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活了65歲,在三國時期絕對算得上是長壽的人了,可能曹操平時的私生活能節制一點會活的更長,畢竟生了30多個孩子。但是對于曹操來說比較可惜的是,自己當上司空時已經41歲,這時候的曹操才正式站上人生巔峰,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后還打敗了袁紹統一北方,成為當時天下最后勢力的人物。如果曹操能在早一些打成這些成就,或許連三國的局勢都不會出現,劉備就直接被曹操給按死了。所以說曹操也有點大器晚成的意思,那曹操最后到底是怎么死的呢?其實這其中的真相大家還有很多不知道的事情。
曹操當司空的時候就患上了頭疾,當時還找來了華佗為曹操看病,結果華佗說需要開顱治病,直接把曹操嚇的從床上跳了起來。以當時的醫療技術,有人跟你說需要開顱治病,估計就是想讓你死,曹操這么敏感的人直接就下令關押華佗直接問斬。其實華佗的醫術也并沒有那么的神,曹操也是明白這點才敢殺華佗。但是曹操的頭疾卻一直沒辦法治愈,我們現代人也都知道造成頭疼的原因有很多,具體還要去醫院檢查,但是古代一般是沒辦法找到具體病因的,這也給曹操埋下了一個隱患。
不過好在曹操的一生沒有生過什么大病,如果患上什么風寒之類的在當時致死率就挺高,很多人早逝就是因為風寒。現代人覺得發燒感冒怎么可能會死人,古代還真的就會,而且是病毒類型的還會造成大面積的傳染那死亡的人數就更多了。所以古代人壽命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生病,從這個角度來看曹操還是非常幸運的,一輩子還沒得過什么會致死的病。
但是等到曹操60多歲時,就明顯感覺身體漸漸不如以前,眼看自己可能等不到三國統一的那一天所以也就做好事后的準備。把自己的位置傳給了曹丕,而且還要求自己死后一切從簡,曹操應該也是之前第一位這樣要求的領導者,因為當時皇帝去世陪葬品要拿出國庫的一半錢財進行陪葬,對于整個國家來說都是一種浪費而且沒什么實際意義。曹操這一舉動可能也是比較出乎人們的以外,這種薄葬也被之后很多人所效仿,最終曹操220年病逝洛陽。
其實曹操的一生,功績不僅僅體現在了戰場上,自己對于國家的改革和治理也是三國當中最***的。曹操愛人才,所以率先運用了從百姓中選人才的制度,也是給百姓們一個可以改變命運的出路,所以曹操身邊從來就不缺人才,只需要想辦法用好他們就行。對百姓也是大力發展屯田和水利,改革戶籍,百姓的日子過好了才會擁立曹操。但是曹操最大的遺憾可能就是沒當上皇帝,不過當時的曹操可能也并不想廢掉漢獻帝,這具體是為什么恐怕也只有曹操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