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
上海虹口區香港麗園
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劉苗
因為一條4分25秒長的***錄音火了
劉苗與醫護人員的對話
令眾多網友感動不已
4月6日一早
新民晚報記者撥通了劉苗的***
因忙于小區核酸檢測
這位又熬了一個通宵的居委書記
只來得及用沙啞的嗓音
請記者代為感謝居民的認可
便又匆匆開啟新一輪的小區核酸復核工作
劉苗書記(右一)
多位居民對記者還原了
劉苗這幾天在基層防疫的點滴狀態
***干部出身的劉苗面對的是
香港麗園居民區
11個樓棟、1000余戶居民的
核酸與抗原檢測、人員管控、
生活物資發放等繁重的工作
劉苗書記(圖中)楊帆攝
居民楊先生回憶:
“書記從第一天開始就睡在辦公室,
就用了兩個凳子搭一搭就這么過來了。”
記者了解到
香港麗園小區周邊有多家三甲醫院
因此小區內不少居民都是醫護人員
在劉苗的協調落實下
這些醫護人員悉數返崗到防疫一線
令無數網友“破防”的錄音
也讓小區業主們感動不已
楊先生說出了大家的心聲:
“有這樣的居委干部,
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配合他們的工作?
他們不僅是在工作,
也是在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劉苗書記(左)
劉苗
是上海6036個居村委干部中
普通的一員
網友:
向奮斗在一線的基層干部致敬!
辛苦了!
致敬!
“哭了”的居委書記
昨天,一段4分鐘多的錄音刷屏,被醫院急召回去的護士和居委干部的對話讓人瞬間破防。樓內有感染者,封控有規定;護士要出門,為的是抗疫。怎么辦?居委書記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最后他哭著說:“我不管了,你既然是醫務工作者,為了上前線,我就讓你去!”但他又叮囑道:“你出去了也可以回來,但你不可以到其他地方去。”
這段錄音,也聽哭了很多人。“哭了”的居委書記讓人看到了他們的難、他們的累、他們的苦,更看到了責任,看到了擔當。這位“居委書記”是虹口區香港麗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劉苗,他告訴記者,這段時間里,和疫情防控有關的“放出去”30多個人,沒有一個是“放”錯的。這樣的居委干部,讓人由衷產生敬意。
上海這一輪疫情之嚴峻,前所未有。居委干部的辛勞,也是前所未有。要知道,“放人”只是居委書記工作中占比極小的一項,還有更多更繁雜的是織核酸篩查、抗原檢測,物資發放、數據統計,病人配藥、老人送餐……
一個居民區黨總支覆蓋幾個小區,居民少則幾千,多則上萬,每個居民的訴求都不同,許多居委干部的手機都被打爆了。“樓里的陽性感染者怎么不轉運?”“樓道怎么不來消殺?”“人家社區都發菜了,我們小區怎么到現在都沒發過?”而其中大部分問題是居委干部不能解決的,也有的他們已經向上反映但還沒能解決。還有,封控時間長了,有的居民心情不爽,把居委干部當成了出氣筒,有的人***一打就是半小時。但是,居委干部沒有三頭六臂,不會七十二變,他們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有父母孩子,他們也很多天沒有回家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而現在,這根針還要接納無數居民的訴求,承受數不清的壓力和委屈。這一切,是在躺在沙發上刷著手機或在圈群里指手畫腳的我們所難以想象的。
楊帆攝
劉苗這位“居委書記”,嚴格的稱呼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截至去年底,上海共有6094個居村黨組織和6035個居村委會,共有居村干部近5萬名。劉苗就是他們中的一位。居委會是中國特有的群眾性基層自治性組織,居民區黨總支也是最基層的黨組織。正因為有居民區黨組織和居委會,有了像劉苗這樣的“居委書記”,特殊時期社區的穩定才得以維持。當然,理解居委干部的市民也很多,我同學群里就有人說:“我父母八十多歲,居委干部每天送愛心菜。我感謝他們。”
我們要致敬劉苗這樣的居委干部,更要以實際行動支持他們的工作,為他們減負。比如,積極報名當志愿者;比如,關心一下自己樓里的老人和殘疾人。實在幫不上忙的,那就在圈群傳遞一些正能量的信息和話語,少一些抱怨和責難吧。
邵寧/文
同心抗疫,感謝守“滬”有你!
新民晚報原創稿件
記者戴天驕劉慧琴
編輯施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