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莊子?秋水》中記錄這樣一個神話故事,說黃河里住著個河神,人們都稱他叫河伯,很多年來他一直生活在黃河中游的孟津一代,從來沒有遠離過。清晨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燦爛的朝霞把河面映得金光閃閃,十分耀眼,河伯站在河岸邊望著洶涌奔騰東去的波濤,興奮地說,黃河真大呀,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條河,能夠與他相比。這時旁邊游來一只老龜對他說:在遙遠的地方,太陽升起的之處有水為北海,這世上的河流,終年不斷地流向北海,也沒把它裝滿,它的面積不知道比黃河要大多少倍。河伯輕蔑地看老龜說:哼,我沒有看到,我不信,除了黃河不可能有更大的河流了。(這時河伯的心態像極了這世上的某些人)老龜看他這樣自負,只好嘆了一聲氣,自己游走了。秋天到了,連日下暴雨導致河水猛漲,奔騰的洪峰洶涌而來,把黃河中游漫成一片汪洋,河面一下開闊了好幾倍,以致兩岸相望,辨不清對面的牲口是馬還是牛,河伯望著這種情景興奮的說:好大??!黃河更大了!看著越來越大的河水后浪推著前浪滾滾向東而去,河伯忽然想起了那老龜說過的話,決定趁此機會順流東下到北海去看個究竟,于是他縱身躍入黃河,腳踩巨浪矗立在波濤之上,只見兩岸青山田野向后閃電般的逝去,經過了很長時間,終于來到黃河入海的地方。北海神若出現在河伯的面前滿面笑容地說,歡迎來到北海,只見他一揮袍袖,大海的波濤頓時平息下來,河伯眼前出現了一片如鏡面一樣平整的海面。河伯向東遙望見浩瀚的北海,無邊無際不由得驚呆了,他完全沒有想到在自己生活著的黃河之外,還有這樣遼闊的世界,他開始為過去的自負感到慚愧。河伯仰望著北海若,感嘆說道:有人說過懂得一點道理就認為誰都比不上自己,這話說的就是我啊,過去我聽人說北海之大,但始終不肯相信,今天總算親眼看到了,如果不是來到這里,恐怕會一直被有見識的人取笑呢。
這條成語出處《莊子?秋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成語原意指的是看到別人偉大,自愧不如而發出的感感嘆感慨。后來比喻是做事力量不夠,無從下手感到很無奈。
實際上望洋興嘆的原意也很有意義,他就是告訴人們不能固步自封,坐井觀天,應該把眼界打開,看看更廣闊的世界,這樣對自己的人生有好處,不管是在求學階段還是工作階段,是人生正在經歷低谷還是春風得意的時候,人都不能保守自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