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萌物當道的世界,必然有水獺(音同“塔”)的一席之地。也許你最初會常常念錯它們的名字,也許對水獺與海獺臉盲,但是你一定被水獺的圖片、視頻或者表情包萌化過。
它們可愛的外表、活潑的個性和充滿活力的滑稽動作贏得了許多人類粉絲的心,而且它們標準的“嚶嚶嚶”的叫聲,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嚶嚶怪”。
相信你一定見過下圖所示的場景,許多有水獺的動物園或海洋館都有這樣一個可以讓你和水獺親密接觸的機會。
作為少數的雙手比較靈活的非靈長類動物,它們祈求食物的樣子也戳中了很多人的萌點。有人甚至把它們作為寵物飼養:
但是不要被表情包及圖片里它們摩擦臉頰的動作所愚弄,水獺仍然是野生動物。當它們從山上滑下來,互相扭打時,人們很容易忽視它們對同類以及其他物種造成的恐怖傷害。
你或許聽說過今年3月29日午時,新加坡兩大水獺家族間的混戰。來自濱海灣的水獺和來自碧山的水獺為爭奪地盤和資源在穿過布萊德的運河進行了又一次“世界大戰”。
激烈的戰斗場面
其實早在2015年這兩派水獺就因為領地問題便有過打斗,上一次混戰爆發于2018年。
帶著“可愛”濾鏡看這場戰斗,你會覺得拉幫結派打群架的水獺,伴著“嚶嚶嚶”的叫聲,就像小孩子過家家一樣。可是你忽略了戰斗結束后一瘸一拐離場的水獺。
受傷離場的水獺
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者N.Sivasothi曾表示,水獺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領土意識,而且在把更大的掠食者趕出它們的棲息地時并不會退縮。
作為鼬科大家族的一員,水獺呆萌的外表下也有一顆好戰的心,而且戰斗力非凡。誰要是敢入侵它們的領地,哪怕是大好幾倍的鱷魚,對它們來說,也沒有撤退可言。
你或許聽說過同為鼬科動物的平頭哥“不是在干架,就是在去干架的路上”的傳聞,水獺其實有個“水下平頭哥”的外號。
同樣是在新加坡,2018年野生動物攝影師杰弗瑞·特奧(JefferyTeo)在雙溪布洛濕地保護區觀察并記錄了水獺家族與鱷魚搏斗的場景,其實在此之前他目睹了五六次這樣的場景。
那時的“當事鱷魚”是一種沒有尾巴的鱷魚,當地野生動物觀察者稱之為“無尾鱷”,它們的尾巴較短且畸形。
無尾鱷
事發時,水獺家族正在水面上潛行,猶豫著是否要穿過濕地,而這只無尾鱷在離水獺不遠的地方***,感到威脅的水獺圍著鱷魚并不斷騷擾它。
雖然看起來鱷魚一口就能咬死一只水獺,但是水獺也具有32顆鋒利的牙齒和可以咬碎骨頭的下顎,而且在被激怒時表現出極強攻擊性。
所有的水獺都是食肉動物,生活在河里的水獺主要以魚為食,偶爾也會有青蛙、鳥或蜥蜴,所以它們需要能夠咬碎獵物的牙齒。
雖然當時水獺用的是群體消耗戰術,但真要硬碰硬它們也不會慫,以至于鱷魚后退往往比與之戰斗更有意義。敏捷的水獺還是成功地趕走了這種頂級掠食者后,安全地渡到了濕地的另一邊。
水獺VS鱷魚
“這是兩個物種必須共存的必然結果。”攝影師杰弗瑞·特奧補充道。
事實上確實如此,動物園內也發生過悲劇。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theBronxZoo)曾有猴子掉到水獺生活的水池中,隨即遭到了水獺的襲擊。動物園管理員來的太晚,沒能救回這只猴子。
類似的事件也發生在英國的布里斯托動物園(theBristolZoo),一只金頭獅面狨從籠子里逃出來,掉進水獺展區,卡在排水閥里,最后被水獺吃掉。
這樣的戰斗力導致健康的成年水獺幾乎沒有天敵,但是非常老的水獺和幼崽可能會成為狼、猛禽和大型食肉動物等陸地捕食者的獵物。
所以別看水獺表面人畜無害,它們可是淡水江河中的頂級捕食者。也許看多了萌萌的圖片你很難產生代入感,那就看看下面這張圖片:
生活在亞馬遜的巨型水獺平均重約75磅(約為34公斤),有些個體被發現身長超過6英尺(約為1.8米),可以說是水獺家族中的巨無霸。
它們每天要吃掉9磅重(約為4公斤)的食物,鋒利的牙齒和有力的尾巴使它們在捕獵時能游得很快,必要時甚至能對付凱門鱷或亞馬遜其他大型生物,還被稱為“河中之狼”。
巨型水獺攻擊小型鱷魚的場景
在巴西許多地區,巨型水獺是人們恐懼的來源之一。當地人普遍認為,巨型水獺會襲擊并掀翻獨木舟,但這從來沒有真正發生過。
它們可怕的名聲要追溯到1978年的一起事件。當時巴西利亞動物園的一名警察試圖救一位掉進水獺圍場的孩子時,被一群巨型水獺襲擊,隨后因傷口感染在醫院死亡。
也許你對巨型水獺的兇猛有了新的認識,然而更可怕的現實是,我們平常看到的萌萌噠的水獺有的時候對人也有很強的攻擊性。
不知道你是否聽過“水猴子”的傳說。相傳水猴子在水下力大無窮,如果遇到游泳或者落水的人,逮著機會就會把人拖到水底,直至溺死。這或許只是一個傳說,但是據考證它的原型極有可能是水獺
2012年,美國33歲的鐵人三項運動員利亞·普魯多米(LeahPrudhomme)在明尼蘇達州的一個湖中訓練時,忽然覺得自己的腳被什么東西掐了一樣,后來才發現是遭到湖中一只憤怒的水獺攻擊。
她原本計劃參加下個月舉行的鐵人三項比賽,所以來到這個湖中訓練。其實訓練之前她做好了被麝鼠或海貍咬傷的準備,萬萬沒想到的是她遇到了一只異常好斗的水獺,腿、腳和背部被咬了25下。
被咬傷口
被送往醫院后,普魯多米接受了狂犬病疫苗和破傷風疫苗注射。保護專家推測,這只水獺可能是患了狂犬病,也可能是為了保護附近的幼崽,才對人表現出攻擊行為。
盡管專家表示水獺襲擊人類的事件很少見,但我們仍然可以看到許多與之相關的報道。曾有人統計,1875年到2010年期間,共有39起水獺襲擊人類事件被報道,其中66%的肇事者被證實患有狂犬病。
而且在這39起事件中,北美水獺為主導的占到了77%,另外發生地的數據顯示有38%的事件發生在佛羅里達州。
北美水獺
和大多數動物一樣,如果水獺或它的幼崽感到受到威脅,它們可能會變得具有攻擊性,而且大多數事件都發生在有人在水邊游泳或行走的時候。
水獺的領地意識很強,在北美人類的大規模擴張已經侵蝕了水獺的自然棲息地。這種對水獺棲息地的入侵可能是最近水獺襲擊人類次數增加的原因之一。
盡管水獺憑自身強大的戰斗力稱霸了江河,但在全副武裝的人類面前仍然顯得乏力。幾乎沒有天敵的水獺在人類的捕殺下幾近滅絕。
很多時候人們只看到水獺可愛的一面,尤其是它們在社交媒體上火起來后,隨之而來的是一直在增長的非法交易水獺的黑色產業鏈。
人們很樂意為這些有著纖細的身體、胖乎乎的腿和娃娃臉的生物支付數千美元,這無疑已經成為野生水獺最大的威脅之一。
相對于成年水獺,幼崽往往有更高的價值。偷獵者在野外從水獺父母身邊搶走幼崽,試圖極力保護幼崽的水獺父母則會被射殺、電擊或巢穴被煙熏。在運輸途中,水獺也容易受傷或死亡。
籠子里的水獺
所以你永遠都無法想象一只水獺能夠安然無恙地成為人類的寵物是多么“幸運”。
其實在水獺火起來之前,它們就因為濃密的毛皮已經遭受過人類的大范圍捕獵。在亞洲的某些地區,人們還認為水獺的血液、脂肪和骨骼具有治病的功效。
據報道,在1976-1977年的捕獵季節,美國共有32846只北美水獺被捕獲,平均售價為每只53美元。而在1991-1992年,據報道有1萬多只水獺被捕獵,并以22.34美元的平均售價出售。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表示捕獵野生水獺以及水獺皮毛交易在過去十年時有發生,而近期變得嚴重起來。事實上,所有亞洲水獺長期被列為易受傷害或瀕臨滅絕的物種。
現存的13種水獺及主要分布區域
為了保護這些動物,大多數東南亞國家已經頒布法律,禁止捕獲、出售和運輸它們。盡管有這些限制,社交媒體平臺上非法買賣寵物水獺的行為依然猖獗。
“不幸的是,網上交易無意中助長了飼養這些寵物的行為,因為很難監督網上的情況。”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東南亞分會的負責人卡尼薩·克里希納斯瓦米(KanithaKrishnasamy)表示。
小爪水獺以及在東南亞發現的其他三種水獺——歐亞水獺、江獺和毛鼻水獺是寵物貿易的新明星。研究人員認為,在印度尼西亞、泰國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人們在野外偷獵,作為寵物在當地和日本出售。
2018年一名女子在泰國曼谷廊曼國際機場被拘留,原因是她試圖將10只幼水獺走私到日本。
水獺是水獺咖啡館里的明星,甚至還在一年一度的“水獺大選”中爭奪“最可愛”稱號。日本正經歷的“水獺熱”以及對水獺交易不甚完善的法律法規,這無疑是非法易寵貿易的重要推手。
諷刺的是,2012年8月28日,日本正式宣布本土的日本水獺滅絕,原因是濫捕和濫用農藥。
就像很多流浪貓流浪狗的遭遇,飼養水獺也會帶來遺棄。泰國野生動物朋友基金會(WildlifeFriendsFoundationThailand)是一家救助和恢復野生動物的非盈利機構。
他們表示,被遺棄的寵物水獺數量激增,救助的步伐已經跟不上了。
基金會的一位獸醫在喂養一只獲救的水獺寶寶
2019年8月27日,在瑞士舉行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第18屆締約方大會上,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參與的有關亞洲小爪水獺和江獺的提案通過,這兩種水獺將被收錄到CITES附錄一,受到國際公約最高級別保護,全面禁止國際貿易。
除了非法貿易,水獺與大部分野生動物一樣都曾面臨著棲息地減少與環境污染問題。比如現在與水獺和諧相處的新加坡,50年前因為河流充斥著腐爛的動物尸體、垃圾和污水,當地的水獺瀕臨滅絕。
1977年,新加坡***發起了清潔河流運動。到了1998年,水獺從馬來西亞游過柔佛河,重新在新加坡定居。這也就是說,新加坡現在的水獺族群其實大部分都是“外來者”。
城市里的水獺家族
當然這種共處不是沒有沖突的。前不久七八只水獺闖入新加坡一休閑中心,吃掉了上百條觀賞魚,包括戶主養了13年的金龍魚;在2017年,一只水獺甚至咬了一名5歲的小女孩。
盡管不少居民被它們騷擾過,包括新加坡總理在內的很多人都呼吁民眾不應該只保護人類自己的領土,也應該尋求與當地動植物更好地共處的方式。
其實這也是世界范圍內的共識,為了保護水獺,人們設立了世界水獺日,在每年五月的最后一個星期三,以呼吁人們關注它們的生存現狀。
國際水獺生存基金會(IOSF)呼吁公眾不捕捉、不購買、不飼養野生水獺作為寵物。而且就像他們反復強調的那樣,人們對水獺的熱愛,應該致力于幫助和關注它們的生存現狀,而不是將水獺當作寵物據為己有。
ErinMcCann.TerrifyingReasonsWhyOttersAreNotAsCuteAndCuddlyAsTheyAppear.WeirdNature.2020.5.15.
RichieHertzberg.OtterFamilyFightsaTaillessCrocodile—WhoWins?NationalGeographic.2018.12.19.
鐵人三項運動員訓練時遭水獺攻擊被咬25處.中國新聞網.2012.7.18.
JaniActman.Wildottersarethelatestexoticpettrend.NationalGeographic.2019.1.10.
NorthAmericanRiverOtter.AllCreaturesPodcast.2018.6.19.
ClaireTurrell.CheekyottersarethrivinginSingapore—andadaptingquicklytobigcitylife.NationalGeographic.202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