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我們發(fā)了菜譜文章,留言里就會有媽媽來說“寶寶挑食,不吃這個呀不吃那個,怎么辦?”
其實,很多孩子都會在食物的選擇上有自己的偏好,有的寶寶討厭吃綠葉菜,有的寶寶特別愛吃香蕉,有的寶寶吃到肉就往外吐,還有的寶寶只愛白米飯或是白煮意面。這,都是很正常的!
這些“挑食”的行為,大部分都會隨著孩子的長大而慢慢改善。而更大的可能性是,寶寶有一陣子不肯吃這樣東西,過了一段時間又肯吃了(熊孩子都這么沒譜么……)。
而有的媽媽發(fā)現(xiàn)寶寶到1歲之后(有的寶寶在10個月左右就表現(xiàn)出來)比以前更“挑剔”了,這是很正常的,小小人長大了,想要決定自己吃什么,想表達自己的意愿,是很正常的心理訴求。
1.接觸過的食物種類太少;
2.不愿意接受陌生的食物;
3.對食物的質(zhì)感(例如粗細、軟硬度)或味道比較敏感,抗拒某些質(zhì)感或氣味強烈的食物;
4.零食吃太多,奶喝得太多,壓根不餓;
5.受家里大人的喜好影響。
讓飲食更規(guī)律
1.定時供應早、中、晚3頓正餐和2-3次點心,每餐相隔2-3小時。
2.點心和奶不要給得太多,要嚴格限制果汁,而且不要提供過多的配方奶或牛奶。用杯子而不是奶瓶來喝奶,將有助于限制奶的攝入量。1歲之后的寶寶,每天480ml奶就夠啦。
3.餓的時候就多吃點,不餓的時候就少吃點,尊重孩子的胃口和意愿;如果他不想吃了,就讓他離開餐桌(這一點需要媽媽們堅決一點哈,有時候下去玩了一會兒,餓了就肯吃了)。
4.孩子一般會在15-20分鐘內(nèi)吃飽。可以跟大孩子定下“就餐時間是30-45分鐘”的規(guī)矩,當限時過了,就收掉食物和餐具,不加任何批評。但不要因為“怕他餓”,就給他更多的零食。
多在食物的準備上下功夫
1.盡量豐富,盡量豐富,盡量豐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給寶寶準備的“飯”中要包括一些孩子喜歡或不抗拒的食物,外加一些新食物或是他不太喜歡的種類。這樣既能讓他吃飽,又能接觸新食物。
2.在外形上下功夫
顏色鮮艷的菜式,造型可愛的食物會讓孩子更有興趣。
3.改變烹飪的方式
如果孩子不吃白煮蛋,可嘗試水蒸蛋或煎蛋;如果不喜歡煮軟的菜,可嘗試剪碎的炒菜。西餐中的烤、焗、煎都可以用來給寶寶做飯。
4.渾水摸魚
用餃子、肉丸、飯團、卷餅、雜燴等形式,把孩子不愛吃的食材剁碎了混進其他食物里,讓他不知不覺吃下去。如果把食物的外形再做可愛一點,簡直屢試不爽。年糕小朋友的餛飩餡兒里,有肉、蝦、香菇、雞蛋、各種蔬菜,多做一些凍在冰箱里,吃起來不僅方便而且營養(yǎng)豐富。
這一招對大部分寶寶都很適用,但少部分特別敏感的寶寶可能會不能接受,媽媽們酌情處理哈。
讓吃飯變成一件愉悅的事情
1.在餐前,安排10-15分鐘時間,讓孩子從其他活動中收拾心情,準備吃飯。
2.讓寶寶跟家人一起進餐,并鼓勵他自主進食。
3.移開會讓他分心的東西,例如電視、游戲機或玩具。
4.一次不要給的太多,吃完了再添。
5.多正面的談及食物,如漂亮的顏色、鮮美的味道,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食物。
6.當他表現(xiàn)好時要及時表揚他,“年糕自己用勺子吃飯呢,做得真棒!”
7.不要在餐桌上苛責孩子,這樣會讓他更討厭“吃飯”這件事情。
8.他愿意進食抗拒的食物時,家長可以用卡通貼紙或一些小禮物(食物除外)來獎勵他,但千萬不要用甜品或零食來哄他多吃。
堅持不懈
孩子不接受新的食物是很正常的,家長們要堅持不懈地嘗試,讓寶寶接觸,可能需要重復多達10-15次,他才會慢慢接受。
寶寶今天不吃肉和菠菜,并不意味著寶寶明天也不吃。你要做的是讓寶寶的餐桌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些食物,和他一起吃,并鼓勵他摸、嗅、舔或品嘗,“今天的西蘭花真是棒極了,你要不要試一下?”但千萬不要強迫他們吃哦,終有一天,你會驚奇地發(fā)現(xiàn)寶寶居然肯吃了。
年糕也是對新事物很“謹慎”的小孩,剛接觸到黃瓜呀、螃蟹呀、哈密瓜呀,這些他沒見過的食物,都是不肯吃的。我們也不勉強,就在他面前津津有味地品嘗。下一次,繼續(xù)遞給他,“黃瓜很好吃哦,你要不要嘗嘗?”大概3-4次之后,他就肯稍微試一點,之后就會好好吃啦!看到我們吃螃蟹,還會興奮地大喊“螃蟹!蟹腳!”
讓孩子參與食物的準備(大一點的孩子)
1.帶孩子一起選購食材,給他一定范圍內(nèi)的選擇,“這里的菜心、西蘭花和南瓜很新鮮,你晚餐想吃哪一個?”
2.讓孩子參與準備食物的過程,如洗蕃茄和擺放餐具。
3.讓孩子選擇健康的調(diào)味醬汁來蘸食物,如乳酪,自制的蕃茄醬、果蓉。這樣會讓食物變得更有趣,也能鼓勵孩子多吃蔬菜。
(本文配圖來自網(wǎng)絡)
首先要認可孩子在口味上的偏好,大人也有愛吃不愛吃的對嗎?家長心態(tài)先放平,解決了焦慮才能解決問題。食物的種類如此繁多,哪怕不吃這樣,也可以通過吃別的來獲取必要的營養(yǎng)成分。
對于擔心孩子會營養(yǎng)不良的家長,不妨試試香港衛(wèi)生署的這個建議:把孩子在一個星期里吃過的食物記錄下來,然后根據(jù)以下原則作檢討:
給他吃的食物是否多樣化;是不是吃了太多零食或喝了太多奶;如果他吃的食物包含了各大食物類別,包括谷物、蔬菜、水果、肉豆蛋魚類、奶或奶制品,而每一類別都有幾種,那么你可放心,他并沒有挑食問題。雖然很多媽媽都為孩子的營養(yǎng)問題而擔憂,只要孩子的生長發(fā)育正常、精力充沛、心情愉快,就不用為此擔心。與其整天批評他挑食,不如多變花樣、換口味,讓孩子的餐桌豐富起來,營造一個愉悅的進餐氛圍。偷偷記錄一下孩子每頓吃的東西,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他吃的也不少呢!
如果孩子長期拒吃某一大類別的食物(比如不吃蔬菜,或者不吃肉),這樣會增加營養(yǎng)素攝取不足的風險,家長應該向兒童保健科醫(yī)生尋求幫助。希望這篇文章能對媽媽們有幫助,祝寶寶們都胃口棒棒,吃飯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