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曉松老師有句很經典的話,成為了無數年輕人們的至理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后來這句話還被改變成許巍的一首歌。
這句話告訴人們,我們不應該緊盯著生活里面的那些痛苦與不堪,要想想這個世界除了讓你傷心的事情,還有讓你快樂滿足的東西。
這是一句鼓勵人心的話,但很多人卻將其誤解了。
他們認為眼前的茍且,就是自己的生活現狀,日復一日、平淡無奇的家庭生活,毫無波瀾、三點一線的工作生活,熱情減退、不復當初的感情生活。
人在一個環境待久了,產生依賴性之余,也會有一種想擺脫現在的“困境”的欲望。
比如說干了幾年的公務員,過慣了規律的生活,倒開始向往那些自己打拼的人,有野心有沖勁。
在一行里呆久了,也想換個環境,讓自己一成不變的生活有所改變。
看著越來越“不順眼”的另一半,心里突然冒出想要換一個的想法。
可這些“一成不變”、“枯燥無味”,真的來源于你的生活,你所在的崗位或者你的家庭嗎?并不是的,這只是你厭倦了一種生活方式、或者工作環境而已。
厭倦不等于茍且。
2
可很多人還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因為自己的“厭倦”,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現有的一切,追尋自己為美好的“遠方”。
關于旅游有一句解析的很到位的話:所謂旅行,就是你從活膩了的地方,跑道別人活膩了的地方去玩。
也許你眼中的茍且,正是別人眼中的遠方。而你所追尋的遠方,總有一天也會變成“茍且”。到時候你該怎么辦呢?是重新再換一個環境?但是時間可不會給你這么多的機會。
驀然回首,你才想起了你放棄的“茍且”的好,但那時候,你已經回不去了。
很多人就是誤會了這句話的含義,才讓生活產生了這么多波瀾。
那么真正的“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是什么呢?“茍且”并不是生活里乏善可陳的事,而是無數感到心累的壓力,看不到未來的絕望。
“詩與遠方”不一定就在你的圈子之外,它是躲在茍且之后的希望,當你低頭看到茍且的時候,抬頭,就能看到遠方。
3
要記住,當你覺得現在的生活無聊的時候,不是生活無聊,而是你無聊。
人的一生總會經歷許多高峰與低谷,也會有平緩的道路。你會體驗到人生的種種美好,也會體驗到人生的許多心酸。沒有人的一生是一帆風順的,喜悅總是伴隨著淚水而來,不幸過后,也會有更大的幸運。
或許覺得生活無聊的你,只是走在了平緩的道路上而已。前面,有更多的起伏在等待著你。
所以,我更愿意把“茍且”,當做是一飛沖天之前的積蓄力量,而不是平淡無奇的生活,把“遠方”當做是前進的動力,而不是我所要到達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