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回答這個問題,你必須能嚴格的區分什么是“聲”,什么是“音”。從“聲”字的進化來看,他原始本義是“敲打玉石發出來的振動傳到耳朵”,所以聲隱含有“敲打、傳播、風化、振動之作用”。所以“發聲”,一詞就有了以上的含義。聲的特性就是聲有高低長短。
許慎的說文解字聲和音互訓,“音”是指事字,說文解字解釋“從言含一”,古代言和音通用,他的本義是樂音。從說文解字對“音”的解釋:“聲生于心,有節于外?!眮砜?,音的特性就是,有節奏的聲。史書上說的“五聲和,八音諧,而樂成”。這五聲當然是指“宮、商、角,徵,羽”,八音就是指“金,絲,竹,石,匏,土,革,木”。
音后面跟著的就是“樂”,那樂就好理解了,就是聲音高低、長短、節奏編排演奏出來的就叫“樂”。所以細思聲和音的細微差別,我們可能就會得出,聲是本源振動所發出來的就叫“聲”。比如人聲,是人的聲帶振動發出來的,鐘聲是鐘的振動發出來的,水聲,是水的流動、振動所發出來的,他是有高低,長短的,但是沒有節奏的?!耙簟眹栏駚碇v,他是一種諧振、共振,余振。他是聲發出后的一種變化?!抖Y記?樂記》中就有“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這也把音解釋得很清楚了。以鐘聲為例,鐘的振動發出的是聲,鐘振動后引起的空氣振動就是音了,音在空氣中傳播他的振動是有衰減的,所以在不同的環境里鐘發出的聲是不同的,在水中,在空氣中,在空闊和狹窄的環境里雖是統一個鐘但音是有變化的,但聲是不變的。他只是長短高低之分。
聲是靠高低長短來區分他的異同的。所以古人有:“同聲相應,異聲相和”之說。音主要是強調聲的變化,他主要是通過節奏,節拍,衰減,強弱,應和來提現聲的變化?!皯暋?、“余音”就很好的詮釋了聲和音之間的細微差別。從“聲音”都是結合在一起來說,聲和音又是很難區別的,因為世上幾乎沒有一樣東西是在振空中振動的,也就沒有一樣東西說只有聲,沒有音。所以“宮,商,角,徵,羽”嚴格來說應該叫“五聲”,但叫“五音”也沒錯,古人對聲和音的區分實際還是很嚴謹的?!抖Y記?樂記》中“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也,惟君子為能知樂?!崩斫饬恕奥曇簟蔽覀兙椭溃呵槟诵闹?,聲之源;意乃心之動,音之流;取乃耳之效,心之應;用乃中之定,心之執。所謂“有之以為體,無之以為用?!彼愿形锒鴦?,五行之情也,和于五聲,音心之意也,律應人聲,效取之道也,允執厥中,度量之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