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過去的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這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的第一個讀書日,同時也是第五個“書香天府·全民閱讀”活動日。
平靜的日常生活被來勢兇猛的疫情驚擾,在這個特殊時期,很多人都拿起書本,慢慢閱讀,在字里行間行萬里路,用一抹書香靜待滿室花香。
還記得因一張讀書照片走紅網絡的武漢方艙醫院“讀書哥”嗎?人們感動于這樣一張照片,是感動于災難疾病面前,讀書這一行為給內心注入的力量。是的,閱讀這座避難所,無論你貧窮還是富有,健康還是疾病,一旦擁有,此生永久。
在這讀書時節,我們不只談書,也談談讀書人有關讀書的故事。從4月13日起,讀者報融媒體平臺每天推出“對話大家”系列報道,旨在學習名家們的讀書心得,讓每一位讀者都實現“開卷有益”,看見更美的世界,遇到更好的自己。
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沈石溪。
◆閱讀是每天的“基本操作”
讀者報:宅家期間,您是如何閱讀的呢?
沈石溪:疫情之下,人們居家隔離,而閱讀也成為獲取信息和知識的主要渠道之一。對我而言,閱讀算是每天的“基本操作”。在這期間,我特別認真地閱讀了著名動物學家、人類行為學家德斯蒙德·莫利斯的“裸猿”三部曲——《裸猿》《人類動物園》《親密行為》。這套書我兩年前就購買了,一直沒時間閱讀,就擱置在書架上。非常時期,宅在家里,正是閱讀這套書的好時候,讀完后我也是收獲良多。
其實,“裸猿”三部曲已在全球行銷50年,是生物人類學的代表作,也是動物行為學的代表作。莫利斯,這位終生與動物為伍的牛津大學博士,一生都在行走。他用一只眼觀察動物,用另一只眼審視人類。莫利斯筆下的“裸猿”三部曲把萬物之靈的人比作“裸猿”,把精明的現代人比作動物園的圈養動物,以白描的手法比較人與動物的各種行為。他并非自我貶低,而是要對世人大喝一聲:讓人看到自己身上異化和非理性的生物學根子,并且人也不是從天而降的天使,而是由地而生的猿猴,并以此來證明一個道理——從進化角度看,人類并不比動物高明。正因為在書中很多內容都是大膽直率的研究,所以曾引起巨大爭議。值得一提的是,20世紀90年代,當《裸猿》再版時,莫利斯在序言中仍倔強地聲稱“一字不改”,因為盡管我們人類雖然創造了瑰麗的文明,但仍然受制于基本的生物規律。
◆人類要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
讀者報:作為兒童文學作家,這場疫情帶給您的最大感悟是什么?
沈石溪:這場疫情,再一次把野生動物推向了風口浪尖。可以這么說,從古至今,人類的生活,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與動物休戚與共、息息相關。然而,我們人類對待野生動物朋友的態度,常常讓我感到臉紅。
人類因為自己的貪婪和自私,大量野生動物慘遭殺害,許多動物瀕臨滅絕,這也導致病毒侵襲頻繁發生。其實,野生動物和人類一樣,都是地球母親的子民。它們并非我們人類想象的那么低級,那么無能,動物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靈性的生命,我們要重新認識動物,平等友善地對待動物,和動物做朋友。一句話,在我們的動物朋友面前,我們要多一點慈悲,少一點狠毒;多一點憐憫,少一點冷酷;多一份關愛,少一份殺戮;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漠視。如此,大自然將回報我們幸福快樂的生活。
如今,我覺得除了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我們還應該制定關于動物福利的法律。這也體現了人類對動物平等友善的態度,并且告誡人類要敬畏生命,敬畏大自然。它彰顯的是人的天良和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
在宅家期間,我除了閱讀,還在創作一部新的長篇動物小說,書名叫《海豚之歌》,主要講述的海豚一生波瀾壯闊的故事。一直以來,我寫了很多天空和陸地上的動物。所以我也想挑戰自己,寫一下海洋動物。之所以把小說主角定為海豚,是因為海豚被稱為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之一,它的大腦僅僅比人類大腦輕0.1公斤,這種聰明的動物讓我非常感興趣。同時,作為兒童文學作家,我也想通過寫作來為保護國家動物事業作出一點微薄的貢獻。
◆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
讀者報:如果讓您推薦一本書,您會推薦哪一本?
沈石溪:根據時下的具體情況,我就推薦我的一部長篇小說——《黑天鵝紫水晶》,講述了一個外國動物學家和一只叫紫水晶的黑天鵝的故事。約翰·維廉斯的年輕動物學家帶著祖先留下來的一本日記來到了澳大利亞,在這里看見了一只失去丈夫,還下了五個蛋的黑天鵝,并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紫水晶。在接下來的幾個月相處中,維廉斯和紫水晶的感情日益加深,他甚至還充當著丈夫角色來保護紫水晶和它的孩子。在閱讀日記過程中,維廉斯發現,300年前,紫水晶的祖先竟然和自己祖先有著代代相傳的血海深仇。祖上還立下規定:每一代繼承家業的男子只要殺害四只黑天鵝,就可以得到萬貫家產。然而,就這巨大誘惑面前,維廉斯不但放火燒掉了那本日記,而且還在紫水晶去世后履行對它的承諾,守護著四只幼崽,直到它們長大。“明晃晃的火光映得維廉斯臉頰通紅,四只黑天鵝拼命地扇動翅膀,助火勢越來越猛。十多代人對黑天鵝的屠殺,一筆又一筆血債,一個家族的恥辱,都在今天終結。”
跟前文談到的觀點一樣,我通過“紫水晶”這樣一個300年前和300年后重疊的黑天鵝形象,就是想要告訴讀者,人類因貪婪而變得殘暴,因無知而變得偏執,曾經和正在對動物犯下累累罪行。并且,以此呼喚人類改變陳腐的觀念,善待動物,停止殺戮,珍惜像黑天鵝這樣可愛的另類生靈,也不要歧視任何生物。
事實上,在我的作品中,不但寫了許多豺狼虎豹、熊鷹、雕這樣兇猛的動物,還寫過野兔、山羊、黑天鵝、白天鵝、金絲猴這樣可愛的動物。我并不偏愛某一類動物,我深知,地球出現生命已有十幾億年,生命發展遵循這樣一條規律:汰劣留良,適者生存。從這個角度說,凡存活至今的物種,都有獨特的生存智慧和生存技能,都有克敵制勝的高超本領和頑強拼搏的非凡勇氣,都是生存競爭的勝利者,也是生命進化的佼佼者,值得我們珍惜、敬畏,也值得我們去書寫、贊美。
人不分高低貴賤,動物也不分高低貴賤。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每一種動物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學價值。
◆讓孩子愛上閱讀,“身教”重于“言傳”
讀者報: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我們家長應該如何做?
沈石溪:通過親子閱讀,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讀書熱情,讓孩子享受到閱讀的樂趣,而且在共同閱讀的過程中,還能增進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感情。如此,家長了解了孩子的興趣,同時也陪伴著孩子的健康成長。
家庭的閱讀氛圍對孩子閱讀興趣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長是孩子的榜樣,通過陪伴閱讀、一起閱讀,樹立并深化榜樣的力量,給孩子提供更多向上的空間和可能。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教育孩子的實質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則是父母影響孩子的最有力的***。”美國作家西格莉夫人也說過:“你希望你的孩子成為怎樣的人,你就得在自己的言行中爭當那種人。”每個做父母的都應在“言傳”的同時,注意“身教”,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時時事事為子女做出閱讀的示范。比如,家長可以在茶余飯后和孩子一起看書、講書中的趣事。孩子長期處于這種讀書的氛圍中,想不愛上讀書都很難。反之,如果父母在看電視、玩游戲,在這樣的氛圍中,孩子肯定也不會對閱讀產生興趣。
◆從閱讀中收獲了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讀者報:當前,網絡“碎片化”閱讀正成為許多人的選擇。您如何看待以“數量代替質量”的新型閱讀方式?
沈石溪:就讀書的方式而言,大體可以分為兩種:泛讀和精讀。
泛讀是指廣泛地閱讀,是泛泛地閱讀,如蜜蜂采蜜,范圍廣,數量大。在大量的泛讀中,會涉獵到不同題材、不同類型的作品,感性認知會愈發豐盈,視野、胸懷、境界將被逐漸打開。與此同時,也會慢慢摸索到哪些書更適合自己閱讀。
精讀,指的是精細深入地閱讀,對重要的章節和語句還要細讀多思、反復揣摩。比如發現特別有意義的書籍或者名篇,就應該精讀。閱讀的最大價值在于,通過觸動心靈而引領精神成長。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泛讀可能會更輕松,但很難實現閱讀者文化的沉淀、人格和藝術美學素養的養成。德國著名思想家馬克斯·韋伯的一句話或許是對深閱讀的最好詮釋:靈魂不經過寂寞和清苦之火的鍛打,完全煉不出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來。
但是,不管是泛讀還是精讀,也不管閱讀了多少書,重要的是你從閱讀中獲得了多少知識和精神收獲。
在這里我再啰嗦一點,就是關于如何選書。我的一個標準是:當翻開一本書,閱讀前面一小部分文字后,如果能讓自己心靈產生共鳴,那這就是最適合閱讀的書。
【作家簡介】
沈石溪,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已出版作品達600多萬字,所著動物小說充滿哲理內涵,風格獨特,被譽為“中國動物小說大王”。他的多篇作品被中小學語文教材收錄,作品曾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中國圖書獎、宋慶齡兒童文學獎、冰心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兒童文學獎等多種獎項。代表作品有:《第七條獵狗》《一只獵雕的遭遇》《狼王夢》《象母怨》《沈石溪動物小說自選集》《紅奶羊》《寶牙母象》《刀疤豺母》《藏獒渡魂》《鳥奴》《狼世界》《紅奶羊》《雪豹悲歌》《狼王門》《最后一頭戰象》《斑羚飛渡》等。
【結語】
至此,讀者報融媒體平臺從4月13日起每天推出的“對話大家”系列報道也正式完結了。從黃亞洲的“閱讀不僅使人聰明,更能有助提升精神境界”到陳新的“閱讀不僅改變人的生存,還改變人的生活”;從馬伯庸的“八面受敵讀書法”到蔣藍的“在讀書之余記錄心得與聯想”;從熊焱的“家長要做好閱讀的表率和榜樣”到沈石溪的“‘身教’重于‘言傳’”……他們的閱讀初心和情懷,讓我們為之感動。
“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本好書往往能改變人的一生。滴水穿石,聚沙成塔,開卷有益,日積月累,時間將會見證閱讀給人帶來的華麗蛻變。
人生幾何?與書相伴,當是幸福。
讓我們繼續讀書吧!在閱讀中擁抱春天,追逐夢想,不負韶華!(讀者報客戶端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