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歲首,全球疫情依然肆掠。華夏大地,防疫與經濟發展并行,井然有序。百姓安居樂業,在***的主導下,投身生產第一線,同時也在細心準備年貨,準備過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
虎年將至,適逢換屆。各行各業近期都有領導干部調整,先行者奮斗幾十年,功成身退。優秀的后來人補充新鮮血液。
我們行業的一哥們,十年前從山東遴選進入江蘇,平素勤奮好學,在參加全國炒菜***生產技能大賽中,一舉奪得十佳。十年間,這哥們潛心學習,屢創佳績。每一次成績的取得,同時帶來了崗位的調整。這兩天,看我們行業的網絡新聞,十年輪回,他又回到入蘇的第一個單位,不同的是從一個生產小兵成長為公司一把手。
看到這里,很多人一定跟我一樣,在頭腦中冒出來“學而優則仕”這么一句話。因為一直從事一線食品生產,我總以為技術和行政容易沖突,二者不可得兼。職位的變化必然帶來大量的行政工作,進而影響其在技術上的發展。現實當中我們也有技術專家任校長、院長出成果變慢的跡象。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出自《論語·子張》。是由孔子的弟子子夏說的,意思就是做官仍有余力就去學習,學習如果有余力,就去做官。子夏的話其實是對孔子思想的轉述,指明學習與做官互為前提和目的,由仕入學或由學入仕是一脈相承的,不能把兩者割裂開來。
子夏這句話中的“優”,實際上是“優裕”的意思,表示還有余力。即做官還有余力時,就應該讀點書。領導的主業是處理政務,但是不學習是不行的,學習可以幫助開拓視野,提供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頒布命令、安排工作都需要以知識為基礎。而學習有余力的時候,就應該入仕,既可以實現“黃金屋、千鐘粟、顏如玉”的個人追求,更能達成經世濟民的遠大理想!
原來的兩句話,被后人津津樂道多是后一句。且對“優”的理解從有余力變成成績優秀就自然入仕。
真心希望我的同行是學有余力而入仕,這樣就能學仕并進,科學規劃,做出更多更好的、符合老百姓需要的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