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夏末季節,就是如今這段時間,一場大雨過后,有些人不常去的草地上常常會長出下圖中的這種東西,白白胖胖的像個饅頭,小的像玻璃球,大的像一個滾出來的大雪球,一般如成人的拳頭大小,常在野外的人大都見過,但未必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功用?
圖片來自網絡
這種東西的學名其實叫馬勃菌,屬腹隔擔子菌綱的一目,為真菌類生物,又叫馬勃,但是民間俗稱它為“馬糞包”,這東西看上去那么漂亮,為什么會有這么不雅的名字呢?其實這是因為它成熟后的形狀和顏色酷似馬糞而得名的。其子實體一般近球形或梨形,直徑可從幾毫米到1米以上,所以大個子的馬勃菌看上去會很驚人,真的像個大雪球一樣。
圖片來自網絡
馬勃一般出現在雨水豐沛的7、8月份,我國絕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此物通常生長在地下的枯枝落葉層中,喜高溫高濕環境,城市、農村、山區,只要有合適的環境,它都能生長,其子實體早期生于地下,開始生長時會冒出地面,有的也會生長在腐朽的木頭上。
圖片來自網絡
初生的馬勃菌多為白色,也有麥黃色的,看上去很漂亮,通常會成簇成片出現,不認識的人會以為它是蘑菇,但是如果仔細看,會發現它并沒有通常蘑菇都有的蘑菇柄,有也是很短,不過它仍然屬于蘑菇的一種。馬勃菌無毒,未成熟時是可以食用的,內外部都是白色,味道十分鮮美,可以烹炒或者涼拌食用,鮮嫩如豆腐一般。
圖片來自網絡
等到長熟了之后,馬勃菌的外皮就會變成黃褐色或者灰褐色,看上去就像馬糞一樣了,這時候輕輕敲它的話,就會有黃褐色的粉塵飛出,可能很多年齡大一些的人都玩過它,圓圓的像小皮球一樣,用手一捏粉塵四散,看上去就像冒出煙霧一樣,或者放在地上用腳一踩,也會有灰色的粉塵四散飛出,這其實都是馬勃菌的孢子,飛落到適宜的環境中是可以再生長的。
圖片來自網絡
成熟的馬勃菌有外包被和內包被,外包被裂開反卷成星狀,內包被裂開成孔口,或成片脫落,造胞組織變為粉末,有孢絲,交織不緊密,成熟時成短段,孢子非常多,顏色為淡黃褐色,可作藥材,從小就聽老人說,這種東西是最佳的止血藥,醫學研究也證明這種東西有機械性止血作用,外敷止血功能強大,對肢體傷口出血和口腔出血有明顯的止血作用,療效不亞于淀粉海綿或明膠海綿,但由于不被組織吸收,所以不宜作位置較深的組織內留存止血。
化學分析表明,馬勃菌含有磷酸鈉、馬勃素、麥角甾醇、亮氨酸、酪氨酸等氨基酸及尿素、類脂質等。中醫認為馬勃菌的性味辛,平。主治清熱,利咽,止血。主治:咽喉炎,扁桃體炎;外用治外傷出血,痔瘡出血凍瘡,另外還可以治療咽痛、失音等癥,馬勃的水浸劑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鐵銹色小芽胞癬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用。
圖片來自網絡
可見,馬勃菌是一種極好的自然資源,現在這個時節正是生長的旺季,也是其可以食用的最佳階段,有時間的話可以去野外找一找,不過現在這種東西也可以人工培養種植,因為無論作為食材還是藥材,都有很好的市場前景,但在小規模的菜市場上可能買不到。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