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蘇公共·新聞頻道《新聞360》報道,最近,網上流傳著不少酸堿食物表,有人認為飲用碳酸飲料或食用酸性食物會導致酸性體質,更容易生病。食物的酸堿性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影響?怎樣飲食才健康呢?趕緊來看一看。
網上流傳的這些酸堿食物表將常見食物分成了酸性和堿性兩種。按照分類,巧克力、花生、玉米、面包等都屬于酸性食物;咖啡、葡萄酒則屬于堿性食物。
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營養科醫生說,食物確實有酸、堿性之分。碳酸飲料是酸性食物,但在打開瓶蓋時,飲料中一部分二氧化碳會很快散失掉。而喝下去的碳酸飲料中,絕大部分二氧化碳,又會隨著打嗝排出體外,不會影響人體的酸堿度平衡。所謂人的酸性體質,也并不存在,因為人的身體能平衡調節,當血液的PH值偏酸性或者偏堿性時,會有一個自我調節的功能。
那么,還有哪些常見的酸、堿性食物可以簡單地區分呢?南醫大第二附屬醫院主管營養師表示,一般來講,平時我們吃的紅肉類,比如豬肉羊肉牛肉都屬于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一般都是堿性食物。
【正解:酸性食物攝入過量容易增加患病風險】
營養專家說,網上流傳的"吃酸性食物更容易生病"的說法,也不準確。但酸性食物攝入過量,確實會增加患病風險。因為酸性食物吃多了以后,最終的代謝產物在體內會形成一定的負擔,在代謝不完全的情況下,身體各個系統會有一定的負荷。所以現在提倡綠色健康飲食,提倡大家多食用蔬菜和水果,這樣對心腦血管都有一定的促進和保護作用。
【營養專家:別看食物酸堿性合理膳食多運動】
營養專家建議,選擇食物別看它們的酸堿性,要看其本身的營養價值。只有合理搭配食物,才能滿足日常所需的營養。而在合理膳食的同時,還要加強運動,幫助人體調節代謝功能。
只有均衡飲食,全面攝取營養,身體才能有條不紊,健健康康。如果天天糾結于選酸性食物還是堿性食物更好,而挑食偏食,就容易出現營養不良、超重肥胖,或因為缺乏某些特定的礦物質、維生素,產生各種疾病。所以,切莫輕信謠言,以免影響自己的健康。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