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查員楊依然
速覽
-蘇里南的華人大概占常住總人口的1.5%。漢語在華人群體中被廣泛使用,但是漢語客家話并不具有“法定語言”的地位。
-2014年,中國農歷新年成為蘇里南共和國的法定節假日。蘇里南也是西半球第一個將春節納入公休日的國家。
事件背景
前些時日,中文社交平臺上流傳一則“冷知識”,稱南美洲北部有一名為蘇里南(RepubliekSuriname)的國家,因華人數量眾多,當地甚至把漢語客家話當做“法定語言”、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為法定節日。
荷蘭萊頓大學語言學中心研究員卡林(EithneB.Carlin)領銜編纂的《進出蘇里南》(2015)一書中提到,華人在蘇里南出現的時間可追溯至19世紀中葉,當時的蘇里南為荷蘭殖民地,殖民者為尋求可替代非洲農奴的勞力,與中國惠東安地區(惠陽、東莞、寶安)的部分客家人簽訂了勞動契約。上世紀60年代,隨著第一代移民在蘇里南落地生根,又有一***客家人經香港到達蘇里南。
客家人在蘇里南集聚,是否讓客家話成為了蘇里南的“法定語言”?這一說法來自何處?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是不是蘇里南的法定節日呢?
明查
相關說法源自何處?
經核查,有關“客家話是蘇里南的法定語言”的說法僅在中文網絡有較廣傳播。在百度上按年份次序對相關話題進行窮搜后逐條檢索,可以發現這一說法最早出現的時間在2012年。一位名叫“梅州時空商城”的貼吧用戶在2012年2月9日下午3點38分發帖稱,旅居蘇里南的華人籍貫大多在廣東客家地區,其中包括從嘉應(梅州)一帶遷去廣州府的客家人,蘇里南視客家話為法定語言。
同樣的話語在2月9日當日同時在微博上流傳。微博名為“梅州時空網官方微博”和“惠州樂居”的用戶發布了相同內容并標注了該消息來自名叫@客家傳奇的微博用戶。
點擊進入微博提供的@客家傳奇鏈接后發現,該微博賬號下目前已不存在任何在2012年發布的消息,且賬號信息顯示其注冊時間為2012年12月1日。然而微博上其它用戶在2012年6月轉載@客家傳奇的內容可以佐證,該賬號在2012年應當真實存在,有可能是在當年注銷后,又使用同名進行了注冊。
百度搜索記錄顯示,2013年到2015年間,有關“客家話是蘇里南法定語言”的說法已經在各貼吧、論壇、微博、博客和門戶網站上流傳,但少有媒體提及此事。直到2016年10月,《中國日報》中文網借里約奧運會之由頭轉載了東北網介紹南美國家的一篇文章,其中明確提到了客家話是蘇里南的法定語言。
2017年5月21日,中國僑網刊登了《這個國家華人曾當總統,客家話是法定語言!》一文,被中新網轉載,促進了該說法的進一步傳播。同月29日,CCTV-4中文國際頻道下《華人世界》節目(現已停播)再次復述了這一說法,并以視頻形式將其發布在央視官網上。
網傳消息發布者中,有人聲稱中國商務部出版的《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能為“客家話是蘇里南的法定語言”一說背書。
經查證,此說法純屬捏造。商務部出版的相關指南中并沒有類似表述。
華人眾多使客家話成“法定語言”?
中國外交部官網資料顯示,2020年,蘇里南共和國共有60萬常住人口,其中33%是印度裔公民、31%是克里奧爾人、另有15%的印尼裔和10%的叢林黑人,其余為印第安人、華人和白人。
據蘇里南國家統計局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2012年,蘇里南共有常住人口54萬,其中華人數量為7885名,約占人口總數的1.5%。因此,說蘇里南華人數量眾多,占人口總數11%,與事實不符。
那么,客家話究竟是不是蘇里南的法定語言?
在谷歌上檢索“法定語言”,難以找到與此概念直接對應的權威解釋,但與語言“法定”相關的表述多見于香港官方機構。
香港特別行政區在1974年發布了《法定語文條例(OfficialLanguagesOrdinance)》,規定“在***或公職人員與公眾人士之間的事務往來上以及在法院程序上,中文和英文是香港的法定語文”。香港公務員事務局下屬的法定語文事務部對“法定語文”的概念解釋為“***文件、立法會會議和***會議用語”。
看起來,“語文”和“語言”有一字之差,二者在內涵上有無不同呢?
一名北京大學法學院的教授向“澎湃明查”指出,“語言”一詞有兩個維度的含義,一是書寫所用的文字,二是口語表達。而法律所規定的范疇,往往被限定在前者。
中新網在2014年刊登的一篇摘編自《大公報》的文章認為,“語言是用來說的,文字是用來寫的,***無須規定人們用什么語言來說話溝通,但卻需要規定用什么文字來作官方文字,因為官方文字必須準確、統一、普及,而語言卻無需如此。”
照此思路,語言被“法定”的意義和可能性不大。當人們想表達一國***所使用的正式語言概念時,應當更準確地使用“法定語文”一詞,或聯合國規定的“正式語文”一詞。
前述北大教授指出,要判定一個國家的“法定語文”,最直觀的***就是看這個國家的***公文和法律判決所使用的語言。那么蘇里南的“法定語文”,或者說正式語文,究竟是什么呢?
蘇里南***官網對其國內常用語言形容如下:“荷蘭語是蘇里南的正式語文(offici?levoertaal)。SrananTongo(或蘇里南語)是第二語言。Sarnami(蘇里南印度斯坦語)也作為一種通用語言存在。其他廣泛使用的語言是爪哇語、漢語和各種馬龍語,如Saramaccan和Aucan。”
從實際使用情況看,蘇里南***和議會官網都將荷蘭語作為唯一官方用語。蘇里南共和國憲法和***公文,及法律判決等,均由荷蘭語寫成,官方未提供相應的中文版本。由此看來,漢語在蘇里南雖然被承認為一種“廣泛使用”的語言,但并不具有“正式語文”的地位,也不在蘇里南國內通用。
蘇里南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月,在蘇里南全國14萬367家住戶中,僅有1564戶以漢語為第一語言,占總數1.1%,另有371戶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可見,漢語客家話在蘇里南的使用范圍并不廣,也非蘇里南的官方語言。
Numberofhouseholdsbymostspokenlanguageandsecondspokenlanguage
Numberofhouseholdsbyhouseholdsizeandbymostspokenlanguage
盡管網傳漢語客家話是蘇里南法定語言一事無憑無據,但蘇里南人過春節一事卻是真實存在。
中國前駐蘇里南大使劉全曾經多次在推特上發布在蘇里南慶祝春節的照片,并稱蘇里南為“西半球第一個將中國春節定為國家公共假日的國家”。
不僅是華人群體,官方資料顯示,蘇里南各***公共部門在正月初一當日也要休息。
蘇里南駐阿姆斯特丹大使館2021年中國春節期間閉館
2018年,蘇里南貿易、工業和旅游部長斯蒂芬·曾(StephenTsang)為《蘇里南先驅報(SurinameHerald)》撰文,講述了中國農歷新年成為該國國家公休日的始末。
按照文章說法,蘇里南華人群體從2007年起開始游說當地***,申請將中國春節納入國家公共假日,并在2011年獲得鮑特斯總統的支持。2012年,總統委員會成立,對蘇里南國家假日做了重新評估,最終在2014年3月將農歷新年正式納入了蘇里南國家公休日。
蘇里南總統鮑特斯及其夫人慶祝2015年中國春節
綜上所述,網傳“蘇里南因華人數量眾多將漢語客家話作為法定語言”一事純屬子虛烏有。盡管中文在蘇里南被少部分人群使用,但其并不具有“法定語文”的地位。蘇里南唯一的正式語文是荷蘭語。
不過,蘇里南人民過春節一事為真,中國農歷新年在2014年被納入了該國國家法定節假日。蘇里南也是西半球唯一將農歷新年作為公休日的國家。
責任編輯:陳沁涵圖片編輯:蔣立冬
校對:張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