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錯過界哥的推送?
戳上方藍字“醫學界腫瘤頻道”關注我們
并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
擔心活檢會導致腫瘤擴散、轉移而抗拒活檢?
文丨李萬禎茂名市人民醫院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最近為兩位患者解釋腫瘤活檢,費盡口舌。
一位農村來的六十來歲老爺子,入院時懷疑肺部腫瘤,動員他去做肺穿剌活檢,他說:“不是抽血了嗎,大小便也留了,還拍了CT,怎么還不能確定我患了什么病的,還要在我肺里穿塊肉,你們的檢查真是沒完沒了的,我不干......”。
另一位患者是名中學老師,是懷疑乳腺腫瘤,動員她去做乳腺腫物穿剌活檢,她帶著濃厚的“興趣”向我們詳細了解穿剌活檢整過程,最終問了一個高水平的問題:“你從我身上穿出一塊組織,萬一是癌,那不是會‘拔出蘿卜帶出泥’,沿著針口擴散出去嗎?”
因此,我覺得有必要跟大家聊聊“腫瘤活檢”這些事。
01
什么是活檢?
活體組織檢查,簡稱“活檢”,是指應診斷、治療的需要,從患者體內通過切取、鉗取或穿剌等取出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學檢查的技術。
根據病灶大小,可將活檢分為兩個類:
一是切取活檢,即是取活體病變組織中的一部分進行組織病理診斷,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有B超下前列腺穿剌活檢,CT引導下肺穿剌活檢,內鏡下食管、胃、腸腫物活檢,乳腺腫物穿剌活檢、宮頸活檢等;
另一種是切除活檢,將腫塊連同部分周圍正常組織一同切除送檢,如腫瘤為良性,即可達到治療的目的,如皮下腫物切除活檢,淋巴結活檢等。
02
為什么要活檢?
活檢,最關鍵的不是過程,而是結果,即病理學診斷。近年來,隨著影像學(CT、MRI、PET/CT......)、內鏡、腫瘤標志物與分子基因檢測等診斷技術突飛猛進,腫瘤的診斷與精確定位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但是,病理學診斷仍然是眾多診斷手段中最為可靠、最直接的***(“金標準”)。它能夠明確病變的性質(是、否腫瘤),判斷腫瘤的性質(良性、惡性)、組織學分類、惡性程度分級,及分子靶向基因檢測,直接影響治療的決策。
曾有前輩做過一個有趣的比喻:一個月餅,單從外面表并不知道它是什么餡,只有用前段帶凹槽的筷子插入月餅內并拔出,凹槽內會帶出極少量的月餅餡,通過檢測就可以知道這個月餅餡是蛋黃,還是蓮蓉或伍仁。
同樣的,一塊腫物,單從影像學,并不能知道腫物的性質是什么,只有通過活檢取出一小部分組織進行檢測才知道。
在臨床上,病理學診斷,猶如法庭上的“審判官”,可以判定它是“良民”還是“刁民”。因此,患者和家屬在等待病理學結果時,心情是很煎熬的,猶如等待最后的“審判”。
03
腫瘤活檢,真的會“拔出蘿卜帶出泥”?
實際上,擔心活檢可能會“拔出蘿卜帶出泥”,即腫瘤沿著穿剌孔道種植轉移,多指切取活檢術。因為切除活檢是將病灶整體切除,不太可能存在種植轉移,而常會出現腫瘤殘留或者手術切緣不夠,導致二次手術。
在B超或CT引導下或直視下腫物穿剌活檢術,臨床上確有報道可能出現沿穿剌孔道種植轉移的風險。以肺穿剌為例,多在CT引導下,穿剌針逐層穿過皮膚、皮下脂肪、肌肉、筋膜、胸膜、肺組織,最后到達肺腫物,取到極少部分組織后沿原路退出。理論上來說,腫瘤細胞有可能沿著穿剌孔道種植轉移,即大家所擔心的“拔出蘿卜帶出泥”。
但臨床上發生這種轉移概率極低的,早些年有英國學者回顧分析了5500例肺活檢患者,僅有1例出現沿穿剌針道種植轉移,發生率僅為0.018%,而日本學者回顧了9783例肺穿剌活檢患者,僅有6例出現種植轉移,發生率僅為0.06%。
再加上近年來,穿剌針不斷改進,目前所用的穿剌針大多有套管等防護設計,類似圓珠筆收縮功能的套管保護。操作時當穿剌針穿入組織,快要碰到腫瘤的時候,就先停下來;然后按一下開關,將帶有凹槽的針芯彈出,扎入腫瘤;再按一下開關,針芯就會回縮到套管內;此時活檢取到的腫瘤組織被封閉在套管內,最后拔出穿剌針。因此整個活檢過程,所取出的腫瘤組織與穿剌孔道完全隔離,最大程度上降低針道種植、人為播散。
此外,還會有患者擔心,腫瘤本身處于一個相對靜止的狀態,人為戳出一個小口,那不是會讓腫瘤細胞四處躥出,通過血液轉移到全身?
需明確一點,即使不作活檢,癌細胞也會照樣擴散或轉移,因為擴散、轉移是惡性腫瘤的特性。臨床上有很多患者被發現患癌時還未進行活檢之前,癌細胞已經“悄無聲息”地通過血液和淋巴管轉移到其他地方,因此腫瘤轉移不該讓活檢“背鍋”。
退一萬步講,穿剌活檢時就算掉出一兩個腫瘤細胞,也會被人體免疫系統清除,不能真正形成腫瘤細胞,“星星之火”沒有一個適宜的環境是無法燎原的。
而經過活檢病理學檢查證實為癌癥后,立即進行手術、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使體內癌細胞得到最大程度的殺滅,亦包括因活檢得以幸運潛逃的癌細胞。所以擔心活檢會引起癌細胞擴散轉移是不必要的。
04
活檢,也是有講究的
(1)所取得的組織能反映病灶的性質,應避免取壞死、出血部位,避免擠壓組織引起人為變態。
(2)取材時盡量減少創傷、出血,有的部位不宜活檢,如鼻咽纖維血管瘤的血管豐富無彈性,活檢易引起大出血。
(3)如果懷疑為惡性淋巴瘤,最好將一個淋巴結完整切除送檢,細針穿刺和粗針穿刺活檢常常難以確診,而且穿刺引起的繼發性改變甚至會對后續診斷造成不良影響。皮膚惡性黑色素瘤,易因活檢而促進腫瘤的轉移,不宜活檢,應整塊一次性廣泛切除腫瘤。
活檢病理學檢查,在腫瘤確診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為腫瘤治療搶得寶貴時間,因此擔心活檢會導致腫瘤擴散、轉移而抗拒活檢,是一種非常愚蠢的作法。臨床上已有不少這種活生生的例子,因不愿意活檢而無法確診,無法得到針對性的治療,最終病情發展到晚期又不得不進行活檢、治療,此時已經耽誤了腫瘤治療的最佳時間。
參考文獻
[1]RichardsonCM,PointonKS,ManhireAR.Percutaneouslungbiopsies:asurveyofUKpracticebasedon5444biopsies.BritishJournalofRadiology,2002,75(897):731.
[2]TomiyamaN,YasuharaY,NakajimaY.CT-guidedneedlebiopsyoflunglesions:asurveyofseverecomplicationbasedon9783biopsiesinJapan.EuropeanJournalofRadiology,2006,59(1):60-64.
[3]萬德森.臨床腫瘤學.北京:科學出版社.
[4]徐瑞華,姜文奇,管忠震.臨床腫瘤內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本文為醫學界腫瘤頻道原創文章,轉載需經授權并標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