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罌粟,想必大家首先聯想到的是令人談之色變的“***”、“毒品”。罌粟本身不是毒品,不過它卻是提煉***等毒品的主要原料。
罌粟花期過后,結出長橢圓形的蒴果(雌蕊發育成的圓形果實),在新鮮的蒴果表面劃一刀,就會滲出乳白色的汁液,這些汁液干燥凝固后,就成為棕黑色的膠狀物,也即***。從罌粟中也可提取***、***等等毒品。
我國近代屈辱史的罪魁禍首就是***,這種毒品早該被銷毀、全面禁止。
然而在現如今,罌粟竟然流入了美食界,成了一些利欲熏心的不良商家牟利的工具!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很多地方添加罌粟早就成了各種餐館的“潛規則”,防不勝防。不良商家為了招攬生意,在火鍋底料、麻辣燙、燒烤、湯、飲料等食物中投放罌粟殼的報道屢見不鮮。比如:
2020年7月,合肥市肥東縣相關部門查處了當地一家燒烤攤,其每天都會在孜然粉中摻入罌粟粉。
2021年1月~5月,湖南永順縣一家粉館在粉面骨頭湯中添加壓扁的罌粟殼被查處,粉店老板獲刑2年。
2021年11月,重慶警方在一家餐廳的火鍋底料中檢測出了罌粟堿!
頻發案件中使用的都是“罌粟殼”,也就是干燥的罌粟成熟果殼,有的餐廳是將其磨成粉后加入食材中,消費者難以辨別食物中是否含有罌粟成分。
罌粟殼具有較強的毒性,包含***、可待因、罌粟堿等多種生物堿成分,被國家列入***品管理的范圍受到嚴格管制,也是嚴禁作為調料加到食品中的。罌粟殼本身沒有味道,加入食物中,并不會使食物更美味。所以,不良餐飲經營者使用罌粟殼的目的主要就是利用罌粟殼的“成癮性”,讓更多的顧客變成“回頭客”。
罌粟殼中的生物堿含量雖然不多,但對于從來沒接觸過毒品的人來說,長期食用摻入了罌粟殼的食物后,可能會上癮,一般表現為:精神產生幻覺、***、產生依賴感。而嚴重時可能會對人體的神經系統、消化系統、內分泌系統造成損害,并可能造成慢性中毒。
因此,國家明文禁止在食品中添加罌粟殼。不僅如此,生產、銷售、儲存、運輸罌粟殼,也同樣是觸犯了法律。
罌粟殼肯定是禁止作為料調添加到食品中的,但是源自罌粟的另一種物質——罌粟籽(罌粟的種子),卻是一種在歐美的大多數國家都廣泛使用的調味品或者用來榨油,當地超市就能買到罌粟籽,國外經常拿它用做用糕點的香料。
罌粟籽雖然與***汁液共同存在于一個果殼內,但罌粟籽本身不含致癮性的毒素,而且營養非常豐富,可為食品增添鮮美的味道,還富含油脂,所以可用來榨油,或是在烘焙之后,撒上一把,作為調味品。
不過,罌粟籽畢竟是罌粟的原植物種子,如果沒有經過滅活處理,是可以種植出罌粟的。所以雖說罌粟籽無毒,但在我國,還是對其實行嚴格管制的。2013年5月衛計生函文件表示,在中國,罌粟種子不可作為香料和調味品使用。
即使是被滅活了的罌粟籽,也是禁止用于加工其他食品的調味料的。銷售沒有“滅活”的罌粟籽,也可視作販毒。而在食品中添加滅活的罌粟籽,可能會因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而受到處罰。
另外,國家還規定罌粟籽僅允許***罌粟籽油。畢竟榨成油,發芽的問題就存在了。而且罌粟籽油也只能由國家指定的企業(甘肅省農墾集團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生產。
所以,在我國,罌粟唯一可以合法食用的部分是罌粟籽制成的粟籽油(在我國也稱為“御米油”)。
罌粟屬的植物合成有毒物質,本意并非是為了所謂的讓人上癮,而是因為它們為了抵抗動物的攝食而“修煉”出來的一種自我防御的方式。罌粟一直以來都被人們稱作是“罪惡之花”,還是很冤的,罌粟本無罪,惡的是人心。珍愛生命,遠離毒品!