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這種迷人的遠古生物現如今已經成為了流行不衰的大眾文化,幾乎每個男孩子小時候都是恐龍迷,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也是影史上永恒的經典。各大商場和超市的兒童玩具專區都有恐龍玩具,更別提各地的博物館和恐龍樂園里的巨大骨架和經過技術還原的恐龍塑像了。
雖然恐龍早在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就已經滅絕了,但現存的爬行動物中,卻仍然有許多長得很像恐龍的物種,我挑選了七種為大家簡單介紹一番,但這七種只是代表性的,并不是全部。
海鬣蜥Amblyrhynchuscristatus
1.鱷魚鱷魚是公認的最具危險性的野生動物之一,它們擁有一身堅硬帥氣的鎧甲和血盆大口,還掌握了捕獵方面的一招絕學:死亡翻滾。
具體操作就是鱷魚在岸邊咬住獵物的肢體后,一路倒退回淺水中,身子側向一扭開始瘋狂旋轉,有點像舊時候那種崩爆米花的爐子,通常來說鱷魚猛烈地轉幾圈就能將獵物撕開,方便吞下去。
灣鱷Crocodylusporosus
2.鬃獅蜥鬃獅蜥是爬寵愛好者們的入門寵物之一,它雖然長相比較威武帥氣,插上翅膀很像傳說中的西方巨龍,但性格卻特別溫順,被寵物繁育者們選育出了很多基因品系。
例如皮革、超級皮革(無刺無鱗)、白趾甲、果凍、日蝕眼、Zero等,顏色也有原色、橘色、紅色、灰白色等,是爬寵圈目前來說飼養***和選育程度非常發達與完善的爬行動物。
鬃獅蜥Pogonavitticeps
3.變色龍變色龍是避役科的蜥蜴,也是人氣比較高的爬行動物。
它們很有意思,除了能夠變色之外還有很多特點,比如它們鼓出來的雙眼可以同時往不同方向看,視野范圍非常廣闊,還有巨長的舌頭能夠飛速彈射出來黏住獵物。
其實所有的變色龍都挺像恐龍的,但是杰克遜變色龍和三角變色龍(不是同一種)更有代表性,跟恐龍中的三角龍一樣擁有三只尖尖角,霸氣十足。
杰克遜變色龍Chamaeleojacksonii
4.澳洲魔蜥澳洲魔蜥又叫刺角蜥、澳洲刺角蜥等,是一種生活在沙漠中的長相十分特別的蜥蜴,渾身都被尖銳的棘刺,就連腹部都有。
比較有趣的是澳洲魔蜥的防御手段。
照理來說它長得比刺猬還刺猬,不會有動物打它的主意,但萬一有不怕扎嘴的動物非要去攻擊澳洲魔蜥,它也有對策——澳洲魔蜥的后脖梗子凸出來了一塊兒名為“假頭”的皮肉。
當澳洲魔蜥遇到危險時,它會將腦袋往下壓,使這塊“假頭”凸顯出來迷惑對手,虛晃一招隨時跑路。
澳洲魔蜥Molochhorridus
5.墨西哥毒蜥墨西哥毒蜥又叫墨西哥珠毒蜥。雖然它們擁有注射毒液的能力,但墨西哥毒蜥的主食卻是其它爬行動物和鳥類的蛋,偶爾也會捕獵小體型的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鳥類。
墨西哥毒蜥的性格比較溫順,人類中幾乎所有被墨西哥毒蜥咬傷而中毒的案例都是受傷者用手去過分擺弄從而激怒它所致。
墨西哥毒蜥也是爬寵界比較受歡迎的寵物,但由于數量稀少、受保護而且有毒,所以普及度比較低。
墨西哥毒蜥Helodermahorridum
6.科莫多巨蜥科莫多巨蜥又叫科摩多巨蜥、科摩多龍,是現存體型最大的蜥蜴,也是公認最像恐龍的現存爬行動物。
科莫多巨蜥十幾年來飽受了許多誤解,很多媒體、課外書、紀錄片、影視作品中都聲稱科莫多巨蜥的唾液中有很多細菌,咬一口獵物后就跟在后面,等獵物被細菌感染敗血癥死亡,科莫多巨蜥再去進食。
這個流傳度很廣的說法其實是謠言,或者說是已被新研究證實為錯誤的滯后觀點。
科莫多巨蜥Varanuskomodoensis
科莫多巨蜥的唾液里是有細菌不假,但也不比其他掠食動物的唾液更過分。它捕獵的關鍵并不是靠細菌感染,因為細菌感染而死真的很慢,受限于個體差異也不一定真能被感染上。
科莫多巨蜥殺死獵物靠的是它們的牙齒和毒液:它們的牙齒上有很多鋸齒,能夠給獵物造成巨大撕裂傷口;而科莫多巨蜥的毒液能夠阻止血液凝固并引發血壓降低。
組合起來,獵物的真實死因其實是創口血流不止和突如其來的低血壓。
科莫多巨蜥Varanuskomodoensis
7.海鬣蜥鬣蜥中比較常見的是綠鬣蜥,也是國內外不少人飼養過的寵物。
鬣蜥長得都挺像恐龍,但在我個人看來,以鬣蜥為名的幾種蜥蜴中長相最威猛、霸氣的是海鬣蜥。
其實本文配圖的第一張就是一只海鬣蜥的正面照片,不但像恐龍,還像哥斯拉,活脫脫的史前怪獸模樣,再來欣賞一下它的相貌吧。
海鬣蜥Amblyrhynchuscristatus
海鬣蜥目前是易危(VU)物種,生活在位于厄瓜多爾的加拉帕戈斯群島。
在長期自然演化下,海鬣蜥正如同它的名字一樣,擁有在海中覓食的本領。但令人意外的是海鬣蜥并不是吃海魚的,而是吃海藻的。
根據分布地和季節不同,海鬣蜥的主食有多種綠藻、紅藻,有時也會進食褐藻,但消化得不太好。海鬣蜥在曬太陽時會把攝取的額外鹽分通過鼻孔排出來,往往會導致海鬣蜥的頭頂泛白,這些都是被排放出來的鹽。
海鬣蜥Amblyrhynchuscrist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