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陳悅
姜敏至今也想不清楚自己是在何時何地感染了新冠,但她記得抗原自測兩道杠、疾控通知的接連“崩潰”,以及隨之而來的歉疚。出乎意料的是,她在樓組群里公布自己確診后,收獲的是安慰、理解和貼心照顧。
另一邊,得知樓棟里出現陽性病例,居民們起初有些驚訝,但很快就行動起來。有人送飯菜、送藥,有人主動承擔起樓道消殺工作,有人給出針對確診的***建議。
面對涌來的善意,姜敏有些訝異,她說,自己多幸運能遇見這些可愛的人。
確診后的崩潰與感動
時間回到4月1日——浦西封控的第一天,姜敏早上進行了核酸檢測,晚上開始發高燒,一度燒到39℃,渾身關節疼痛。
她住在上海松江區亭匯花苑,與另外4個室友合租。室友們都很年輕,各忙各的,很少有交集。發燒的夜晚,她待在自己的房間里,不想給室友添麻煩。
次日,核酸報告出來了,是陰性。她松了口氣,以為自己是晚上受涼感冒了,便沒太在意。
4月3日,上海全市進行抗原檢測,姜敏的檢測卡顯現“兩條杠”,“瞬間就有點崩潰了”。
姜敏抗原陽性后,鄰居們發來建議和安慰。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供圖
她回憶道,心里一時緊張,立即就向樓組長匯報了。為了整棟樓的安全考慮,她也在樓棟微信群里說明情況,并表示“抱歉連累大家……這兩天除了必要都是待在自己房間的”。
群里活躍起來,有人安慰她“不要有心理負擔”“我朋友也得了,五天差不多好了”,有人轉發了隔離轉運的必需品清單,有人主動提供感冒藥、退燒藥,有人建議多吃肉蛋奶,還要把電煮鍋送給她,還有人表示自己廚藝不錯,可以提供飯菜……“大家的反應讓我特別感動,沒有一個人抱怨,都是比較支持和包容的。”姜敏說。
3日晚,她在居委安排下進行了核酸復查,次日便接到疾控中心的***“核酸異常”。“抗原可能是假陽”的僥幸心理也蕩然無存,姜敏覺得很是抱歉,害怕會傳染室友或鄰居,也極力回想是在哪里感染了病毒,“我分析了一下,各種情況都有可能。4月1日封控之前去過公司,為了儲備物資也去過菜店,去過的地方蠻多的,不知道什么時候感染的,說不清,沒有辦法追溯。”
姜敏是小區第一個陽性病例,樓棟封控的消息很快擴散到多個微信群,“怎么會出現確診病例?”“樓道消毒了嗎?”“要及時轉運”……“各種團購群里都有@我們樓棟居民,其實也沒有惡意,就是詢問幾句,但我們樓就很維護我,會懟發問的人。”姜敏說,看見鄰居們的話語,她驚訝又感動。
居民送給姜敏的飯菜
送飯、消殺和安慰
“知道樓道有確診以后,我其實也沒什么想法,既然有了就坦然面對。”樓棟居民是豐說,從居委會到居民都很快行動起來。
居委會找到了小區居民、同時也是醫生的瞿先生,幫忙答疑解惑、疏導焦慮,姜敏形容他是個可愛的醫生。“我發燒了能扛,唯一不能扛的就是咳嗽,特別難受,感覺整個肺都要咳出來了,咳到缺氧的那種感覺。”姜敏說。
針對她的癥狀,瞿先生給出一些建議,講述了自己和朋友經歷過的感冒發燒治愈經驗,發來各種咳嗽藥的照片,說想辦法幫姜敏弄些止咳藥,但休息是第一位。在大段的文字消息里,姜敏感到寬慰,他“從***和情緒上都在安慰我”。
樓道居民給姜敏和室友送完飯菜和雞蛋后,在群里提醒。
由于不能出房間門,姜敏的一日三餐也被樓棟居民承包了。
居民們在家做好飯菜,裝盒或裝袋,送到姜敏所在的出租屋門口,再由室友拿到她的房間門口。姜敏記錄下了鄰居們的投喂:炒絲瓜、燒雞腿、青菜雞蛋面、西紅柿蛋花湯等,葷素均衡。
“我們自己的物資也不是很充裕,但是大家輪流提供幫助。樓組長來送,鄰居們送,其他樓棟也送了面包點心,還有一些生活必需品。”是豐說,大家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姜敏和她的室友們提供幫助。
與此同時,樓道里進行了一日兩次的消殺。物業在早上消殺,是豐主動承擔了晚間消殺,順便為居民們清運垃圾。“消殺肯定要有人做的,我在公交公司工作,做車輛消毒、場所消毒、人員防疫等工作相對***,所以我就主動承擔了。”他說樓里的事情很多,大家一起分擔是很正常的事。
4月5日晚上,姜敏收到轉運通知,居民們不斷冒泡叮囑她要帶好哪些物品,隔離期間要注意的事項。抵達隔離點后,姜敏第一時間拍攝了居住環境,讓大家放心。4月7日,姜敏的室友作為密接也被轉運至隔離點。
現在,姜敏住在隔離點,每天早晚會收到中藥包,定時定點有送餐,每天有人詢問體溫和身體癥狀。采訪中,她仍會不間斷地咳嗽,聲音有一點啞,不過她說比前幾天好多了,也沒再發燒。
是豐在樓道清運垃圾。
樓棟里的居民們仍然足不出戶,照常進行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也會在群里交流燒菜經驗、互贈物資。是豐說,上下樓平時不是很熟悉,通過這次疫情,鄰里關系一下就提升了。
姜敏在小區住了5年,第一次感受到那么多的善意朝她涌來。“之前大家都不太熟,碰到可能就點頭打個招呼,這次真的蠻感動的。”她說,之前和室友都很少交流,因為這件事拉了小群,“這種感覺真的沒辦法形容,就很幸運,能碰到這么一群人真的很幸運。”
(姜敏為化名)
責任編輯:張慧圖片編輯:蔣立冬
校對:欒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