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盈今年初中畢業了,本來她可以報讀市五中和實驗中學的,但她卻報了一間職業衛生學校,學護士。
小盈從小父母就離了婚,父親去廣東打工,媽媽拋下小盈和弟弟回了云南老家。姐弟倆跟著三姑一家生活。雖然三姑與姑父對姐弟很好,但卻要天天面對親家婆的各種嫌棄。
在小盈的記憶里,父母給她留下的印象,就是無休止的爭吵。所以,小盈的內心,對父母是十分排斥的,她的的童年,是灰色的。
小盈填了職業衛生學校的志愿之后,把這個消息告訴了我。我問她為什么不讀普通高中,參加高考?
小盈說,她已經不恨父母了。為了減輕爸爸和三姑的經濟壓力,她要盡快學到一技之長,盡快走入社會,開始工作。
小盈是怎樣走出灰色童年帶來的陰影呢?
在美國心理學家貝弗莉·恩格爾的《這不是你的錯》一書中講到,我們可以通過學會自我理解和自我寬恕來卸下心理重擔,走出心理陰影,讓自己不再苛刻地要求自己。
1.學會自我理解
什么是自我理解呢?就是讓自己卸下羞恥或心理重擔,不再因為過往的經歷繼續折磨自己,也不再對自己那么苛刻。
比如小盈,父母離婚的陰影,還有親家婆對姐弟倆的奚落,以及寄人籬下的落寞,對她來說,都是沉重的心理負擔。
小盈要想卸下這些心理負擔,就應該學會自我理解:理解父母離婚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決定,她和弟弟年紀還小,幫不了父母的忙,這事情是可以理解的;理解姑姑和姑父帶他們姐弟倆的不容易,她和弟弟年紀太小,離開姑姑一家,生活將難以繼續;理解親家婆的嘮叨,那只是老人家常見的毛病,小孩子無力改變。
所幸,小盈的三姑和姑父對小盈姐弟視如己出。當年,我把小盈怨恨父母的問題告訴姑姑之后,夫妻兩與老師非常配合,共同做好小盈的心理疏通工作。最后,小盈理解了父母的苦衷,理解了姑姑與姑父的付出,更理解了自己應該放下過往,面對未來。
如今,初中畢業的小盈,因為學會了自我理解,已經放下了過去,懂得了規劃自己的未來。
2.學會自我寬恕
作者認為,當自己的內心和行為有了更多的理解之后,就可以通過自我寬恕,幫助自己擺脫折磨人的羞恥感。
什么是自我寬恕呢?
莫德.皮特說過:“真正的坦白是坦誠地所作所為,從而獲得靈魂的洗滌。”這就是自我寬恕的含義。
自我寬恕,是治愈羞恥感的良藥,它能舒緩身體、意識和心靈,讓人遠離羞恥感帶來的痛苦。
想要學會自我寬恕,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它有以下四種障礙:
(1)覺得自我寬恕是放縱自己,認為自我批判才是提高自己的唯一***。
(2)受害者對施虐者的保護或原諒。
(3)希望自己是一個“好人”,因此不能原諒自己的某些行為。
(4)自己已經傷害了別人,不知道為什么還要原諒自己。
了解了這幾點障礙,我們就要改變這些想法,反駁這些念頭。因為越是寬恕自己,就會越有動力改變童年的自己,只是無力抵抗施虐者。如果不寬恕自己,內心的羞恥感可能會驅使自己繼續傷害自己或他人。
怎樣寬恕自己呢?
(1)寬恕受虐本身。
不要再否認自己曾經受過的虐待,雖然否認是強大的防御方式,能讓我們免受痛苦和創傷的折磨,但這樣會導致自己對受虐經歷弱化,甚至會將它合理化,為虐待尋找借口,使自己完全無視,甚至不覺得自己受虐。
約翰是兒童***待的受害者,他不但因為虐待本身深感羞恥。內心的羞恥感,還讓他做出一些自我毀滅的行為,比如,暴飲暴食,酗酒,吸毒,自殘,誘導他人犯罪等等。
來自他人和自我內心的傷害,會讓受害者覺得自己更加應該得到懲罰。
約翰想要改變自己,就要選擇學會寬恕自己,時刻記住當時自己只是一個孩子。盡管自己跟著大人回到施虐者身邊,但這并不代表自己喜歡施虐者,而是自己無力改變當時的現狀。
(2)學會原諒自己曾對他人造成傷害。
自己之所以會成為漠視或虐待孩子的父母,是因為你自己就深深地被虐待后的羞恥感折磨,現在你要改變這一現狀,你先要在內心真正原諒自己,獲得能量,才能更有效的改變自己的錯誤行為。
說到這一點,我想到了自己。女兒小時候鬧脾氣,故意把高壓鍋的蓋子摔壞了,我氣得抓起身邊的一個衣掛,往孩子的小腿抽了幾下,雖然不是很用力,卻讓孩子的雙腿上留下了幾條血痕,看了令人心痛。為此,我后悔了許久。
其實,我小時候很少挨打,但哥哥經常挨打。我是不自覺地把父母教育哥哥的那一套用到了自己女兒的身上。
(3)原諒曾對自己的傷害
有些人因從小受到虐待,從此便通過酗酒、吸毒、抽煙、吃垃圾食品,暴飲暴食等不健康的方式傷害自己。這一切讓自己的身體千瘡百孔。
我們要原諒自己所做的類似事情,當初不愛護、不尊重自己的身體,是因為你內心隱藏著深深的羞恥感,你厭惡它,是因為在你眼里,身體是痛苦和羞恥之源。
珍妮絲從小被性侵,從此通過喝醉酒麻痹自己。在作者貝弗莉·恩格爾的治療下,珍妮絲學會了寬恕自己,悲憫自己,并從童年的陰影里走了出來。
總之,人要學會理解自我、寬恕自我,才能走出曾經經歷過的人生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