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相傳,“二月二,龍抬頭”。這跟古代的天文學有關系。
月歷分大月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大月小月,人們常稱大建小建。這里的“建”,是指北斗星的斗柄所指的方位。《協紀辨方》說:“月建者,斗柄所建也。象見于天,仰而望之而莫不見者也。”斗柄是隨天體運行不停地旋轉的,每一個月變換一個方位。《淮南子》載:“斗柄為小歲,正月建寅,月從左行十二辰。”這是說,斗柄自左至右旋轉一周,就是一年的十二個月。其所轉一周,用地支十二辰標示,斗柄所指,正月指著寅位,就是正月建寅。依次是,二月建卯,三月建辰,四月建巳,五月建午,六月建未,七月建申,八月建酉,九月建戌,十月建亥,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二月,斗柄所指的這個卯位,正好是二十八宿的青龍七宿。古代天文學把太陽和月亮所經天區叫做黃道,黃道里的恒星,分成二十八個星座,稱為二十八宿。東西南北四方各有七宿,東方的七宿,叫做青龍七宿。二月,正是斗柄所指的青龍星宿的位置。
二月為青龍位,青龍怎么就抬頭了呢?這和《易經》的八卦序數有關。《周易本義·伏羲八卦次序》圖的下面寫道:“邵子曰,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就是說,八卦的序數為,乾一數,兌二數,離三數,震四數,巽五數,坎六數,艮七數,坤八數。二月初二日這個二數,是一個兌卦。《周易本義》稱,文王八卦方位,兌卦在正西方,和斗柄周遭的地支酉位重合。酉,和二月的月建卯,一東一西,相對相沖,本來平靜的青龍,經過這一沖,所以就高高地抬起頭來了。(劉景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