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說:pí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這個“羆”字本為形聲字。①是《說文》中古文的形體,其上部的“能”是“熊”的象形字;下部是“皮”,表聲。可見“羆”本是“從能,皮聲”的形聲字。②是小篆的形體,“熊”上增“網”。許慎說:“從熊,罷省聲。”又成為一個新的形聲字了。③是楷書繁體字。④為簡化字。
《說文》:“羆,如熊,黃白文(紋)。”實際上,“羆”是熊的一種,也稱為馬熊,如《詩經?大雅?韓奕》:“有熊有羆。”又:“獻其貔皮,赤豹黃羆。”也就是說:貢獻貔皮,還有赤豹和黃羆。曹操《步出夏門行?冬十月》:“熊羆窟棲。”這是說:熊羆棲于洞穴之中。
古書中還有“羆九”一詞,也是一種野獸,與熊類似,在郭璞的《山海經圖贊》中有記載。
——左民安《細說漢字》
來源:漢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