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家孩子進入初中之后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上小學您教的時候,他對我還是言聽計從的,但是上了初中之后,我說的話和耳邊風差不多,學習成績也下降了好多,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身為家長,我該怎樣馴服我家那個叛逆期的孩子呢?”前些天,我在路上遇見一位上一屆學生的家長,這位家長一見到我就侃侃而談,“話匣子”打開后,就把她孩子最近一段日子在初中學校的表現一股腦兒全倒出來。
(一)叛逆期的現狀。說到家庭教育,最讓家長頭疼的莫過于叛逆期的孩子了。那位家長表示,孩子進入叛逆期之后,打沒有效果,孩子甚至會還手,罵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更年期的家長與叛逆期的孩子“狹路相逢”,總會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矛盾,有的叛逆期孩子甚至會以離家出走、自尋短見或者引發其他悲劇來***家長,這讓很多家長心力交瘁。
(二)叛逆期的形成的原因。說到叛逆期形成的原因,我先為大家講這么一個故事:我一個親戚,在他上小學的時候就學會了抽煙,原因很簡單:這位親戚在他很小的時候,每當看到他父親抽煙時那種“吞煙吐霧”的“瀟灑”場景,就非常羨慕,所以小小年紀的他就趁其父不注意,經常從他父親的口袋里拿出煙來“享受”一番。被嗆了幾次,那家伙就漸漸習慣了;一兩年之后,這位親戚就達到了無煙不歡的程度。
這孩子上初中的時候,有一次他父親在抽煙之時,這位親戚也順便點燃一支煙津津有味地抽起來。這時,這位親戚的父親看到后怒不可遏:“你一個初中生怎么能抽煙呢?抽煙有害健康你知道嗎?”這位親戚的父親一邊吐出煙絲一邊訓斥:“你這兔崽子,抽煙真的很不好!你小小年紀就學會抽煙,這對你的健康是很有害處的,你懂嗎?”說完這句話的時候,這位親戚的父親又狠狠地抽一口煙……
傳說中的“上梁不正下梁歪”,說的應該就是這位親戚之父的那種“家庭教育”方式。為什么孩子會出現行為叛逆的現象?為什么這位父親的說教全被他兒子當成耳邊風?為什么有些家長覺得自己的威信在孩子到了一定年齡的時候全部煙消云散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家長說出來的話,連家長自己都不信,如何讓孩子信服?家長本身就是“負面教材”,何以讓孩子做到“向上向善”?家長自己每天都捧著部手機,做到“機不離身,人機合一”,孩子怎么可能不對智能手機感興趣?家長自己每天對著電視熒屏犯花癡,看著搞笑的電視畫面哈哈笑個不停,你如何制止孩子不看電視,如何讓孩子與電視機“絕緣”?
可以說,孩子就是父母的“復印件”,當你發現孩子的行為叛逆的時候,你要先查擺一下,自己這一份“原件”是否存在同樣的問題。
(三)應對叛逆期孩子的做法。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該怎么辦呢?我覺得家長可以試一試以下這些做法。
首先,孩子行為叛逆,作為家長要首先冷靜下來。⑴放下架子。
和叛逆期的孩子交流的時候,家長最好放下身為家長的架子,不要動不動就叉腰訓斥,畢竟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已經把自己當作“小大人”了,他們認為自己和家長應該是平等的。所以,這個時候家長最好不要讓類似于“你吃我的、穿我的、用我的,居然還不聽我的”這樣的話從自己的嘴里蹦出來。不想和孩子鬧得太僵,最好冷靜下來,別把青春期的孩子當兩三歲的小孩子看待。因為處于叛逆期的孩子,其自尊心開始變得薄如蟬翼,家長最好小心呵護。“惡語傷人六月寒”,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不要有傳說中的“等級觀念”,而要盡可能尊重孩子,讓孩子感覺到你是一個可以傾訴心聲的人。
⑵了解原因。
唯有精準“把脈”方能準確“施方”。孩子為什么而叛逆,家長如果心中沒數的話,估計很難與叛逆期的孩子有共同語言。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并不是我們想象中的“刺猬”,他(她)可能對母親表現出叛逆的行為,但對父親卻服服帖帖,不敢造次;有的孩子在家里叛逆,但到了學校卻老老實實的,不敢越“雷池”半步,家長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只有了解叛逆期孩子心中真實的想法,才能在接下來的引導中搶奪先機,修復親子關系,讓家庭教育擁有一定的成效。
⑶停止嘮叨。
一些家長在孩子出現叛逆行為的時候,總喜歡嘮叨個不停,甚至一遇到什么人都毫不慳吝地用比較刻薄的話貶低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叛逆期的孩子就會在家長的嘮嘮叨叨中變得沒有什么自尊心,家長的權威在孩子的心中也逐漸被家長的嘮叨蠶食殆盡,這對轉變孩子的叛逆行為是極其不利的。
⑷冷卻處理。
當孩子在怒頭上的時候,家長要做的是別當婆婆媽媽的“唐僧”,而是以“冷卻處理”的方式讓孩子也冷靜下來,當孩子經過一段“冷卻期”的冷靜之后,估計很快就會意識到自己在言行方面存在的不當之處,畢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雖然心理方面不是多么健全,但智商并非嚴重“欠費”。在孩子出現叛逆行為之時,家長先包容,自己冷靜下來,再給孩子一些“冷卻”的緩沖期,再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
⑸堅持原則。
如果孩子的叛逆行為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那么家長可以容忍,可以包容,可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如果在大是大非面前,家長就應該為孩子的叛逆行為“緊急剎車”。就算孩子是小大人,但就算孩子已經長大成人,也不能捅太大的婁子。在原則問題上,家長要做到寸步不讓。
其次,孩子進入叛逆期,家長要樹立正面榜樣。進入叛逆期的孩子,從來都是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家長??赡茉诤⒆雍苄〉臅r候,孩子會對家長有一種盲目崇拜的想法;而當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的一些陳規陋習如果繼續毫無遮掩地呈現在孩子的面前,比如家長自己不思進取,每天只顧著打麻將,那么這種家長的孩子,其責任心也很難在“服務區”。因為家長的生活態度會“傳染”給孩子,會改變孩子的心態,乃至讓孩子出現一些讓家長感覺到有點“叛逆”的言行。
比如說,家長如果在公共汽車上主動為老弱病殘讓座,孩子也很有可能在今后的日子里做類似的事情;家長隨手扔垃圾,那么孩子很可能有樣學樣,用不了多久就把自己的房間搞得一團糟;男家長對自己的妻子大吼大叫,那么這位孩子如果是男同學的話,估計也會對班級中的女同學不友好……很多時候,孩子的叛逆行為是“復制”家長的一言一行。如果孩子叛逆的“根源”在家長自己身上,那么家長自己就應該在言行上作出整改,盡量為孩子樹立起正面的榜樣,這對樹立家長的威信是很有幫助的。所以,對于家長來說,改變“叛逆”的孩子,要從改變“不像樣”的自己開始。很多時候,言傳說教遠遠不如自己的率先垂范、自正其身。
第三,以柔克剛,家長與孩子簽訂“君子協議”。當孩子快要接近成年的時候才“叛逆”,而家長在體魄、口才等方面遜色于孩子的時候,比如孩子在高中時期出現叛逆行為,那么家長最好以柔克剛,在與孩子平等交流之后,孩子與家長各退一步,與孩子簽訂“君子協議”。叛逆期的孩子往往不把自己當孩子,而是把自己當作“一言九鼎”的大人,所以家長與孩子之間以“君子協議”的方式解決問題,只要孩子沒有“純種老賴”的基因,就不用擔心孩子不守信用。
家長必須清楚,孩子的叛逆行為單單靠家庭暴力是很難解決問題的。一個家庭中,最好一個懂教育但性格比較溫和的媽媽,也要有一個雷厲風行,權威性比較高的爸爸,而不要出現孩子一出現叛逆行為就出現“男女混合雙打”的現象,畢竟單單靠武力“教育”出來的孩子,在心理發展上會出現很嚴重的問題,當這種問題越變越大的時候,也是這個孩子由“廢品”變成“危險品”的時候。
總而言之,作為家長,不管自己有沒有處于“更年期”,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家長都要用理智、用合適的***引導孩子度過叛逆期,讓孩子經過叛逆期的“磨合”和“陣痛”之后,人格日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