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包括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而我們熟知的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在2017年統一歸為居民醫保了
那城鎮職工和城鄉居民醫保有什么不同?報銷范圍和比例差別大嗎?今天就來和大家嘮嘮。
一、繳費標準不同
職工醫療是五險中最常用的社保,由用人單位和在崗職工共同繳納。以上一年度的月平均工資作為繳費基數,單位交6%左右,其中30%劃入個人帳戶,70%進入國家統籌賬戶用于醫保報銷。個人交2%,全部進入個人賬戶,可以直接刷卡看病買藥。
舉個例子,劉先生的單位繳費基數是10000元,單位繳費為10000*6%=600元,其中600*30%=180元進入個人賬戶,個人繳費為10000*2%=200元,醫保卡一共有180+200=380元。
居民醫保的參保人員為在職員工以外的其他所有城鄉居民。2018年城鄉居民醫保人均個人繳費標準為人每年220元,各級財政人均補助標準為每人每年不低于490元。
由于各地的經濟發展情況和醫療條件不一,具體繳費標準以當地***文件為準,詳情可咨詢全國社保服務***12333。
二、普通門診報銷比例不同
以廣州市為例,舉個例子,參加職工醫保的劉先生,在小點醫院普通門診花了100元,報銷費用為100*80%=80元,如果在小點醫院轉診到大點醫院,就只能報銷100*55%=55元,一個月報銷限額是300元。
而劉太太參加的是城鄉醫保,在小點醫院普通門診花了100元,100*60%=60元,如果從小點轉診到大點就無法報銷,但一個月沒有限額,一年是600元。
三、住院費用報銷比例不同
還是這位劉先生,假如他生病住院,達到起付標準即可報銷,各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不一樣,上限是59萬一年。而劉太太起線準更低,但上限為23萬/年。
具體報銷金額=治療總費用—起付線—報銷范圍之外的費用×報銷比例。
超過這個支付限額就會啟動大病醫保,目前廣州的職工大病和城鄉居民大病醫保已合并,
個人自費全年累計超過1.8萬元以上部分由大病保險資金支付60%;
全年累計超過城鄉居民醫保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上部分,由大病保險資金支付90%
四、異地就醫
許多人在家鄉參加社保,但長期在外地工作,這就涉及到異地就醫的問題,結算原則是按照就醫地的目錄用藥,參保地的標準報銷。
具體報銷流程可以看看保叔之前發的文章《在外打工,看病怎么報銷?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來了!》點擊更多
五、小結
醫保作為我們的基礎醫療保障,在我們碰到小病的時候,能夠發揮大作用,但因為有報銷比例和報銷范圍的限制,一些效果更好、副作用更低的進口藥和檢查需要自費,
這時更需要商業保險幫我們解決大額醫療費用,提供更好的保障。
商業保險的百萬醫療還記得怎么買嗎?不記得評論或者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