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南都報道了韓裝品牌衣戀在中國注冊的公司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因以次充好被北京市西城區市場監管局罰款1.4萬余元,行政處罰信息顯示,該公司銷售的羽絨服單件生產成本75元,吊牌標價1598元。2月9日,話題#標價1598元的羽絨服成本只有75登上熱搜第一。
2月10日,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發布致歉聲明回應此事,其稱本次被處罰的主要原因為其品牌商品的一個款式因為配料成分不符合產品上注明的產品標準,并表示該事件讓消費者誤認為加工成本是總成本。
微博截圖
處罰
以次充好被罰1.4萬余元
處罰信息顯示,經調查,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2日,委托丹東翔騰服裝有限公司為其生產80件產品,生產成本75元/件。產品明示的執行標準GB/T14272-2011《羽絨服裝》、GB18401-2010C類《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
2021年9月20日,該公司將其中7件用于在北京漢光百貨有限責任公司(漢光百貨)的專柜銷售,另將其中2件用于在北京君太太平洋百貨有限公司(君太百貨)的專柜銷售,標價1598元/件。至2021年11月3日,共售出2件(其中1件為抽檢售出),未追回。銷售額共2237.2元(以標價7折的價格售出)。扣除生產成本和商場扣繳的費用共計742.86元,繳納稅金171.89元,該公司獲利1322.45元。上述產品的貨值金額共14382元。
北京市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三十九條,其規定“銷售者銷售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五十條,對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罰款1.4382萬元。
企業:
被罰主要系因產品配料成分不符合標準
消費者誤認為品牌加工成本即為商品總成本
2月9日,話題#標價1598元的羽絨服成本只有75登上熱搜第一。次日,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通過ELAND衣戀中國官方微博發布致歉聲明,其稱對于本次被處罰非常重視,也第一時間成立調查組進行了嚴肅處理。
ELAND衣戀中國官方微博截圖
致歉聲明顯示,本次被處罰的主要原因是ELAND品牌商品中的一個款式因為配料成分不符合產品上注明采用的產品標準,而受到了北京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的行政處罰,“該事件讓消費者誤認為ELAND品牌的加工成本即為商品的總成本,給顧客帶來不便。”
依戀中國稱將以最快速度與購買相關商品的顧客積極溝通,另外,會加強內部管理和供應鏈管理,從商品的出廠到上架進行更加嚴格的管控。
背景:
衣戀集團(THEE·LANDGROUP)官網顯示,其創始于1980年,最初以女裝事業起步,現已成為韓國第一的時裝零售公司,旗下的品牌包括ELAND、SPAO、Prich、newbalance等。官網還顯示,1994年,衣戀集團進駐中國,先后引入逾40個品牌,在全國百余座大城市擁有超過7000家賣場。2007年,衣念(上海)時裝貿易有限公司成立。
衣戀集團官網截圖
采寫:見習記者馮家鉅
如果您有相關線索
歡迎發送郵件到
nandujianding@qq.com"
也可通過微信
搜索“南都鑒定評測實驗室”
(微信號:ndlab2020)
與“鑒定君”隨時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