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金林同志,***黨員,1941年出生,山西省洪洞縣樊村人。1960年隰縣師范畢業后,分配到蒲縣從事教育工作。
從教四十多年來,他敬業樂教,不求名利,一心撲在教學上,努力學習,不斷探索,銳意進取,不僅有較扎實的教育教學能力、***知識、教學藝術和辦學經驗,而且工作踏實,嚴以律己、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積極改進教育***,注重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及學生素質、智力、能力、技能、興趣的培養,并樂于培養中青年教師,做好傳幫帶工作,表現出良好的師德,由于他執著的探索,辛勤的耕耘,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教育教學成績顯著,為國家培養出一批富有創造性的新型人才。至今,他教過的學生有的在高級學府繼續深造,有的高校畢業后走上不同的工作崗位,有的成了城鄉脫貧致富帶頭人,有的被評為全國優秀班主任及省、地、縣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
他所帶學科、班級、學校多次被評為省、地、縣先進集體、文明單位。他本人多次榮獲地、縣優秀教師、勞動模范、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和獎勵。一九九零年榮獲省級德育優秀教師及先進工作者榮譽。
教學之余,他勤于筆耕,善于總結,寫出多篇教學經驗、體會,在國家、省、地、縣學術會上交流,撰寫的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地以上刊物發表,論文《語文課應強化熟讀背誦》編入《教育教學論文匯編》、《現代教育文集》、《中國發展研秀究文庫》;論文《加強看圖學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質》載入《中國教師優秀論文集成》、《現代教育文萃》;論文《加強教師自身建設》被選定為第二屆全國教育教學學術研討會會議宣讀交流論文,載入《全國教育教學學術文存》一書;論文《小學閱讀課要重視朗讀訓練》被編進《中國基礎教育論文大典》、《全國中小學論文選集》、《今日的輝煌》等書,他的傳略及業績被收入《中國人才庫》的教育分卷《中國教育專家與教育人才》、《師魂之光》等書。
在一般人的眼中,步入花甲之年退休的同志,大都退出了世俗的紛爭,遠離了塵世的喧囂,一心陶醉于天倫之樂和頤養天年的人生境界之中,然而年越古稀的樊金林同志卻與眾不同。連續在教育界工作40個年頭,于2000年退休后,積極投入教育下一代,應聘擔任城關小學家長學校教師、撰寫志書,為蒲縣“三個文明建設”作出了應有貢獻。
2000年,蒲縣城關小學建立家長學校,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該校聘請樊金林同志任家長學校教師,為家長講課,先后講課80余次,參加學習人數達4000余人。2004年,蒲縣撰寫第二輪縣志,樊金林同志被縣志辦聘為撰寫第二輪蒲縣志編輯,受聘后其不計名,不圖利,一心撲在撰志工作上,每天按時上班工作不少于8小時,有時多達10多小時,忙而有序、累且超脫,周而復始、樂此不疲的辛勤工作,使其與撰志中的人物、事例融為一體,
仿佛他與志書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這種撰寫中的愉悅,構思中的投入,思想上的開闊,使他進入了一個全新的人生境界。
為勝任工作,他不斷為自己“充電”,無論多忙,他每天必抽時間閱讀古今方志學家的著作,以及名優舊志、閱讀全國各地的方志論文,從中吸取營養武裝自己。同時,他還虛心向名家求教,向同行學習,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在實踐中探索前進,修志的***知識日益增長、豐富,終于使史志領域成為其縱橫馳騁的廣闊天地。
在修志的過程中,他對編目設置、概述寫法、大事記選材、民俗風俗入志、立傳人標準等分類,都能提出一些獨特性見解。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短短的幾年中,他連續參與了《蒲縣年鑒(2000-2009)》8本、《蒲縣中學校史》、《蒲縣軍事志》、《蒲子變遷》、《蒲縣第二輪縣志》等12本書、志的編撰工作。
2000年退休后,樊金林同志在老干部局荊坡支部任支委,他離崗不離黨,退而不休,繼續發揮自己的光和熱,他對自己嚴要求,配合三任支部書記,熱心為離退休老干部服務,傾聽他們的心聲,反映他們的需求,成為離退休老干部的知心人。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發后,蒲縣老干部局黨委號召廣大離退休干部為武漢疫情區捐款。接到任務后,樊金林同志和劉元芳同志在支部書記陳秋景同志的帶領下,先后通過***,家訪等方式,給113名離退休干部講黨中央抗疫的決心和全國人民齊心協力決戰疫情的信心,收到捐款壹萬叁仟元,圓滿完成了局黨委交辦的任務。
2020年9月,蒲縣東岳社區創辦優秀史志文化特色圖書室,收集整理以家譜、村志、鄉鎮志和社志為重點的史志資料,為社會、現實、群眾三服務,樊金林同志把自己收藏的具有歷史價值意義的家譜、宗譜、鎮志等十余冊圖書無私供出,為社區服務發揮了積極作用。
春蠶到老絲方盡,高風亮節留人間,此身到老屬于黨,一顆紅心跟黨走。作為一名***員,樊金林同志始終把黨的宗旨牢記心間,不論在學習上、工作中還是生活方面,總是一絲不茍,兢兢業業。堅持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做到退休不退崗,他以實際行動獻禮建黨一百周年。他堅信“在中國***的領導下,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甭狘h話,跟黨走,為下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奉獻自己的力量。(蒲老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