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已十分擁堵的火鍋市場上,仍然涌現出一大批新玩家。在疫情影響和“懶人經濟”的共同作用下,火鍋食材超市異軍突起,火速占領了江城乃至全國的消費市場。而火鍋外賣的盛行,也讓鍋圈食匯等火鍋食材店成為行業黑馬。
一方面是火鍋食材超市生意紅紅火火,備受資本青睞;另一方面,有部分消費者對其品控、食材衛生安全方面提出質疑。業內人士指出,火鍋食材企業的加盟模式或存在一定隱患,只有保證了食材的安全、穩定和優質,才能長久立足于市場。
“到家吃”成消費新趨勢
3月25日,極目新聞記者在洪山區鍋圈食匯一家門店內看到,約六十平方米的店面內火鍋和燒烤食材應有盡有。牛羊肉、海鮮、蔬菜、豆制品、菌菇、粉面、丸子、蔬菜等各種葷素食材分門別類整齊擺放。此外,還有火鍋底料、蘸料、啤酒飲料等。
“在外面吃頓火鍋動輒人均過百,我從火鍋食材超市購買了近300元的食材,6個人宅家吃還剩了不少?!眲傔x購完食材的市民薛女士說,疫情期間養成了在家吃火鍋的習慣,既不用切肉洗菜,價格也比火鍋店便宜,實惠又放心。
記者在外賣平臺上搜索“火鍋食材外賣”,共有258個結果,包括鍋圈食匯、火鍋物語、川鼎匯等多個品牌。而僅鍋圈食匯這一個品牌,已營業和即將開業的門店有近150家,幾乎遍布武漢三鎮。
據外賣平臺數據顯示,生意較好的鍋圈門店的外賣月銷量兩三百單左右,生意較冷清的門店月銷量不過百。
“我覺得這種經營方式有新意,很有市場前景,一番考察后就加盟了?!币晃患用松糖叵壬嬖V記者,他于前年加盟該品牌,當時武漢只有十幾家門店,目前已經擴張到100多家門店。
鍋圈食匯聯合創始人李欣華曾在一次訪談中表示,疫情的發生以及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改變了許多消費者的習慣。比如,在餐飲行業,“到店吃”的消費模式已經受到了挑戰,“到家吃”成為一種新的消費趨勢。
火鍋食材“賽道”異常火爆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今天,國內餐飲市場并沒有爆發式增長,但火鍋食材超市這一行業卻格外火爆。各種火鍋食材品牌如雨后春筍,入局者越來越多,行業加速變革。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注冊“火鍋食材”“火鍋超市”一年內新增近3400家相關企業,同比2019年增長了216%。其中就包括不少跨界入局的企業。
主打前置倉的每日優鮮、叮咚買菜均開設了“在家火鍋”和“火鍋到家”業務;盒馬鮮生于2019年全國上線火鍋,注冊了“盒馬火鍋”的商標,上線發售的火鍋外賣,售價大約相當于火鍋店的五折。
近日,懶熊火鍋宣布獲得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近億元。據了解,包括九品鍋、川鼎匯等品牌也在火鍋食材賽道布局,且獲得資本關注;同時入局的,還有跨界而來的王老吉、三全、蒙牛等食品巨頭企業。
同樣備受資本青睞的品牌還有鍋圈食匯。今年3月17日,鍋圈食匯獲得3億美元D輪融資。這意味著不到兩年時間,鍋圈已經獲得四輪融資。鍋圈食匯官方微信介紹,此次融資完成后,鍋圈將加筑上游壁壘,進軍三到六線消費市場,持續深耕供應鏈做好產業協同,成為距離廣大消費者居住社區最近的新型家庭食材超市。2020年該品牌門店數量已達5000家,并計劃在2021年底攀升到10000家。
食品衛生問題有待加強把關
一方面,火鍋食材超市生意紅紅火火,備受資本青睞;另一方面,部分消費者也對食品衛生及安全問題提出了質疑。
1月16日,網友“孤鴻縹緲寂”在微博上發帖稱,在某品牌買的肥牛和羊肉雖然價格便宜,但家人鑒定認為是鴨肉之類的混合肉做的,他已經保留樣本,準備交給***部門鑒定處理。網友“2mmor沫染”在這條微博下評論稱,今天我買了油豆皮都是壞的,一股油漆味。
2月14日,網友“釀甜酒的一粒米”在微博上吐槽,去年充值了2000元的卡,花到只剩84元了準備買3盒肥牛。有門店還沒有電腦系統,會員充值卡全靠本子記,店員跟該網友說本子上找不到他的會員卡,讓他用現金結賬。此舉引發了網友不滿。
2月25日,網友“騎小電電的機器貓”發帖稱,在某品牌買的毛肚里出現頭發,瞬間就不想吃了,這么大的公司,產品雖然找的代加工,但質檢環節不應該草率。
3月15日,網友“小李太闊愛了吧”在微博上發了一張圖,圖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包裝好的食材上有一根頭發。該網友配文稱,吃了好多次該品牌,一下子被惡心到了。
在黑貓投訴平臺,有匿名網友發帖稱,他3月8日在某品牌胥口店購買了兩盒肥牛,包裝生產日期為2020年2月6日,保質期為12個月,過期一個月了竟然還在售賣。該網友在門店微信群***,管理人員直接將他踢出群,沒有給出任何說法,且態度惡劣。記者看到,網友3月11日16時06分發布的投訴,當日16時33分,平臺已轉至商家處理。截至記者發稿時,投訴進度仍是處理中。
企業加盟模式或存隱患
據知情人士透露,火鍋品牌預包裝產品多為貼牌生產,不同種類的商品由全國各地不同的食品企業加工生產,再打上品牌的商標。
鍋圈食匯官網上介紹,該企業與500多家上游工廠建立供應鏈合作,其中包含正大、三全、雙匯、恒都等知名品牌。但記者在鍋圈預包裝產品上看到,部分生產廠商為地方小微型食品企業。
記者在天眼查上查詢到,鍋圈食匯千頁豆腐的生產商泌陽縣鑫發食用菌有限責任公司2019年因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從事餐飲服務被處罰;鍋圈食匯毛肚生產商重慶市凱鴻食品有限公司2020年因生產經營超范圍超***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定量包裝含量不符合國家規定等被處罰。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火鍋食材行業被資本看好,獲得一輪又一輪融資,才能短時間內在全國范圍鋪開5000家門店。但這5000家門店,很多是加盟店?;疱伿巢某谐霈F的一些品控方面的問題,根本原因是加盟模式造成的。他還指出,此前餐飲企業的爆雷事件,大多都是加盟店。部分加盟店為了更快地賺錢,并不是從總公司進貨,而是從一些無法把控品質的小微企業進貨。
俗話說,船大難掉頭。朱丹蓬建議,中國企業做大后應該參考一下肯德基、麥當勞等國際餐飲巨頭的做法,招聘一些督察員,不定期到各門店進行“暗訪”,以保證產品的安全、穩定及優質。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更好地立足于市場,獲得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