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狗攆兔,這種狩獵形式本是皇族貴臣以及富裕人家的一種享受。如今,在關中地區,這一形式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一項獨特的民間活動。它同時也見證了,在關中這塊原本慣于耕種的大地上,游牧文化的遺留。
細·狗·攆·兔
◎撰文、攝影/陳團結
陜西省澄城縣交道鎮的麥地里,于上個世紀90年代末引進、時速可達60公里的細狗希臘靈緹群起攆兔。細狗攆兔中,若不是細狗群起而圍之,單憑一只狗很難捉到機靈的兔子。
八百里關中平原上,數百條細狗和數百個人一起追逐野兔,他們跨過深溝、躍過高墻、翻過山嶺,他們身后塵土飛揚。細狗的狂吠聲,人群的吶喊聲,在這片黃土地上久久回蕩……這項自古傳承的運動,在新的時代,演繹除了一股人、狗、兔的狩獵新風。
01狗兔賽跑
“天涼了,人閑了,兔肥了,攆開了,美砸咧!”每到農閑時節,陜西農民就在空曠的原野上攆兔子撒歡。
蒲城縣龍池鄉五更村的王江海是方圓百里出了名的“狗司令”。由于從小愛狗,從事攆兔的時間也長,王江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每到農閑時,白天晚上來他家閑聊的人絡繹不絕。談論的話題最多的就是狗、細狗,或什么地方的野兔多了,下一個場子在哪兒等。
陜西省蒲城縣的細狗愛好者遠赴陜北靖邊縣,在古長城上尋找野兔。
△陜西省澄城縣交道鎮,提前聯系好的大巴車載著細狗與細狗愛好者,趕赴五更村、五四村、重泉村三個村子“合場”攆野兔。
攆兔既要組織嚴密,又要講究戰術。粗狗勁兒大、耐跑,專練長跑攆兔;細狗腰細腿長爪子尖,跑得快且靈活,專練撲拿捉兔。
攆兔人不管多少,都要分為兩三伙,粗狗、細狗搭配,自然組合;每伙人彼此相聚數百米,組成一個拉網式的掃蕩隊伍。野兔一出現,呼喊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不管找出幾只野兔,都是先放狗咬住目標,人跟在后面助威。有時一攆就是三五里路,人喊狗吠,野兔跑得再遠還是被盤了回來。
“抓住了!”人們跑著去拾兔子,叼兔的狗得意地汪汪叫。等到太陽落山,已是人困狗乏,鳴鑼收兵。
陜西省澄城縣交道鎮的玉米地里,“細狗攆兔”的最后一擊。
△陜西省蒲城縣老飛機場附近,蒲城縣細狗協會組織的首屆細狗攆兔比賽,這是一場人、狗、兔的游戲,狡猾的兔子與狗斗智斗勇。比賽吸引了數千名群眾參與,但此后細狗攆兔大多都在賽狗場舉行,再也沒有這種壯觀的場面。
02細狗的前世今生
細狗,原籍古埃及,約于西漢時期傳入我國,最初是專職皇家御用狩獵犬,后傳入民間。細狗也稱細獵狗,尖臉,下垂的兩片長耳朵很靈敏,身材細瘦且挺拔。因其奔跑速度快、兇猛善咬,尤其擅長捕捉冬日溜到麥田偷嘴的野兔,深得農家的喜歡。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固市鎮,民間組織的細狗攆兔活動中,耳、尾部特有長長飾毛的“關中細狗”正在飛奔。
在陜西關中大荔、涇陽、蒲城一帶幾乎家家都養有細狗。其中,“關中細狗”是關中地區的老品種。不過,陜西細犬協會會長孫榮輝介紹說:“關中細狗在2005年已經瀕臨滅絕,全國范圍內僅剩200多條。”
“頭如梭,腰如弓,尾似箭,四個蹄子一盤蒜。”這是判斷好細狗的標準。
攆兔子的人愛狗,從他們給狗起的名字就可見一斑:“公主”“王子”“貝貝”“白龍”等。不少人以得到一條名犬、好犬而自豪。有了好狗,就將之視為掌上明珠,雖談不上讓它“吃香喝辣”,卻也是每日精肉伺候。
唐代古墓中有關細狗攆兔的狩獵壁畫。
03人、狗、兔的狩獵新風
一家五代都被人稱作“狗司令”的奚金水,從十幾歲玩狗到現在整整50多年了。
那個時候艱苦,攆兔子主要靠步行,有時要走幾十公里,最遠的背著鍋,在外一攆就好幾天,風餐露宿。不像現在這幾年,他們包著車,山西、內蒙古等地都去,更多已不是追求抓了多少只兔子,而是作為一種娛樂,一種在運動中快樂的享受。
△陜西省澄城縣,一位狗迷牽著細狗、拿著“光光”、“彎鐮”等工具,在高崖的荒草中尋找兔子。
△細狗在奔跑時蹄子經常會扎到刺,或者是一整天跑下來,狗被累得筋疲力盡,連走都走不動了,主人只能背著或者抱著愛犬前行。
精彩版式呈現
本文節選自《文明》2012.03月刊
掃描封面右下方二維碼,關注《文明》雜志公眾號:WENMINGZAZHI,了解更多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文明》雜志所使用的文章和圖片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系及時處理。版權作品,未經《文明》雜志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客服郵箱:ylrnewlife2020@163.com***:010-67135553/67112221;13146832364/15611146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