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有的網友可能要來跟我杠——應該還剩三個啊,陽江難道不是粵西?我覺得吧,陽江人自己都不覺得是粵西了,本身陽江離粵西的位置就遠,所以不必硬拉過來了。有些陽江的網友是這樣說的——
“陽江已經不是粵西的城市了,而是珠三角城市圈的城市!”
“陽江人均GDP在全省排名很高了,工廠多企業多,旅游方面都不錯,很看好,最重要的是離珠三角最近,以后發展會比較好。”
“陽江在廣州和湛江的中間,宜居,有自己的產業結構。陽光叫湛江茂名叫下路,生活宜居還是陽江優!”
陽江鴛鴦湖
……我們從這些網友的評論中,可以看到,陽江現在到底還屬不屬于粵西城市,陽江人自己都不愿承認了。從廣東地圖上,我們可以看到,陽江的經度位置與云浮和肇慶西部差不多,而現在云浮屬于粵北,肇慶屬于珠三角,為什么陽江還得留在粵西?確實沒理由啊。
關于粵西的定義,從建國后到現在是不同的。老一輩的人都知道,當年的粵西是五個城市——肇慶、茂名、湛江、陽江、云浮。而五十年代的粵西,除了這五個城市,還包括廣西的欽北防東興等。江門雖然是珠三角,但曾有部分曾被湛江專區管轄,和粵西的關系也很親密。后來廣西被劃出去了,粵西成了五市,一直到九十年代都沒什么變化。
那幾十年,湛江和粵西威水啊,轄區從廣西到江門,工業基礎也好,堪稱“廣東老二”。那時候,作為粵西的一員,一點都不丟人,反而是一種榮耀。不是粵西的城市,也想套近乎,沾一沾光。
粵西五市的時候,肇慶是粵西門戶的第一站。至于云浮,本身就是肇慶的一部分。如果說云浮被劃到粵北是地理位置決定的,肇慶被劃到珠三角,多多少少有些牽強。因為肇慶實在是太大了,屬于珠三角的只有端州、鼎湖山、高要區、四會市、大旺新區等,其余的地方還是屬于粵西的。或許是為了帶動山區發展吧,省里把整個肇慶都加入了粵港澳大灣區。
肇慶端州區夜景
不管過去如何,現在的肇慶、云浮的年輕一代基本上不肯承認是粵西的,他們是這樣說的——
“肇慶居然屬于粵西?什么時候粵西吃香了?都爭著加入粵西?”
“肇慶從來都沒有屬于過粵西!粵西有什么好?”
“云浮不想跟粵西混,但劃到粵北也不合理,應該跟肇慶大哥一起并入珠三角!”
……說實話,從歷史淵源來說,肇慶屬于“肇慶府”,是上六府,與下四府沒啥關系。但粵西發展得好的時候,肇慶人對粵西這個概念沒啥意見,跟茂名湛江人都稱兄道弟的。所以,在民間,老一輩人都認為肇慶是粵西的沒毛病。而現在,粵西的發展遠不如珠三角,成為經濟落后地區,肇慶云浮便要與粵西劃清界限了,連陽江也不肯承認是粵西了。一些清醒的網友看得明白——
“肇慶是兩頭草,珠三角有錢,有發展空間就是珠三角。如果粵西發展好過珠三角,他就是粵西人了。其實他什么都不是,他是珠三角和粵西遺忘的城市。哈哈哈哈……”
“現在的城市,就像學校分班,差的就是普通班,好的尖子班,管你位置在哪里!”
“如果粵西屬發達城市,可能會爭著劃入了。”
“不管是粵西還是珠三角,有錢就是大哥,沒錢在哪里都是乞丐!”
湛江市區
……看到這里,大家心里有數了吧。粵西地區從原來轟轟烈烈的“五市+桂南+半個江門”,現在只剩下了茂名和湛江兩兄弟,你看我,我看你。為什么會這樣?說好聽點,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說難聽點,是“勢利眼”。就像人一樣,有錢有勢的時候,誰都是朋友,想跟你交往。窮的時候都躲著你。“富在深山有人知,窮人鬧市無人問”,就是這樣道理啊!
粵西要重振雄風,只能做強做大自己,“有錢有勢”了,自然會吸引更多的地區加入粵西,跟著老大發財。要是還這樣下去,“粵西”這兩個字可能都說不出口了,反正350時速的高鐵要開通了,大家都加入“珠三角2小時生活圈”,粵西這個區域也許會從歷史上永遠地消失了!你們說對不對呢?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