣。久服輕身、不老、不饑。續胃脈之津虧絕傷。入陽明和厥陰病位,通胃中脈絡,養胃中津虧,去邪氣結聚的要藥。
87、升麻——辛苦而涼。《神農本草經》:主解百毒,殺老物殃鬼,辟溫疫瘴邪蠱毒。,專入陽明病位。入上焦和肌表,清溫熱邪氣。溫病的口舌赤爛,它都管。
88、橘皮——通腑
89、荊芥——氣溫,味辛、苦。《本草》云∶辟邪毒,利血脈,通宣五臟不足氣。能發汗,除勞渴。杵,和醋,封毒腫。去枝、梗,手搓碎用,治產后血暈如神。動渴疾。多食,熏五臟神。破結氣。
90、防己——防己,味辛平。主風寒溫瘧熱氣諸癰,除邪,通血閉,利大小便。是陽明藥。
91、知母——苦寒,主治消渴熱中,除邪熱,肢體浮腫,下水,補不足,益氣,利水飲。是陽明家藥
92、射干——氣平,味苦,微溫,有毒。《本草》云∶主咳逆上氣,喉閉咽痛,不得消息,散結氣,腹中邪逆,食飲大熱。療老血在心脾間,咳唾,言語氣臭,散胸中熱氣。
93、艾葉——氣溫,味苦,陰中之陽。《本草》∶止下痢吐血,下部瘡,辟風寒,令人有子。灸治百病。
94、烏梅——酸平。《神農本草經》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肢體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志,惡疾。降逆氣,除煩安心。生津液,降水飲。
95、旋復花——咸溫。《神農本草經》:主治結氣,脅下滿,驚悸,除水,去五臟間寒熱。補中下氣。旋復花,散水飲結聚于中上焦。
96、代赭石——苦咸、寒。《神農本草經》:主治鬼注、賊風、蠱毒,殺精物惡鬼,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入陽明病位,降逆而通下,有大黃攻下的功效,也是個“小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