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拉肚子,成年人都會感到極為不舒服,更何況身體發育尚未健全的寶寶們了。
寶寶腹瀉,媽媽們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尤其是“新手媽媽”更不知所措,“老手媽媽”也會因為不***而到處求醫問藥,生怕自己處理不當影響寶寶健康。
那么,寶寶拉肚子,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嚴重脫水時怎么辦?什么時候得吃藥?吃什么藥?飲食上有什么禁忌?又適合吃什么?
今天,葫蘆娃告訴大家,一讀就知道。
寶寶腹瀉,可分為兩種類型小兒腹瀉是常見的兒科疾病,約占40%。
一般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如從一天一次,到一天四五次,糞便從成型變為稀薄,甚至呈水樣狀,或者夾有不消化的乳食或黏液。
從病因上看,有多種因素能導致寶寶腹瀉,而如果將這些病因歸類,則大致可分為非感染性腹瀉和感染性腹瀉兩種。
非感染性腹瀉非感染性腹瀉常見于0~3歲的寶寶,主要與喂養不當、腹部受涼、乳糖不耐受、食物過敏、季節性因素等引起的腸胃功能紊亂有關。也可能與寶寶的體質有關,如果是脾虛濕困型,也易引起腹瀉。
感染性腹瀉感染性腹瀉主要由感染性因素引起,可分為病毒性感染和細菌性感染。
當腸道受到細菌、真菌、病毒等感染時,會引起上皮細胞發生改變,使腸道不能正常地吸收水分、分解電解質,從而導致腹瀉。像常見的輪狀病毒,就容易引起急性腸胃炎,導致腹瀉、腹痛、嘔吐、發燒等。
此外,還有痢疾桿菌、沙門菌、彎曲菌、諾如病毒及腺病毒等。
腹瀉不止是拉肚子那么簡單,還伴有食欲不振、嘔吐等癥狀,而嚴重者還會出現脫水、酸中毒、低鉀血癥等,也容易導致寶寶營養不良,生育發展受阻。
腹瀉的護理***,媽媽們請看好那么,當寶寶發生腹瀉時,媽媽應該采取什么樣的護理方式呢?以下建議可供參考。
1.飲食調理
腹瀉后,大部分的孩子都可以正常進食,除非是發生嚴重嘔吐不能進食外,媽媽們都應該讓孩子正常進食。
不過這時應遵循低糖、低蛋白、低脂肪及少量多餐的原則,減輕腸胃壓力。針對普通飲食的患兒,這時可以吃米湯、稀牛奶、稀飯、面條等,并且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根據身體狀態進行調整,直至恢復正常飲食。
對于還處于母乳喂養階段的寶寶,媽媽們應縮短喂養時間,延長喂奶間隔。
如果是由乳糖不耐受引起,需要更換為零乳糖奶粉,再逐漸添加其他奶粉,或者在喝母乳前喝乳糖酶,在奶粉中加入乳糖酶,等到孩子漸漸長大了,乳糖不耐受的問題也會逐漸緩解。
2.口服補液
腹瀉容易導致人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丟失,腹瀉次數越多,發生脫水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可以給寶寶適當補液,不僅要補充水分,還要補充鹽分和礦物質。目前推薦的補液***是口服補液鹽3代。
如果腹瀉嚴重,也可以采用輸液護理,可以幫助寶寶迅速穩定循環系統,幫助恢復身體功能。不過這種***,需要咨詢醫生建議,聽從醫生的安排。
3.藥物治療
必要時,媽媽們也可以采用藥物搭配治療寶寶的腹瀉,但是切記,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
可以適量服用純中藥葫蘆娃腸炎寧顆粒,一袋僅2克,劑量小,容易喂服,而且不含蔗糖但口味甜,小孩很喜歡喝。對于兒童急慢性胃腸炎、腹瀉、細菌性痢疾、小兒消化不良均有不錯的臨床療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期間要飲食清淡,禁食辛辣、生冷、油膩的食物。
同時也可搭配蒙脫石散止瀉,該藥具有加強、修復消化道粘膜的作用。
當然,如果對寶寶的腹瀉情況不確定,還是應該咨詢醫生后再用藥。
腹瀉折騰寶寶,也讓媽媽們提心吊膽,所以日常還是要做好預防。做到合理喂養、合理飲食;而糞-口途徑傳播是小兒腹瀉最直接的傳播方式,所以還要讓寶寶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飯后洗手;家庭環境、衣物等也要保持干凈整潔。
參考資料:
1.丁玲.小兒腹瀉的原因分析及護理[J].《健康導報:醫學版》,2014:90-91.
2.朱慧娟.醫院小兒腹瀉藥物治療的合理性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醫學卷,2010:192-194.
3.兒童腹瀉不能喝水[J].《江蘇衛生保健:今日保健》,2015: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