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領域,Soul一直是另類的存在。
此前,外界對社交產品的認知更多是一般的社交應用。但Soul的出現證明了年輕用戶的需求并不止于荷爾蒙,實現共鳴、獲得認同、在多元場景中擁有共同體驗,同樣是人們的社交剛需。精準滿足這些訴求的Soul,不僅迅速獲得了以年輕一代為代表的用戶的認同,還展現了可觀的商業化潛力。
據了解,SoulQ2實現收入3.7億人民幣,毛利率85%,同比實現超過270%的收入增長;付費用戶達到175萬,同比增長80%,付費率達到5.2%,月度ARPPU高達71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2%。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按照目前的獲客成本和用戶付費情況來看,高質量的收入可以保證Soul獲客成本在一年內回收。
根據此前的公開資料顯示,Soul月活用戶持續保持100%以上的同比增長。在高速增長的基礎上,該平臺依然保持著令人驚訝的高粘性和高活躍度:Soul日活用戶啟動頻次高達24次,時長達到50分鐘;Soul平臺內私聊用戶平均每天發出的點對點消息數超過66條;超過34%月活用戶投稿發布原創瞬間,并有85%的用戶會發布評論或互動。
今年初,Soul還首次在行業提出構建“社交元宇宙”。這也是Soul自創立以來的初衷——利用興趣圖譜和算法驅動,構建平等、多元、溫暖、真實的社交元宇宙,幫助用戶找到認同感,降低孤獨感,提升幸福感。
Soul的崛起只是一個信號。這背后是社會發展、代際更替帶來的全新娛樂、消費理念。
當00年的電競冠軍已身價千萬,JK裝、漢服、LOLITA幾乎成為便服;成本十幾元的娃娃一旦上架立馬身價百倍……這一切“看不懂”的現象背后,來自于成長中的Z世代精神需求的增長以及對治愈和陪伴的渴望。每個新崛起的消費一代,都有著其自身獨特的態度、價值觀和行為模式。那么,我們從中能收獲哪些啟示?
01.“Z世代”——互聯網新流量的主力軍仔細觀察不難發現,主導這些我們“看不懂”現象的,正是逐漸成為新流量中心的“Z世代”們。
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11月,以95、00后為代表的Z世代們,日活規模已經達到3.2億,占全體移動網民的28.1%;月人均互聯網使用時長近175個小時,高出全網用戶35個小時,線上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也遠高于全網用戶。
這批出生在互聯網時代的95后,被智能手機包圍,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極強。就像英國科幻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在“科技三定律”中描述的那樣:“任何在我出生時已有的科技,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來自酷鵝用戶研究院的調查也正說明了95后的這種互聯網生活方式。
圖片來自《酷鵝俱樂部:深度解讀95后互聯網生活方式》
在這樣的環境下,Z世代正逐漸成為互聯網主力軍,創造著自己獨有的圈層和文化。線上化、個性化、群體認同和跨領域融合,代表著Z世代的人格特點,也帶來了很多新消費、新文化的獨特潮流現象。
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圈層效應和關注自我。
圈層效應代表一種身份認同。社會心理學上看,Z世代的成長過程伴隨著不安和焦慮,當某種客觀存在引起他們興趣,為其帶來安全感和存在感時,他們就容易對有同樣興趣的人產生強烈認同,并愿意相互分享、交流心得,從中找到內心深處的愉悅和快樂。
如今,隨著資本加持,似乎“萬物皆可圈”,比如誕生于虛擬角色扮演游戲的語C圈、Pia戲圈;以收集稀有品為代表的鞋圈、潮玩圈、盲盒圈;二次元宅的模型手辦圈、COS圈、JK服圈、谷圈等等。每一個新興文化與圈層的興起,都活躍著新一代年輕人躍動的心。
圖片來自《Z世代圈層消費大報告》
關注自我則是另一種彰顯存在價值的外在表現。
Z世代作為互聯網原住民,每天被海量信息包圍,加上近幾年各類短視頻、直播平臺的輪番轟炸,使得他們對品牌的“灌輸式營銷”逐漸免疫。從消費角度看,Z世代對“爆款”無動于衷,更依賴社交渠道獲取信息,更看重自己是否認可品牌的價值觀,他們不僅是品牌的消費者,更是品牌的塑造者。“不問為什么、讓自己開心、獲得即時滿足”,這些表達個性的訴求,使得新興的消費品牌,如元氣森林、POPMART等能迅速占領市場。
可以看出,Z世代是個性與包容的矛盾結合體,一方面需要借助互聯網找到情感寄托,獲得陪伴、融入集體;另一方面又追求個人幸福感,彰顯自我獨特性。那究竟什么樣的產品能抓住他們內心,讓我們在流量枯竭的toC方向上找到一片藍海?社交也許是個突破口。
02.一場社交心態主導的進化社交一直是人類的本能需求,互聯網出現后,更是把社交范圍和觸達能力無限擴張。從價值創造上看,社交產品具備極強的網絡效應,以梅特卡夫定律計算,一旦超過用戶量的臨界點,可預期的是指數級增長。巨大發展空間擺在面前,因此盡管有微信等老牌巨頭占據市場頭部,創業者們依舊爭相投入,新產品仍層出不窮。
就需求滿足場景來看,微信解決的是熟人社交問題,約會類社交軟件則主打“看臉聊”,通過要求用戶上傳真人照片、分享本人視頻展示自己,激發用戶的主動社交行為。然而無論是微信上的熟人,還是這類自帶目的性的社交行為,二者的社交網絡均會與線下強綁定,為用戶制造社交壓力。
調研機構Origin數據顯示,有超過一半的Z世代年輕人表示他們“正在減少社交媒體使用”,在國內,也有不少人把微信設成“關閉朋友圈”或“只顯示3天朋友圈”。
作為一群難以被貼標簽的矛盾共同體,Z世代有著正反兩面的社交心態。
正面看,他們獨立自主、習慣并樂于接受新事物;他們有追求有表達欲,希望得到同齡人的理解和傾聽;他們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集體性格特征,渴望尋求三觀一致的好友,獲得歸屬感。
而另一面,高度的個性化也令他們相互認同的門檻變高,換言之,他們愈發認可“與其在不合適的群體中虛情假意,不如孤獨做自己”。
因此,Z世代的社交標準正在變得越來越細膩和多元,他們能夠快速接納一款新產品,也可以快速對一款產品失去耐心。換言之,如果你的產品不夠精致,使用不夠流暢,氛圍不夠友好,就很容易被放棄。
那究竟什么樣的產品能受到Z世代歡迎,為他們找到一個無壓力的溝通環境?市面上出現了兩類產品形態:一類是以內容、游戲為載體的間接社交產品,代表產品是B站;另一類是強調不看臉的興趣社交,明星產品是主打“社交元宇宙”的SoulApp。
03.年輕人需要怎樣的陪伴?在B站的1.01億月活用戶里,大部分是90后的年輕人,一直以來,B站都以用戶及用戶生產的PUGV(***用戶生成視頻)內容作為自己的基礎設施,并以此構建出年輕一代高度聚集的內容社區,而又因為用戶對平臺的強烈認同感,進一步衍生出更多元的生態。
另外,由于圈層效應的影響,Z世代更加想找到的是與自己有相同愛好的同伴,而在Soul上,也聚集了這么一批愛好各異的用戶,通過Soul的推薦機制,用戶可以通過更加個性化的標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邂逅一種社交的全新形態。
打造真實的“人設”,提供精神陪伴,尋找心靈寄托,這是Soul從誕生到現在一直在追求的設計理念。Soul將一個人顏值以外的其他要素進行拆解,映射到平臺上,再通過星球、測一測等與興趣愛好有關的功能進行推薦,讓有相同愛好的人相互結識,成為朋友。Soul旨在打造新一代真實、有趣、溫暖的社交網絡。
而Soul主打的“社交元宇宙”概念,恰巧滿足了用戶對于Soul的期待。聽起來,“社交元宇宙”是一個比較虛幻的概念,但它其實指向的是Soul所致力于建構的全新、虛擬的社交空間。可以理解為一個脫胎于現實世界、又與現實世界相平行,并且沉浸感更強、交互更多元的數字化宇宙。
在“社交元宇宙中”,人們憑借虛擬化身便可以完成社交、消費、娛樂等等行為,它有著一套完整運營的經濟、數據、數字物品以及IP,讓人可以不介意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身份、顏值等等條件,以愛好當做自己的名片,即便是虛擬的身份也可以隨意通行,Soul也正在通過用戶不斷豐富的UGC進一步打造元宇宙的規模效應,這樣也將保證它擁有源源不斷的生長原動力。
04.Z世代的特殊表達表面上看,Soul的用戶特征,和普遍意義上的95、00后沒什么不同,他們有著強烈孤獨感,追求自我、興趣廣泛、長期活躍在互聯網上。
然而從Soul發布的《Z世代社交報告》中,我們可以發現,這個群體在Soul上獲得了一些無法被傳統社交軟件滿足的社交需求:有一群喜歡記錄生活,有著多樣才藝,認同中國傳統文化,積極學習、互幫互助,樂于傳遞正能量的年輕人,他們在Soul上更愿意釋放出內心真實的興趣愛好,并希望找到三觀相符、有共同話題的人,瀏覽有趣的“瞬間”。
對Soul而言,幫助用戶建立連接,沉淀多個層面的用戶關系,是它展現出來的核心價值。
推薦機制,是Soul最具特色的功能之一。首次到來的用戶,會先引導你捏個臉、寫下引力簽,建立自己的人格形象,再基于多樣的推薦策略,如語音互動、視頻互動等,找到和你相似的Souler(Soul的用戶),并開啟聊天。
為進一步降低溝通壓力,Soul會在聊天窗口顯示對方的引力簽和推薦聊的話題。隨著交流的深入,你會發現除了普通的聊天,Soul還提供了送禮等創新玩法,幫助用戶之間更好地互相了解。
廣場的存在帶給了Soul最能留住用戶的場景。廣場上的個人瞬間,是表達情感、塑造形象的窗口,即便無法推薦成功,也能讓用戶享受被關注的感覺。
Soul的廣場會讓契合度高的用戶被推薦在彼此的廣場首頁,用戶在廣場上的瀏覽互動喜好,比如點贊、評論等,都會幫助豐富用戶畫像,提升社交效率,以滿足用戶交流和表達的需求。
當然,為滿足Z世代的表達欲,Soul對創作者提供了多樣的表達形式,除了圖文、視頻、音頻,還支持發送歌唱片段、表情包。不僅降低了創作門檻,也給消費者更多元的互動場景,讓大家更愿意一直待在這里。
此外,如果說匹配是1對1的交流,廣場是1對多的交流,Soul還提供了多對多的群聊派對,把我們能想到的社交場景幾乎全覆蓋了。在群聊派對中,你可以進入不同的主題房間,聊興趣愛好、進行趣味辯論、唱歌聽歌、玩Soul狼人等等。近期,Soul還推出了新功能,語音群聊和文字群聊能夠隨時切換,將一個基于興趣或者話題偶然組成的群聊派對,能夠固定成一個長期的興趣小組。這種游戲化多人互動的場景,能幫助用戶進一步提高溝通效率,降低社交壓力,而固定的興趣小組又能夠幫助用戶建立連接、沉淀關系。
因此,外界給Soul打上簡單標簽的行為,本身就非常不“Z世代”,只有深入體驗過一款產品,感受它的文化,才可以真正了解它。Soul的出現,讓Z世代感受到了一種平等、善意的社交氛圍,讓他們有機會展示自己、結識感興趣的人。
在Soul上,年輕人的相遇正迸發出更多關于夢想、生活的新故事。21歲的Kai,大學期間一直參加各種街舞比賽,期待畢業后能成為職業舞者。但面對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臨近畢業,他也開始考慮找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穩定下來。就在這人生關口,Kai在Soul遇到了一群同樣熱愛街舞的好友,他們都有把街舞作為終身職業的共同目標,也面臨夢想和現實之間的抉擇。在一位已經成為***舞者的好友鼓勵下,Kai最終重新燃起對街舞的熱愛,決定在畢業之前再參加一次比賽,為夢想拼盡全力。
每天,都有類似的事在發生,在這里遇到自己生命中那些深度共鳴的人和事,這是這款產品的力量,也是每一個Z世代所期望的未來。因為他們抓住了未來,自然就會被認同、被喜歡。
8月6日,SoulApp聯合人民日報數字傳播發起的"青年聯絡官計劃"正式在Soul群聊派對上線。該計劃將邀請各行業優秀嘉賓作為“青年聯絡官”與年輕人展開對話,走進當代年輕人的內心。以“中國阿甘”白斌、21歲的青年川劇演員王裕仁為代表的4位行業先鋒已陸續入駐群聊派對,與Z世代們展開深度交流,分享自身故事,鼓勵他們積極擁抱生活,助力Soul進一步營造平臺正能量氛圍。可以預見,更多關于青春、關于夢想的故事還將在這里發生。
05.社交網絡的下一程,還能為Z世代搭載什么?Z世代的社交需求已經被充分滿足了么?當然沒有。以Soul為例,未來的社交產品在以下幾點上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首先,呈現更多元的發現機制。如今在Soul上,平臺生態足夠豐富,量級也足夠大,這樣的資源儲備完全可以更好地聚類,以解決泛化問題。比如在已有的信息流、標簽推薦機制上,引入圈層概念,圍繞一個個興趣圈子為用戶提供獨立的討論空間,設置圈子也便于平臺整合長尾優質瞬間,并更精準地分發,幫助用戶找到相同愛好的人,讓他們可以在圈子里沉淀自己的關系鏈,進而提升留存和時長。現在,在Soul的“廣場”板塊就能看到“萌寵出沒”、“漢服”、“手辦”等圈層內容。
互動側,推出更有趣的游戲化機制。例如正在內測階段的Soul狼人游戲收到了很好的反饋,這也說明這種特定的游戲化場景對降低社交壓力,提升互動體驗很有幫助。以此類推,是否可以進一步豐富這套玩法,增加像接歌搶麥、誰是臥底、畫猜接龍等更多形式的群聊游戲房間。這種線上桌游,既可以消磨時間,也有機會在游戲過程中幫助用戶快速破冰,認識更多朋友。
服務側,提供更便捷的使用體驗。任何優質的產品都離不開扎實的技術服務支撐,據了解,為給用戶提供足夠安全、穩定的使用體驗,Soul在防詐騙機制、垃圾用戶識別、隱私保護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在未來,依托機器學習、人工智能技術,Soul能夠進一步提高產品溝通效率、降低合規風險,這應該是所有社交產品的核心命題。
而如果能提供更多元的平臺生態、更娛樂化的社交體驗、更安全的使用環境,Soul實際上也是在進一步實現自己的“社交元宇宙”定位。而伴隨著Soul的不斷進化,這個“社交元宇宙”也將不斷豐富和完善。
回歸本質來看,人類是社會性動物,他們需要保持與世界的對話,以消解孤獨感。而當下解決這一問題的***,似乎更多構建在以集體人格為主的身份認同感上,你的社會角色決定了你能接觸到什么人,和什么人做朋友。然而人只有在有壓力的情況下才會去扮演角色,這并不是Z世代所期望的。
互聯網的出現,讓“去角色化”這一理想成為現實,每個人都能在虛擬空間中發現更大的世界、感受更美的瞬間,這也正和Soul的“社交元宇宙”概念不謀而合。在未來,信息的組織會更高效、溝通的環境會更實時。基于此構建出來的全新社交場景,讓隨時隨地交流興趣話題、分享點滴幸福、和他人一起感受美好生活等需求得到個性化滿足,并借此營造出一種隨時隨地真實表達和交互的場景,如此看來,“社交元宇宙”還存在更多想象空間,正如同包羅萬象的宇宙一樣,“社交元宇宙”并不拘泥于某一種形態,而是能夠跟隨用戶的真實社交需求而改變,這也更能讓“一切隨緣”的Z世代,能在拓寬關系網絡的同時,保持社交自由和精神獨立。Soul希望用戶會一直想打開軟件,可以在上面打發時間,和別人聊天互動,進行有意義的交流,但又不會感到有壓力。Soul的實踐不僅證明了滿足用戶需求可以獲得用戶認可、實現流量生態的構建,還扎實地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化道路。
每一代年輕人都有著不同特點,但為他們服務的本質是一樣的:洞察他們的困境、抓住他們的期望、真心為他們考慮,持續去投入,就會有真誠的回應。提供海量有趣的信息,借助智能系統實現精準推薦,這些新興社交網絡的特點能幫助Z世代擺脫現實中時間和空間限制,擴大結交朋友的范圍,讓他們在收獲歸屬感的同時,還能實現細分圈層間的遷移,切實切中年輕人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