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老話說:“十月大風鼓,山疏野果香”,意思是,每年的農歷十月末,總會有一場蕭瑟寒風從北面吹來,不僅帶來陣陣寒意,還會將山上的枯樹枝葉吹得四凌八落,只剩下紅彤彤的野果掛在枝頭,不時的飄來陣陣野果的醇香味道;這種香味,對曾經生活在山村里的孩童來說,不僅是高高在上的向往,而是垂涎欲滴的誘惑;這初冬的山野果,經過輕霜侵染后,多數是甜的,有時也會遇到一些酸中帶甜的果子,無論哪種果實,酸酸甜甜總會縈繞于舌尖。
如今多少年過去了,對于已經走出大山的那些孩童來說,對野果的香甜味道總是念念不忘;因為家鄉的大山深處,總有一些原汁原味的野果讓你明白什么是家鄉的味道;時至小雪節令,又到了一年十月大風鼓的時節;想必大山深處的野果已經熟透;今天,我們列舉五種初冬時節成熟的山野果,帶你一起走進大山,重拾兒時摘野果的樂趣,重溫初冬野果酸酸甜甜的童年味道。
野棗
記得小時候,村后大山里,在初冬時節,見得最多的野果便是山野棗了;山野棗也叫山棗,刺棗,酸棗子等;因其長得和山杏大小相似,所以我們當地將野棗稱為杏棗;野棗是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酸棗樹的果實,野棗樹一般高約1至3米,多生于大山陽坡面或村莊周圍的貧瘠土壤之處。
一般情況下,山上的野棗樹很少獨株單生,多以灌木叢形式存在;幼樹青綠,老樹灰褐,葉片互生,葉緣和枝干分布針型刺;在采摘野棗時,稍不留意,棗針會扎破皮膚疼痛不止;采摘過野棗的人,都會有過被棗針扎破手指的經歷;野棗每年4至6月為花期,9至11月為果期;野棗的果實不大,一般約為1厘米果徑;熟透的野棗,顏色暗紅,酸中帶甜,清脆爽口;而初冬的山野棗已經變成紅褐色,水分已經很少,經過霜染的山野棗,甜度更高,綿甜適口,風味獨特。
野山楂
野山楂也是初冬時節,大山深處里的一種常見野果;野山楂也叫山里紅,紅山果,野糖球,冬里紅等;它是多年生小型落葉灌木,樹高2至5米不等,花期5至6月,果期9至10月;如果無人采摘,野山楂果實會在晚秋或初冬時節自然垂落;如果初冬時節有一場大風刮過,野山楂會從樹上大片大片的落下,人們只需在樹下撿拾果型完整的果實即可。
野山楂青果有一種酸澀的味道,食之無趣;只有等待野山楂自然熟透垂落的時候,果實吃起來不澀口,還有一種酸甜的味道;立冬至小雪時節,也就是現在這個時節,正是野山楂自然成熟的時節;如果你身邊有野山楂,可以挎一小籃,扛一竹竿,或到樹上撲打還未落下的山楂果,或直接到樹下撿拾自然垂落的果實。
野柿子
曾有老話說:“秋去冬來萬物休,唯有野柿掛燈籠”;這句老話就是對初冬山間野柿子的形象描述;因為初冬的山間,荒草植被枯萎,落葉隨風飄零,山上除了能看到光禿禿的樹枝之外,就數星星點點的野柿子給大山增添靈性;野柿子是山村常見的野果品種之一,主要生長在山坡林間或灌木叢中;野柿子生命力頑強,即使一棵種子落入半泥半石的土壤里,也能長成參天大樹。
在山間,不乏長有幾十年的野柿子樹,這些老樹盡管有些老態龍鐘,但果實掛滿枝頭的仍顯蒼勁有力;野柿子雖不像人工馴服的柿子長得那么大,但野柿子甜潤可口,軟糯汁多,咬上一口,一股香甜溢滿心頭;初冬的山間,野柿子已經熟透,引來無數鳥兒前來啄食;如果你帶上一根長長的竹竿,竹竿一頭綁上一鉤,鉤下裝上一個小籃子,用竹竿對準柿子蒂,用鉤子一擰,柿子落入籃子,不一會,就能采集到一筐紅彤彤軟糯香甜的野柿子。
燈籠果
燈籠果的學名叫作菇娘果,因它長得像燈籠,故取名燈籠果;它還有很多別名,比如燈籠草,掛金燈,錦燈籠,酸漿,洋菇娘,戈力等;燈籠果是農村常見的一種野果,果實可食;熟透的燈籠果甜美清香,果香四溢,是農村孩童們非常喜愛的天然零食;每到深秋或冬初,在田間地頭,或坡地山腳,都能尋找到燈籠果掛滿枝頭的身影。
記得小時候,每到放學的時候,和小伙伴一起到村后的山腳下尋找燈籠果;有一次,遇到一大片燈籠果,我和小伙伴一邊剝開黃燦燦的燈籠果填進嘴里,一邊摘下燈籠果放到書包里;不知不覺中,天色漸暗,小伙伴們陸續離去,我因沒有尋找到足夠多的燈籠果,于是繼續在山腳下采摘燈籠果;等我回到家時,母親早已在村口尋我,正準備上山;回到家后,免不了受到父親的一番責備;但看到書包里滿滿的燈籠果,即使挨罵也還暗自高興。
圓腦子
圓腦子也是過去農村常見的一種野果,它的學名叫作黑棗,別名因地域不同,叫法也各不相同;比如有些地方叫它軟棗,君遷子;也有些地方稱它為圓腦子,圓棗子,或者叫丁香棗,葡萄黑棗等;成熟的圓腦子為藍黑色,果實鮮亮,有白色蠟質層,味道香甜,軟糯可口,是一種營養價值極其豐富的滋補野果,常食能起到增強機體活力,益氣凝神,烏發養顏的作用;圓腦子有別于靠傳統工藝熏黑的熏棗,熏棗是鮮紅棗經過煙熏工藝加工而成的紅棗干制品;而成熟的圓腦子無需加工,生就為黑色,多見分布與北方各地的山坡丘陵地帶。
圓腦子花期為5至6月,果實成熟期為10至11月;其實圓腦子是柿子的前身,民間稱它為軟棗,只是它的果實比柿子小很多;成熟的圓腦子,風干后掛在樹上,變得軟糯香甜,顏色變黑,所以民間形象地稱它為黑棗;每到小雪節令前后,正是采摘圓腦子的大好時機;以前的鄉間,有山民采摘圓腦子除了食用之外,還利用它們釀酒制醋;只不過,成熟的圓腦子皺巴巴的,像個羊屎蛋子,非常難看,有些人不喜歡它的形狀;而且,用它制醋釀酒工藝復雜,它的果實畢竟有些局限性,所以它不能成為大眾野果走向千家萬戶。
概述
時至小雪節令,鄉間有五種野果可采,分別是野棗,野柿子,野山楂,燈籠果和圓腦子;其實,地域不同,各地都會有形形***的各式野果可采;比如拐棗,野生獼猴桃,野枸杞,龍葵等;這些野果大多酸酸甜甜,有些甚至營養價值極高;但對于沒有常食野果經歷的人來說,不建議直接摘食;野果雖香甜,但也不要過量食用;給大家介紹的這幾種野果,主要目的是帶大家一起回憶摘野果的經歷,重溫童年野果的味道;希望你也能分享一些摘食野果的經歷和有趣的童年記憶。
##冬日生活打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